200天花期,45天控花技术实验-深圳湾公园5公里大红花带管养经验总结

深圳湾公园

深圳湾公园大红花带起于北湾鹭港,止于观桥公园,全长约5km,总面积约2.5万㎡,其紧靠观光道,面朝大海,是公园内重要的景观走廊。该大红花带采用了进口大红花,经调查,该品种为马来西亚引种栽培,系大红花栽培的变种,中文名:扶桑,拉丁文名:<i>Hibiscus rosa-sinensis</i> var.,该品种花量大,花期长,从深圳湾多年露地栽培效果来看,基本能适应华南滨海的气候环境,并有着较好的景观表现。 在吸取去年对大红花带管养的同时,根据《深圳市公园管理要素清单》第十二条:“主路花径 沿途争奇斗艳,游客流连忘返,打造经典路线,树立特色品牌”的指引下,开展了2021年大红花带管养工作,通过总结经验,分析结果,最终能在今后的花带营造中起到经验借鉴的效果。 <b>一、全年管养工作计划</b><br> 根据项目制定的《2021年深圳湾公园绿化管养全年计划》的指引,制定了大红花带管养全年工作计划。计划全年共有5.1、7.1以及10.1等3个促花节点。冬季进行施肥促壮,为2022年大红花带促花打好基础。 <b>二、实施过程记录</b><br> 1、修剪、除杂草<br> 按照现有苗木生长的情况确定统一修剪的高度为40cm,修剪后保持植株主要枝干无损伤,每株苗木至少保留20%的树叶以保证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修剪使用ZEn0AH G23LS型号的绿篱机,使用时保证切口平整,无撕裂伤。<br> 修剪完成后,将种植池内的杂草全部人工进行拔除。 2、喷洒除菌药物<br> 由于大红花修剪后伤口外露,易遭受病害入侵造成植株死亡,故在修剪后1-2d内,喷洒甲基硫菌灵1:800倍药液进行病害防治。 3、施矮壮素<br> 施矮壮素的作用是控制灌木带的生长,保障营养的供给主要集中在花芽分化的过程中;另还可控制大红花带生长的高度,并保持一致。深圳湾公园大红花带采用的是国光“绿篱停”套餐,该药主要作用成分为烯较唑,类型为植物生长激素。<br> 矮壮素的喷施应在修剪后2d内进行,以保障其生长进度统一。1套“绿篱停”套餐兑水15kg进行喷施,施药时应均匀喷洒,避免后期因药物喷洒不均导致花带高低不平。应等除菌类药物喷洒干后再进行,尽量不要与除菌类药物一起喷洒。 4、施复合肥<br> 矮壮素施后5d内进行施复合肥作业。施复合肥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修剪后的大红花植株迅速复壮。施肥用量应不少于100g/㎡,不高于150g/㎡,均匀施撒。施后应立即浇水,避免烧根,选在雨天施肥最佳。 5、施花芽分化素<br> 花芽分化素采用了国光花思,其主要成分为2%的苄氨基嘌呤和赤霉酸,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期间的花芽分化。1:600配比对植株进行均匀喷洒,花芽分化素是生长类激素,不能代替肥料使用,故前一步施肥非常重要。 6、施固态磷肥<br><h3> 施花芽分化素后,要想促进其开花,需要大量的磷肥作为支撑,时间为施花芽分化素后7d为宜,故选择使用过磷酸钙Ca(HPO4)2·H2O作为大红花植株开花供肥的基础。施肥用量不少于150g/㎡,不高于200g/㎡。施肥时需注意不要将肥直接撒于叶面上,撒完后应及时浇水防止烧苗。</h3> 7、施叶面肥<br> 施花芽分化素14-20d,施固态磷肥约7-10d后,植株出现大量花苞,此时需喷施叶面肥。深圳湾大红花带采用磷酸二氢钾(KH2PO4)叶面肥(国光润尔甲)1: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保障花期的磷、钾元素供应。 8、完成后效果<br> 据观测,整个实施过程耗时35-40d可开花,45-55d可进入盛花期,花期可长达50d左右,期间只需做好浇水、病虫害防治即可。 9、冬季养护<br> 12月中下旬拟计划进行大红花带越冬养护,修剪控高40cm并喷施多菌灵1:800倍液防止伤口感染,7d内按照有机肥、复合肥4:1的比例,进行沟施,保障其来年生长和开花的基本无机养料供应。 <b>三、病虫害防治</b><br> 大红花带由于一年三次,使用了大量的生长激素和肥料催花、控花,故病虫害防治是重点工作,2021年深圳湾大红花带共出现飞虱、蚧壳虫、卷叶螟、蚜虫、小叶禅、炭疽病、叶斑病等多种病虫害,防治过程贯穿整个养护阶段。