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丁佛言</p> <p class="ql-block"> 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山东龙口市中心坐落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氏庄园》和庄园里的《丁佛言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丁氏庄园》是由几十个中式庭院组成的建筑群,街巷纵横,错落有致,蔚为壮观。门前有石鼓,石狮,屋顶上龙头吻兽。走进大门,绕过影壁,石拱桥下是鱼池花坛。北侧是占地十多亩的大花园。园内假山俊挺,松竹茂盛,楼台亭榭,曲径盘桓,绿草如茵,娟秀豪华,不亚于京城的那些王府。《丁氏庄园》曾经占据了黄县的半个城池。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战乱与浩劫,现在只保留下当年的很小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丁氏庄园局部</p> <p class="ql-block"> 庄园内的《丁佛言纪念馆》高瓴重檐,画栋雕梁。正门两侧书写楹联:“豪气迈千秋,发言惊破项城胆;文章垂万世,笔落召还中国魂”。还有沈钧儒先生撰写的楹联:槎牙出肝胆,抵掌失生平。厅内迎面悬挂台湾考试事务主管机关院长孔德成的楷书描金匾额“鲁之灵光”。大厅中央摆放着丁佛言先生的半身塑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丁佛言先生塑像旁</p> <p class="ql-block"> 这座豪华的庄园和丁氏家族可是个白手起家的典范。明朝初年,山东各地灾荒严重,丁氏先祖丁伯达举家逃荒,路上疾病缠身,不幸身亡。夫人黎氏带着两个孤儿继续讨饭,祸不单行,长子不慎走失,久寻未果。黎氏含泪,怀抱幼子走到黄县落脚谋生。凭着自己的双手,披星戴月,历经无数个寒冬酷暑,将孤儿抚养成人。天道酬勤,经过三代人的努力,集沙成塔,集腋成裘,买房置地有了恒产。到了丁氏家族的第六代,生活宽裕,重视了教育。族人纷纷读书,进京赶考,有人中举名声大振。从乾隆年间起,丁家陆续有四人考取了进士,20人考中了举人,丁家继续兴旺发达。历经百年丁氏家族中先后有378人在朝为官。其中五品以上的官员148人,多人官至二品。到了第11世祖丁元沂创办了自己的商号。陆续在全国拥有了72家当铺,40多座钱庄,财源广进。据史料记载,丁氏家族鼎盛时期的资产折合白银五千四百万两,几乎是康熙时期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两倍,富可敌国。</p><p class="ql-block"> 由于丁氏家族当时在大半个中国开设的几十家当铺中收藏了大量价值连城,弥足珍贵的青铜器、陶瓷器、石刻、古币、象牙、玉如意、珊瑚树、钟表、古籍善本、碑拓和字画。其中有秦砖汉瓦、南北朝瓦当和金石拓片数百件、古书籍三万多册、三代青铜器、青铜大鼎、编钱、周太庙“太宰鼎”及历代名人字画。</p><p class="ql-block"> 如:这些珍贵的文物中有一张象牙凉席。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内务府造办处制作了五张象牙席。由于象牙席用料考究,耗资巨大,御令禁造。清末有位太监偷出一张,卖给了丁家的当铺。这张席子长2.03米,宽1.23米,重2.2公斤,象牙席是选用有韧性的象牙,经特殊药水浸泡后,分割、研磨成很薄的象牙条,然后按人字形编织而成。历经百年,仍纹理细腻均匀,席面光滑平整,颜色洁白如玉,展卷自如,具有弹性,盛夏铺垫,凉爽宜人。</p><p class="ql-block"> 颂簋。这是一件西周青铜器,内有铭文304个,是研究西周礼制的重要资料。</p><p class="ql-block"> 颂壶。内有铭文151个,据考证,存世仅有两只,另一只藏于清廷热河行宫。但是,铭文远不如这只清晰。</p><p class="ql-block"> 號叔旅编钟。重3970克,铸造精美,花纹精致,为周厉王时器物。