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县现在改为无为市了,但我仍习惯称之为无为县。无为县和我的家乡含山县是邻县。我少年时读书的运漕和青年时教书的东关都与无为县一河之隔,含山在裕溪河之北,无为在裕溪河之南。我家许多亲戚都在无为农村,因此我去过无为多次,但县城从未去过。我自小听过一些有关无为的美好传说,后来读书又知道无为一些名人的事迹, 因此我对无为一直怀有好感。上个月,初中同学袁善霖在群里晒他去无为城游览的照片,勾起我对无为的向往之情,便在群里说:下次再去带上我。也不过随便说说而已,而他却当真,近日便邀请我与另一位同学王贤林,还请上摄影师、我的老乡老友庆泽华先生一同去无为县城作一日游。<br><br>张庆满 11月27日,星期六,天气晴朗,初冬的暖阳高照着,有阳春三月的感觉。从一周繁杂琐碎的家务及老妻经常的唠叨埋怨声中解脱出来,我如出笼的小鸟怀着愉快的心情踏上了旅途。早上7点半登上动车,20分钟就到了芜湖。与王贤林夫妇会齐走出车站,远远就看到老同学袁善霖与庆泽华已在出口处迎接我们。老同学久别重逢是温馨的是喜悦的,我们握手拥抱。穿过马路便是汽车站,仅等候半个小时便坐上开往无为的班车。跨过芜湖长江三桥,是广阔平坦的土地,这里原本是无为县的沃土良田,现在划给芜湖市,成为芜湖江北技术开发区。一座座新厂房、一栋栋大洋房映入眼帘。再前行约15分钟才真正进入无为县境。<br>车行一个半小时到达无为县城。啊!无城,我终于来到你的怀抱。<br>我们第一站游览的是位于城南的绣溪公园。这个公园面积不小,足有三四百亩,一大半是水面。水上有拱桥,桥上有小亭。水的周边有许多亭台楼阁、树木花卉、健身器材。休息日,阳光普照,来游玩的人不少, 有打拳拉单杠的,有打牌聊天的,有小孩追逐嬉闹的。男女老少都在悠闲自得地享受着阳光、美景和闲暇,处处呈现出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br>公园里有两对石狮子引起我的好奇心。这两对石狮子造型奇特均呈回头状,这是不多见的。狮身上有斑驳苔痕,很有些年头了。我想这肯定有来历,问周围的人,都说不出名堂。我回来后在网上搜查 果然有惊人的发现。<br><div><br></div><div>张庆满<br></div> 绣溪公园前身是清代显宦曹颂虞的私家花园,号称“双溪别墅”,当时不准外人进入游览。民国初年,无为诗人王鹤天作诗讥骂道:“可恨青龙偃月刀,华容道上不诛曹。而今留得奸雄种,占我无为观震潮。”直到1933年,这片园子才被无为县县长戴端甫(著名抗日将军戴安澜叔祖父)用公费买下更名为绣溪公园,并在溪内筑堤造桥。后来抗战时期无为成为新四军的根据地,身为共产党人的县长吕惠生又在桥边建凉亭,取名“洗心亭”,借以表明自己清白心态。<br>有关绣溪公园还有一个更古老的传说。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无为闹饥荒,饿死不少人,可居住在这里的18家富户囤积许多粮食不肯赈灾。一天观音老母化妆成要饭的老婆子,挨家乞讨,17家均不理睬她,只有一户孤儿寡母的人家还有点怜悯心施舍给她一碗热粥。观音老母便对这家主母说:鉴于那17家为富不仁,要把这一带陷落成湖,要她赶紧搬走,并叮嘱她千万不可告诉别人。这一家便搬走了,几天后那17家富豪居住的地方果然陷落成湖,人称“观震潮”。无为县志上有记载说:“溪涸,居民掘坑取水丈余,则木多直立,犹当年木柱也”。可见,绣溪确是因地震陷落成湖的,曾名观震潮。<div><br></div><div>张庆满</div> 我们在公园里赏景、摄影。转到公园西南側,看到无为县烈士陵园就座落在这里,高大的烈士纪念碑上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鎏金大字,毛体,苍劲有力。纪念碑南有一块约高3米长10米的死难烈士名录墙。上面登录着无为县为革命而献身的2900多名烈士的姓名。在这面墙前,我们不由自主的肃立致敬,因为没有他们的牺牲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br><div><br></div><div>张庆满</div> 贺新集<div><br></div><div>政通人和天助兴,<br></div><div>无为同游始成行。</div><div>文美影靓聚高手,</div><div>谈天说地赞古今。