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教育部“双减”工作,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我校以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突破口,以精准化管理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逐步建立和完善“双减”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我校“双减”工作。11月22日至24日,我校开展了“落实双减 追求有效”主题研讨活动。</h3> <h3> 活动之前教务处集合所有教研员共同研讨,冯主任指出“双减”是目前国家针对教育的一项重要政策,老师们要思考在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减负。并确定好本次活动大主题是“落实双减 追求有效”,要求教研员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中的困惑确定好本学科的小主题,探索怎样打好课堂主阵地,怎样更好的摸索出教学好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她要求全体教师:一、课前研读教材,精心备案;二、课后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三、依据学情分层布置作业,将课后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h3> <h3> 语文学科调研情况</h3> <h3> 数学学科调研情况</h3> <h3> 英语学科调研情况</h3> <h3> 艺体学科调研情况</h3> <h3> 常识学科调研情况</h3> <h3>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代尊荣、杨立娥、王晓楠、尹乾、李世艳五位老师呈现了“原汁原味”的常态课。授课教师都能够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合理安排课时内容,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课堂气氛活跃。五位老师能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精准分析学情,以学定教,注重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的“实”,练的“实”,作业内容丰富,作业适量,符合“双减”要求。</h3> <h3> 语文学科</h3> <h3> 语文课堂关注了教师语言的有效性。代老师的语文课堂,激情饱满,语言简练且富有感染力,环节过渡自然,无论是富有魅力的有声语言还是得体的肢体语言,都紧紧的粘住学生,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久久回味,引起了学生感情的共鸣,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境界。<br> 在教学过程中代老师深入浅出、张弛有度、层层推进,并巧设“小练笔”,读写结合。不仅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落实,也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老师们了解到扎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为“双减”政策的落实提供有力保障。<br></h3> <h3>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投入地学习,积极地回答问题,语言规范,表达流畅、有条理。以评促读,读中感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联词语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意识到保护地球的责任重大性和紧迫性。</h3> <h3> 听课过后,老师们又聚在一起进行了研讨,大家纷纷表示收获颇多,找到了自己课堂的差距,明确了今后自己努力的方向:语文教学既要重视语文常规教学,也要齐抓课外阅读、诗词积累、学生书写三项工作。减负不减质,课堂高效率,将“双减”贯彻到底。</h3> <h3> 数学学科</h3> <h3> 杨立娥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杨立娥老师采用了引入概念—拓展概念—应用概念的教学流程模式,创设了一小白兔子收萝卜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仔细观察,搜索信息,比较分析,引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先通过对萝卜的搜索信息、分类计数、圈图比较,把抽象的新知识“倍”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几个几”建立联系,初步认识倍的概念。在通过摆学具图、摆小棒等活动提供大量的比较两个量的倍数关系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倍的直观模型,最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达出倍概念的本质特征,抽象概括出基本数量关系,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h3> <h3> 学生借助课件、直观图片、小棒等丰富的感知材料,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想一想等活动,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比较形象地建立了“倍”的概念。除此之外,杨老师还注意安排了多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在不断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建立倍的概念。</h3> <h3> 大家对这节课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深入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在现在的双减形势下,数学的课堂学习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杨老师这样,把教材进行整合,进行梯次、拓展性的课堂学习,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h3> <h3> 英语学科</h3> <h3> 英语学科教学是三年级第四单元,B部分的词汇课。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王老师在学习过后带来的一堂课,把枯燥的词汇课通过主题意义来讲,形成一条主线,在情景下教学,让孩子们在一个大的情景里学习,调动课堂气氛。<br> 英语课中讲词汇上升到语篇,在这节课中也有所体现,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单词,还学会了如何去介绍动物,为以后的写作打基础,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br></h3> <h3> 课后,听课的老师认真评课,给王老师意见,让新老师更好的成长!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全体英语教师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学习的收获落实到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及课堂效率。适应“双减”新要求,扎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推进“双减”工作的全面落实。</h3> <h3> 艺体学科</h3> <h3> 减负不减乐——“双减”政策下的美术课是如何体现的呢?《神气的小厨师》赋予学生一种生活角色——小厨师。尹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创作的自信与热情。</h3> <h3> 一年级的小厨师进行合作交流,通过造型游戏的方式创作。尹老师还给孩子们提供如超轻黏土、皱纹纸、拉带等多种材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从动手中体验课程快乐,真正把减负落到实处。</h3> <h3> 研讨时艺体学科老师就如何更好地落实“双减”工作展开讨论:怎样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在40分钟内完成课堂任务、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如何设计各科作业,减少作业量、丰富作业形式进行了探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活泼又严谨。</h3> <h3> <br> 常识学科</h3> <h3> 李世艳老师的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从广告无处不在、广告的功能、虚假广告的危害,最后到法律的规定,四个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做到了寓教于乐,并且将法律知识融进了课堂,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思想,体现了教学新理念。</h3> <h3> 李老师的这节课主要带领孩子们正确认识广告,初步了解广告的功能,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进行辨析,使他们能够识别广告的真实性,感知虚假广告的各种危害。从而警惕虚假广告,从而学会理性地消费,增强法制意识。</h3> <h3>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以生为本,以心换“新”,“双减”是一次教育改革,也是一次教育的回归。沂南一小一定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全力以贯之,一切从学生出发,放松学生的“双肩”,力求为学生创设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