</p><p class="ql-block"> 射女鉴。商代晚期青铜器,制作精美,形状奇特,腹内沿壁敝处铸有铭文。在《西清古鉴》一文中有录,传世仅两件。</p><p class="ql-block"> 《册府元龟》。宋真宗年间由王钦若等编著。该书1000卷,分帝王、列国君、宗室等31部。起至上古,经至五代,内容丰富。历经数百载,白棉纸质书品完好无损,是丁氏家族珍藏的又一国宝。</p><p class="ql-block"> 这些稀世珍宝在抗战时期幸得民国胶东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保护,躲过了战火。1954年移交新建的山东省博物馆,成为该馆重点文物藏品的主要来源。其中汉代以前的青铜器就有53件,还有丁氏家族收藏的其他大量文物。丁氏族人为保藏国家文物,弘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光绪四年,丁氏家族迎来了日后成为中国古文字学研究和书法、篆刻领域的旷世奇才并在辛亥革命运动中叱咤风云,官至民国总统府秘书长的丁家第十五代,“世“字辈的丁世峄,字佛言。</p><p class="ql-block"> 不朽的学术成就</p><p class="ql-block"> 丁佛言受家风熏陶,六岁开始执笔写字,八岁读书,习诗作文。逐渐爱好收藏金石並开始对古文字产生浓厚兴趣。15岁开始练习篆刻专修经史。23岁时他的书法艺术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是年的作品至今保存在龙口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他博览群书,立求真谛,深入研究古人造字之初义,今古融通。他正楷初学欧阳询,后临摹颜真卿,行书习苏东坡,深得其法。草书临摹王佑军,小篆先临摹邓石如后临摹李阳冰。汉隶临摹张迁碑和孔庙碑。金文专攻三代钟鼎彝器,尤致力于甲骨文,石鼓文。由于博学诸家,他是清末时期继吳昌硕等人之后,又一篆书名家。他不仅能写甲骨文,金文,小篆,秦权量诏版文,陶文,汉镜铭文,货泉文等风格各异的篆书,还能写汉隶,章草,行书等书体。他的 篆书结构严谨,笔力遒劲,风格高古。隶书古茂苍劲,博得汉隶精髓。章草则气魄宏伟。楷书有魏晋六朝风韵,行草姿态多样,风神洒落。至于篆刻艺术,由于他精于六书,博通书艺,谙熟战国古玺,追秦,仿汉,不囿于古,不徇于今,不以异怪奇巧来取胜,而以平淡典雅所见长。他的书法艺术享有“南有吳昌硕,北有丁佛言”的美誉 。 </p><p class="ql-block"> 他尤善以甲骨文,金文,陶文,货泉文入印,参与古玺章法,形成了个人独有的艺术特色。 他取号“迈钝“一生治印,藏印万余方。博览众长,跨越前贤,名重南北。民国时期人们称丁佛言为:古文字学家、篆刻家、书法家,集于一身的“三绝”。</p><p class="ql-block"> 他曾任北平故宫博物院古物审查委员会委员,在此期间,对1048件青铜器铭文进行研究,为他的学术成就提供了条件。</p><p class="ql-block"> 1950年,即将回国的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先生对丁佛言的学术成就和书法篆刻艺术久存敬慕,欲予以收藏。他几经周折,请到丁佛言在日本留学的同窗好友,人大副委员长沈均儒、在辛亥革命时期曾共同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好友,人大副委员长陈书通、北洋政府时期的同仁,政协常委章士钊、及生前好友,全国政协副主席黄炎培,共同与丁佛言遗霜丁夫人说项,欲出20万美元购买丁夫人存留的丁佛言全部著作手稿和书法,篆刻作品。众人一致认为:丁佛言的作品与著作均为国粹,一旦落入他国,将永不复回,这是中华民族的损失。虽然丁夫人早已把儿子送进了抗日的队伍,没有经济来源,靠变卖家具勉强度日。却不为金钱所动,表示:再苦也不会变卖先夫的作品。并决定将两大箱子丁佛言的文稿,书法,篆刻作品和丁佛言仅书写一份共十大幅毛公鼎铭文全部捐献给家乡的《山东博物馆》。丁夫人此举,深得老友们的钦佩。事后,章士钊,黄炎培,陈书通,沈钧儒共同商定:每个月大家为丁夫人集资生活费。