</div><div>耄耋之年不为老,</div><div>气势豪爽正年轻。</div><div>更有佳丽相陪伴,</div><div>初冬再现小阳春。</div><div><br></div><div>黄正明</div> <div>绣溪之名是取山川妩媚之意,又名双溪,因水分为二故名。<br>北宋无为诗人杨杰咏《锦绣溪》:“十里喧阗锦绣川,秋鞑人健趁飞鸢。花明柳暗丹青国,日薄云浓水墨天。”可见绣溪景色的优美。<br>2021年11月27日,虽说已过了立冬的日子,但艳阳高照,天气冷暖适宜。马鞍山张教授等三人和芜湖好友,我们一起相约来个无为游。<div><br></div><div>庆泽华</div></div> 出绣溪公园,我们便直奔米公祠。米公祠是为纪念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而建的,米芾曾在此任地方官。米公祠位于无城西北隅,周围正在搞建设,道路破损泥泞,很不好走。我们费了很大劲才找到米公祠大门。<br>米公祠占地约四五亩,内有一组古老的建筑,如宝晋斋、聚山阁、投砚亭、藏书楼、官廨等等。祠内还有四大怪:古杏花泉井、墨池、拜石、鱼龙化石。庭院及室内陈列的碑石大约有150多块,上面都镌刻着古代名家书法作品。<br>这里的每一处建筑都有故事。如宝晋斋,是米芾珍藏晋代王羲之、谢安和王献之几部名帖的所在。投砚亭记录了米芾投砚入池禁蛙鸣的故事。相传米芾夜晚喜欢静静地读书写字,一个夏夜,官廨旁小池里的青蛙聒噪不已,他感到讨厌,便在纸上书写个“止”字,然后包上砚台投入池中。从此池中青蛙不再鸣叫,而池水则变成墨色,便有了墨池。米芾爱奇石,据说他得到一块状似老翁的陨石,纳头便拜,这便有了拜石。<br>徜徉在这一方天地里,我似乎走进古代,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据《无为县志》记载,米芾不但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更是一位勤政爱民、清廉自律的好官。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在他去世后建祠纪念他。宝晋斋门口有副楹联很好概括了他的为人也表达了后人对他的景仰,联曰:“建斋刻帖传播千秋,勤政为民造福一方”。可见无论古今,凡好官、清官、有才能的官以及为国家、民族做出过贡献的人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米公祠第一进屋的大厅墙壁上就张贴着40多位无为籍的古今名人的照片或画像以及事迹介绍。其中有为国捐躯的戴安澜将军,被称为“时代鼓手”的爱国诗人田间,抗战时期为无为根据地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先烈吕惠生,解放战争中涌现出来的华东人民一级英雄爆破大王韩安才、渡江第一船支前模范马毛姐,有解放后为民鼓与呼的老革命家张恺帆,有在温州改革开放中大胆前行的好干部陈作霖,还有今年建党百年获得“七一勋章”的著名人民音乐家吕其明等等。这也说明无为县人杰地灵,英才辈出。<br><br><div>张庆满</div> 记友朋畅游无城<br><br><div>孟冬出游趁天好,<br>夙愿已偿心气高。<br>黄金塔畔眺广宇,<br>米芾堂前叹字妙。<br>江山处处藏胜迹,<br>人间代代岀英豪。<br>老骥不辞奔波累,<br>归来一路乐陶陶。<br><br><div>黄正明</div></div> 赞王贤林新伴<br><br><div>驾车伴游境界高,<br>风姿卓越容颜俏。<br>举止优雅自然美,<br>陪伴左右显年少。<br><br> 黄正明 </div> 米公祠坐落于安徽省东南部无为市无城镇西北隅,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景区。<br>公元1104-1107年,米芾任无为知军。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时人感其德政,在他去世后,于米公军邸的旧址上建米公祠以示纪念。<br>米芾上有朝廷沉重的赋税压力,下有百姓苦不堪言的生活。在夹缝中,米芾苦苦寻求平衡的良策。身处无为之地,他想到了无为而治。