<br> 1、卷叶螟防治<br> 今年9月,火炬广场段发现卷叶螟虫害,造成局部区域大红花带“光杆”情况,由于正值花期,需谨慎用药以避免因施药不当造成植株受损,针对此现象,经研究后立即安排绿化班组进行打药防治,并杜绝因虫害产生的次生病害,采用溴氰菊酯+敌百虫+多菌灵1:800倍液进行防治,并对周边区域进行喷洒防治,效果明显,并未产生次生病害,且周边花势并未收到影响,受损植株14d内全部恢复正常,40d后开花。<br> 2、蚧壳虫防治<br> 今年7月和9月,分别在北湾段、婚庆和观桥段发现蚧壳虫虫害,前期绿化工发现后自行施药,但效果不明显,经上报研究后,采用物理+化学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并避免因蚧壳虫代谢产生的蜜露造成大红花次生煤粉病的产生。首先,剪除遭受虫害的枝条,并外运销毁,再喷洒国光健哥+蚧必治+吡虫啉+多菌灵1:800倍液,施后效果良好,但仍有少量蚧壳虫残留,再次采用人工物理修剪手段进行处理,此后大红花带未发现有蚧壳虫虫害,受损植株在40d后开花。<br> 3、飞虱防治<br> 今年4月、6月均发现有大量飞虱危害,经研究后,采用物理+化学手段进行防治,物理手段为悬挂黏虫板进行防治,因飞虱对颜色不敏感,防治效果一般;化学手段为选择清早在飞虱较为活跃的期间,喷洒氯氰菊酯等菊酯类药物进行触杀,施药后效果较为明显,每次喷杀可降低虫口密度90%以上。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红花带卷叶螟虫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红花带虫害治理后效果</h3> <b>四、不足之处</b><br> 1、5月首次促花因3月刚入场,相关准备不足,未施矮壮素,造成火炬-观桥段花量不足,苗木整体长势过高;7月、10月第二、三次促花效果明显,但局部因矮壮素喷洒不均匀,导致部分区域苗木高度过高。<br> 2、病虫害防治虽整体效果尚佳,但局部控制仍未到位,特别是火炬广场段卷叶螟造成部分区域“光杆”现象。<br> 3、部分区域因施肥不均导致卷叶现象发生。 <b>五、经验总结</b><br> 总体而言,今年大红花带促花较为成功,特别是10.1促花,在吸取了前两次促花经验后,分析不足,找出原因,交出了较为满意的答卷,相较往年大红花带的效果,今年10.1的大红花带在控高、花量以及花期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亦为公园内其他花带以及其他公园催花、控花提供了经验,总结如下:<br> 1、品种考量<br> 品种的选择是基本条件。深圳湾公园大红花带在品种选择上选用了进口大红花(马来西亚引种栽培),相较国产传统栽培品种(深圳湾公园在海韵-白鹭坡段滨海观光道旁有栽培),在花量、花色种类以及花体量方面均强于国产传统栽培品种,是华南地区用作木本花带的良好的选择,但在病虫害抗性方面相较国产大红花弱。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进口大红花(左1-左3)与国产大红花(右1)对比照</h3> 2、水肥控制<br> 大红花带景观营造水肥控制是基础。深圳湾公园滨海大红花带长期受阳光直射,紫外线强,故需保障旱季每日/次的浇水频度,雨季可不浇水或少浇水;修剪后施肥的逻辑是为了保障植株能迅速长叶、复壮,恢复植株的光合作用,为花芽分化提供充足的养份供应;花芽分化前后,应保证其充足的磷肥供应,保证开花的基础;始花期开始时,应提供及时的、速效的叶面肥,保障植株快速吸收并促成开花。<br> 3、高度控制<br> 高度的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的考量:一是促使花带保持同一高度,保证景观的统一;二是促使植株的养份更多的向花芽分化方面进行供给,促进开花率;三是促使开花更加明显。<br> 4、促花关键步骤<br> 促花的关键步骤在于激素的应用。深圳湾公园大红花带在修剪后促植物矮壮和促花芽分化两个关键的节点使用了植物激素。在时间节点的控制上一定要遵循植物生长的正常规律,在其他时间点上使用错了激素反而会对植株产生负面影响;另外,植物激素是药品,并不能代替肥料使用。<br> 5、病虫害防控<br> 进口大红花品种在自身抗性上相较国产大红花而言较差,且在公园内,经过一年三次,在大量的肥料和激素下促花,对植株本身影响较大,抗性进一步降低,故在病虫害的防控上需要下更多功夫,应贯彻防为主,控为辅,将病虫害控制在萌芽状态,避免因病虫害爆发导致的花期延迟或者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