由章士钊派人送给丁夫人。这些辛亥革命老人们的善举,一直坚持了将近四年。直到丁夫人的长子丁少言转业回京,登门一一拜谢并予以谢绝,方才停止。</p><p class="ql-block">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1843年在陕西岐山出土。腹中有铭文32行,共497字。记载了毛公为周宣王在位时所做的贡献。毛公鼎铭文均匀圆润,疏密相当,结构瘦劲壮美,文辞瑰丽典雅。是存世青铜器铭文最多,艺术水平极高的金文瑰宝。此鼎现在是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山东博物馆馆藏丁佛言书写的毛公鼎铭文是宝贵的书法孤品,他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隔海而望、相映成辉。</p><p class="ql-block"> 如今山东博物馆经常举办《馆藏丁佛言书法展》向大众展示丁佛言先生的艺术风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丁佛言篆刻</p> <p class="ql-block">丁佛言嘲讽曹锟给他送五千元进行贿选而书</p> <p class="ql-block">丁佛言书法</p> <p class="ql-block">丁佛言书法</p> <p class="ql-block"> 丁佛言一生,著述颇丰。在各级博物馆收藏的著作有:《说文古箍补补》、《续字说》、《说文部首启明》、《解字备忘录底稿》、《说文抉微》、《还仓述林》、《文史》、《古玺初释》、《古陶初释》、《还仓室印谱》、《字说》、《三代秦汉金石提跋》、《松游集古金石文字联语》、《宪法比较史》、《联邦制度概论》、《诗文手稿》、《丁佛言手批愙斋集古录》等四十多部著作。</p><p class="ql-block"> 其中《松游集古金石文字联语》是他撰写的手稿。书中用甲骨文、钟鼎文、秦诏文、隶书、汉金、行草等多种字体,撰写收录了3000余条名句,楹联。在甲骨文、钟鼎文、秦诏文、隶书楹联中每条集句的下方,均注明了每个字的多种写法。从中可以看出他高人一筹的古文字学识水平。</p><p class="ql-block"> 他在《书论》中写道:“钟鼎文字,一字写法多至数十种,一字译文多至十数说。而假借旁通层出不穷,视小篆字仅一二,写文无疑意者,其繁简难易有天壤之别,写法多者需多写多记”。可见,中国的古文字学深如渊,繁如星,没有超人的毅力与恒心,是难以掌握的。</p><p class="ql-block"> 《说文古箍补补》共十四卷,是丁佛言于民国13年完成的著作。书中记述了古代文字的渊源,对文字的写法、特征进行了记述。他一腔热血倾注在中国文字史的研究事业中,潜心致学成为他一生不懈的追求。他深入探求古人造字之初意,经过缜密的研究,深谙古人造字之奥秘以及甲骨文,钟鼎文的形、声、意,这一著作是丁佛言研究古文字学的结晶。民国时期,此书曾经由商务印书馆多次出版发行。1949年后,中华书局亦先后三次出版发行此书,足见其在古文字学领域的价值所在。</p><p class="ql-block"> 《诗文手稿》汇集了丁佛言先生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的500余首诗篇。这些诗作内容包括怀念友人,社会现象,古迹考察,读书心得等。诗作涉猎广泛、寓意深刻,展现了丁佛言在诗词创作方面的才华。这些诗词是留给人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经过这些诗句可以了解到清末民初的社会现象,军阀争雄的社会状态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可谓是用诗词勾画出的一幅清末明初的人文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 《金石篆刻印拓》是丁佛言的篆刻印集。篆刻艺术是书法和镌刻的综合,制作印章是汉字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丁佛言不但擅长书法而且在印文化方面造诣颇深,他善箍篆,工刻印章,因为有厚重的书法和古文字研究的功底,他刀锋钢锐,笔意劲秀,形状各异,独具特色。