<br>米公祠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享誉国内外,尤其在东南亚、日本等国较有影响,每年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寻访。<br><div><br></div><div>庆泽华</div> 思 <br><br><div>与友再游米公祠,<br>赏其书画垂青史,<br>为官清廉百姓颂,<br>吾辈矢志日日思。<br><br><div>袁善霖</div></div> 我们在米公祠游览、摄影近一个小时,时至中午时分,有些饥肠辘辘了,便到附近一家饭店共进午餐。袁善霖作东,点了四菜一汤,他还带来一瓶红酒。大家把酒话旧、畅叙友情、交流观感,甚是欢快。<br>午饭后本应打道回府的,可我心里老是惦记着黄金塔,提议去游览。问当地人,说在城东北9公里处,有点远。可这也没能阻拦我前去的决心。因为早在少年时我就听到一个黄金塔对对子的故事。说的是明代初期无为县有一位青年秀才名叫邢宽,一次他到黄金塔游玩,恰好遇到朝廷来的一位钦差大人也在这里游玩。那位钦差大人看到他眉清目秀,一副聪慧的样子,便有些喜欢他,想考考他的学问,出一个上联曰“今日相逢黄金塔”要邢宽对下联。邢宽张口便答“他年重会白玉街”。白玉街乃京城一条繁华街道,住的多是达官贵人。钦差大人见他应对敏捷而且口气不小,便对他刮目相看。后来邢宽果然科举顺利,由举人到进士,并被永乐皇帝钦点为头名状元。故事发生在黄金塔,所以我很想去看看黄金塔到底是什么样子,听说此塔还被列为“国保”单位。大家见我去意坚决,也就同意去看看。<br>打的仅十来分钟就到了黄金塔景区,因为远在农村,这里显得有些荒凉,只有我们五位游客。这是一座仿木楼阁式砖塔,六边形,高约35米,九层,层层仿木斗拱。初建于北宋咸平元年,即公元998年,距今已有1023年了,真正是千年古塔,据说是我省现存最古老的宝塔。这大概也是它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原因吧。自宋至今,历代历朝无为地方官员及士绅都对此塔呵护有加,多次维修。最近一次维修是2011年,无为县政府拨款40万元,除对塔体加固维修,还在周边修建围墙、栽培树木、铺设道路。由于受到精心保护,这千年古塔仍显得雄伟挺拔,它屹立于大地之上,直指蓝天,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给人以美感,催人奋进。我想这也许就是它存在的意义吧。<br><br><div>张庆满</div> 虑<br><br><div>四老相约无为游,<br>黄金塔下驻足瞅。<br>千年巍峨雄姿展,<br>观者稀少耐人忧。<br><br><div>袁善霖</div></div> 黄金塔位于安徽省无为市无城镇北郊西河之畔,是一座千年古塔。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僧登公开建。是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古塔建筑。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该塔内原有些建塔碑记,后均散佚,其中一方据人回忆,上刻“杨八姐捐银万两,焦赞、孟良监造”等字样,可惜现已不知去向。<br>黄金塔是一座典型的六角仿木楼阁式砖塔,斗拱均为鸳鸯交手,九层,面阔3.4米,高约35米,其结构造型凝重稳定,庄严挺拔,是印度佛塔艺术与中国古建筑的完美结合,对研究我国古代佛教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div><br></div><div>庆泽华</div> 离开黄金塔已是下午两点半,我们踏上了归程。<br>无为县城一日游,了却了我的夙愿。我满怀着游览后的心满意足感和同学朋友间的浓浓友情于晚上六点回到马鞍山家中。我在这里要特别感谢袁善霖同学的盛情邀请与款待,感谢庆泽华老友不辞辛劳地一路上为我们选景摄影,还要感谢王贤林夫妇的陪同。王贤林与李宜这对半路上的新婚夫妇参与了这次无为县城之旅也是欢快喜乐的,他们俩口拍照最多,从他们那洋溢着笑容的脸上,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幸福。<br><br><div>张庆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