实现了书法,章法,刀法三者有机的完美结合。他镌刻的每一方印章,既有豪放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结构,并兼有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他的技艺精湛博奥,炉火纯青,享有独步海内外之美誉,被称为一代篆刻大师。此书收录了丁佛言篆刻的印章和印拓626枚,从中可以看到他将金文入印,这是丁佛言在篆刻艺术领域的一大贡献。他开创了治印艺术的新风,让历史悠久的祖国金文在篆刻领域大放异彩,让钟鼎文在方寸的金石上展现出艺术之美。</p><p class="ql-block"> 2020年,山东龙口市政协从博物馆保存收藏的文物中整理出部分丁佛言的40多万字的著作和手稿、155幅书法作品和656方印章,汇集共六册书卷,作为龙口的历史文献,由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真是告慰先贤,可资后人的功德善举。</p><p class="ql-block"> 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图书馆等单位也以学术治馆的理念,联合立项成立了丁佛言学术研究机构。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将所有馆藏和从民间征集的丁佛言的著作、书法及金石篆刻等文物全部整理出版。中国海关将丁佛言的著作及书法作品列入严禁出关的国宝级文物目录。</p> <p class="ql-block">丁佛言著作汇编</p> <p class="ql-block">丁佛言著作手稿</p> <p class="ql-block">丁佛言治印</p> <p class="ql-block">丁佛言治印</p> <p class="ql-block"> 辛亥风云</p><p class="ql-block"> 1905年,丁佛言以其出众的才华被官派赴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回国,在山东法政学堂任教。此时,中国的民主呼声日渐高涨,各省筹设咨议局。1909年6月,山东咨议局选举完成。丁佛言深得众人的拥戴,被选为山东咨议局议员,从此步入政坛。 </p><p class="ql-block"> 1910,发生春荒。清政府不顾人民死活加重了税负,引起了莱阳人民武装抗捐运动。地方政府声称这是土匪造反,要对农民进行镇压。丁佛言在咨议局会上,坚决反对政府的做法并实地进行调查,指出这是官逼民反並为百姓的利益奔走呼号。然而政府仍然镇压了民众。面对地方官员的暴行,丁佛言与周建龙等六人奋而辞职,表示抗议,被时人誉为六君子。</p><p class="ql-block"> 武昌起义爆发,轰开了清王朝统治的枷锁。丁佛言与同盟会徐境心等人发出号召:组织临时政府,实现山东独立。丁佛言主笔写出了《劝告政府八条》主张推翻满清政府,实现宪政联邦制。在山东各界代表的共识之下,成立了山东各界联合会,作为山东立法和监督政府行政的最高机关并被推举为秘书长。此举得到清军中倾向革命的官兵们一致支持。 </p><p class="ql-block"> 1910年11月13日,全省各界讨论山东独立大会召开。各界代表和官兵出席,迫使山东巡抚孙宝琦到场,总共五万多人。经过革命派和保清派的激烈较量,最后在新军的武力警告下,孙宝琦不得不摘下顶戴花翎,默认山东独立。此时,丁佛言立即将预先写好的《山东独立宣言》张贴出来。顿时,全场声震屋瓦。庆贺山东独立,造反成功。并通电全国,宣布山东独立。丁佛言即席发表了演说,号召人们和衷共济,众志成城,以自己的精神谋大众之幸福…。几天后,丁佛言的演讲刊登在《齐鲁公报》上,引起轰动。山东各界人民群情激昂,涌上街头,庆祝摆脱清王朝统治的枷锁。欢呼:山东独立万岁!革命万岁!山东独立运动虽然受到袁世凯的破坏,维持时间不长。但在山东2800万各界民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唤醒人们向往民主共和,严重打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标志着山东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p><p class="ql-block">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选临时政府大总统。2月13日,孙中山隐退辞职。3月10日,参议院通过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3月20日推选黎元洪为副总统,丁佛言加入黎元洪任理事长的共和党。年底,33岁的丁佛言当选参议员。1913年4月,正式国会成立。众望所归,丁佛言被推选为审查委员会委员长,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宪法起草委员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 民国初期,弃旧图新之际,十多个政党应运而生,党派之间纷争不断,遇事多有争执不下,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面对这一局面,丁佛言坚持:唯有利于共和体制之大公,否则坚决反对,决不以党的利益出发。</p><p class="ql-block"> 当时 在国会有一份《盐政计划》提案,由于无人敢予接受质询、解析,而久拖未议。于是众人推举丁佛言接手此案。他用了一周的时间,将数十册案卷认真批阅,逐一斟酌,认为此提案可行。于是在国会进行演说。他条分缕析,成竹在胸,侃侃而谈,说服了全体议员,使久拖未决的《盐政计划》得以国会通过,付逐执行。从此,丁佛言在国会中声誉鹊起。</p><p class="ql-block"> 丁佛言在任《中华杂志》总编期间,所撰写的文章多系有关国计民生的论述。《世界论》,《国是论》是他的代表作。在《亚细亚报》任主编期间,经常发表政论,纵谈世界大势,高瞻远瞩,洞若观火,有他文章的报纸常常销售一空。</p><p class="ql-block"> 1915年,袁世凯为了得到日本人的支持,实现自己称帝的愿望,在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上签了字。丁佛言四处发表演说,揭露日本侵占青岛的罪行,反对签属《二十一条》并在天津通电全国宣布《讨袁檄文》。此时,章太炎,梁启超也相继发出了“讨袁通电”。全国各地掀起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浪潮。袁世凯见大势已去,不得不于1916年3月22日声明撤销帝制。在一片天怒人怨的讨伐声中,6月6日,袁世凯在新华宫惊忧身亡。</p><p class="ql-block"> 1916年6月7日,黎元洪任代总统。8月1日,参众两院举行黎元洪总统就职仪式。继而聘请丁佛言出任中华民国总统府秘书长。</p><p class="ql-block"> 在任期间丁佛言一方面千方百计地协调黎元洪总统与段祺瑞总理之间的府、院之争。另一种方面则焚膏继晷、宵衣旰食地把总统府内数年未经整理的积案分门别类,有条不紊地清理归档,理出了头绪。当时刚刚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稚嫩的北洋政府内部各系权力纷争,外部受各国列强不平等条约的裹挟。即要对外坚守国家利益,还要对内实行民主自由的开放政策。为发展各类实业制定章程,条例,法规。丁佛言竭尽全力,协助黎元洪总统处理了许多对内,对外的棘手事宜,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认可。为了表彰丁佛言的政绩,黎元洪总统先后向他颁发了一等文虎勋章一枚和二等宝光大绶嘉禾章一枚。</p> <p class="ql-block">丁佛言获一等文虎勋章</p> <p class="ql-block"> 丁佛言任秘书长期间,每天雇人力车,准时赴总统府任所。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坐配备的专车?他说:“常在有时思无时,莫待无时思有时。今日坐专车,下台怎么办。”那时他的住所是在按院胡同用20元租的房子,丁夫人亲自洗衣,买菜,下厨。有一天,议员汤裴予不期而至,坐定后提出要见嫂夫人。丁佛言问:“你在门口没遇见吗?“ 汤裴予说:“我只见一半老仆妇”。 丁佛言哑然失笑:“非也,此乃我的夫人也”。其勤俭、清廉,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1917年5月24日,张勋在徐州召开督军团会议,提议复辟大清王朝,以解决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丁佛言则怒斥张勋:“这是倒行逆施,祸国殃民”。继而,张勋联合康有为,率5000名辫子兵,于6月14日,进驻北京,请溥仪出山,恢复大清王朝。7月2日,段祺瑞按照黎元洪总统的命令成立讨伐军,武力攻打张勋的辫子兵,辫子兵瞬间土崩瓦解,张勋躲进了荷兰公馆。溥仪不得不下诏宣布退位,上演了仅12天的张勋复辟闹剧草草收场。</p><p class="ql-block"> 此时,段祺瑞,冯国璋等各系军阀陷入争权夺势的明争暗斗之中。1917年7月,丁佛言在上海与孙中山会晤,提出自己的宪政联邦体制的倡议。8月25日,孙中山在广州召集非常国会,当选大元帅,解散了国会。徐世昌在天津成立了中华军政府,国家处于政争不息,变乱迭生的状况。</p><p class="ql-block"> 1919年6月,曹锟成为直系军阀的领袖,控制了时局。想通过贿赂取得总统的位置。他深知丁佛言在国会中的威望,虽然久有芥蒂,仍然派人给丁佛言送去5000元,没料到被丁佛言凛然拒之门外。此时丁佛言已决定辞去议员,再不与这些政客们同流合污。1920年1月20日,北京几家大报在头版位置刊出《丁佛言,汤裴予联合辞职书》引起轰动。丁佛言同时在报上发表了掲露曹锟贿选的文章。并启程返乡,他对送行的人们说:我虽然不能实现政治抱负,但是我可以著书立说。当即写下七律:</p><p class="ql-block">十年我亦厌京尘,头白空余历劫身。失马祸难抵易暴,教猱罪更浮喧频。果然有道何防盗,竟尔撄金不见人!此事自是天历数,劳劳何事苦酸辛。</p><p class="ql-block"> 中华历史有多少“不为五斗米折腰,恐车马乱了青苔”的凛然正义之士,虽呕心沥血,却难得一方晴空。这在丁佛言的身上也得到了佐证。从此,他彻底摆脱了扑朔迷离、云诡雨谲的官场。隐居故里,全神贯注地至于中国古文字学的研究及书法篆刻的修炼,终成一代书法大家。</p> <p class="ql-block">丁佛言治印</p> <p class="ql-block">丁佛言书法</p> <p class="ql-block">丁佛言书法</p> <p class="ql-block"> 狱中著书</p><p class="ql-block"> 1924年,丁佛言因事进京。被怀恨已久的曹锟逮捕,关进鹞儿胡同的侦缉队监狱。並再次胁迫他书写伪制天坛宪法,仍遭丁佛言拒绝。虽然曹锟被气得咬牙切齿,但碍于时局不稳和丁佛言在社会上的声望,所以一时不敢轻易加害于他。狱中的警长,狱卒们都很敬重丁老先生,均以礼相待。此时,丁佛言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在狱中写下一首七律:</p><p class="ql-block">霜露清凉通久秋,风吹环壁鬼生愁。廿年夙有读书愿,入狱原来我自求。务名莫悔抽身早,杀士难遮窃国羞。今日死生成赌斗,拭拭双眼看吴钩。</p><p class="ql-block"> 在这段坐牢的时间里,他安然若泰,未废著书与学术的研究。他将所忆及的龟、甲、鼎、彝,文字依《说文》部次,相互对照,辨别异同,写成《还仓叙异》书稿。</p><p class="ql-block"> 把丁佛言打入牢中,本是曹锟意欲折羞,报复他的手段。不料,反而促成丁佛言不顾生死,惜时如金,把未竞的古文字研究加快速度地进入了围绕《说文〉系统更加深入研究的新阶段。</p><p class="ql-block">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曹锟被困禁于延庆楼,丁佛言被释放出狱。当时报刊竞相发表两大新闻,一为“驱逐溥仪出宫”,一为“释丁佛言出狱”,丁佛言的名望与影响见重于时,可想而知。出狱后,他谢绝了各方的聘请,返回家乡。时任山东督军的张宗昌因慕丁佛言的才华与威望,特请丁佛言出任督办府咨询处处长。丁佛言久厌宦海之腐败,托词谢绝。张宗昌无奈,又未经丁佛言的同意,在督办府给他挂了个虚职,按月寄送200元。丁佛言收到后,悉数转给了黄县教育局,以资教育经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丁佛言先有拒贿于先,再有于报端斥曹锟丑恶贿选于后,尤其可贵的是能够激流勇退,不为名利,最终辞职隐居,独善其身。这在800名议员中是绝无仅有的。勇于揭露腐败,抵制邪恶而遭报复,被捕入狱者,也只有丁佛言一人。难怪后来大公报的社评称誉丁佛言为“鲁之灵光”。</p><p class="ql-block"> 为官清廉</p><p class="ql-block"> 早在1918年,丁佛言任参议院议员时,国会召开财经会议,讨论烟酒督办提出的增设机制酒税的议案,多数议员表示赞同。丁佛言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此刻国内机制酒厂仅北京双合盛啤酒厂和烟台张裕公司几家而已,增加税收不利于民族工业的振兴,无异于杀鸡取卵,实不足取。议员们幡然觉悟,改变立场,支持了他的意见。此时,面临倒闭的双合盛啤酒厂也恳请丁佛言出面呈文请求免税扶持。丁佛言多次面见总统徐世昌及烟酒督办与财政部长,详陈利弊,最后得到了批准予以双合盛啤酒厂免税。此举解除了双合盛面临倒闭的困境。事后,双合盛的老板为了感谢他的帮助,让经理王禹川送去五千元酬金,被丁佛言正色拒绝。</p><p class="ql-block"> 1928年4月,为避张宗昌的反复聘请,丁佛言回到了北京,寄住在杨梅竹斜街鸿昇客店,专心著书。王禹川闻讯登门拜访,说:“我在西城新买了一处住宅,家眷未来之前,请您代为看管,暂住如何?丁佛言盛情难却,只好借其厅房栖身。1930年秋天,丁佛言患病,丁夫人来京伺候,就在闹市口租了房,搬了出去。</p><p class="ql-block"> 1931年1月19日,丁佛言先生英年早逝,享年53岁。在去世前几天,他完成了《续字学》的写作。在此书卷尾留下两首七绝诗:</p><p class="ql-block"> 《死生》</p><p class="ql-block">痴绝雕虫亦可怜,清才况复失天年。雪泥爪迹分明在,莫道飞鸿是偶然。</p><p class="ql-block">纷如花絮任来往,世事何曾奈浅尝?只有死生无病老,再来应不作商量。</p><p class="ql-block">既有对生不逢时的感叹,更有对时局的心灰意冷,抑郁绝望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王禹川闻听噩耗,来到灵前。将一个交通银行存折和西城那处宅院的房契取了出来,哭着对丁夫人说:“双合盛感谢先生的情意,因赠款不受,就以他的名义存入银行,此房屋是从这笔款中所提购买,转赠佛言先生的,先生在世时,我绝不敢提及此事。今天先生已作古,余款及房产务请夫人接受,以了却双合盛这件心事”。然而,丁夫人拒收存折及房契,说:“俭可以养廉,这是先夫的家训,我绝不敢违我先夫之初衷”。谁说处尊居显未必贤,丁夫人此举可谓女中娇娇,巾帼丈夫。她继承、保全了丁佛言的名节,也成为双合盛啤酒厂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丁佛言之清廉节操非浪得虚名。双合盛的情谊,也值得人们称道。他们那超常拔俗的美德,即使千古之下,仍足以振颓风而立后人。</p><p class="ql-block"> 名垂青史</p><p class="ql-block"> 丁佛言去世,未发讣告,海内友好知者甚少。但噩耗传出,仍送来挽联,挽幛达800多件。他虽已退出政坛,多年深居浅出,潜心钻研,著书立说。但是,他的去世仍然引起世人的震动和反响。《大公报》发表社论《悼丁佛言先生》对其人品、气节、操守、学问,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肯定与褒扬,推为“一代之范“。民国教育部长雷道亨在祭文中将丁佛言誉为“当代屈原”。沈钧儒、孔令熙、柯燕玲、张宗昌等各界人士送来了挽联,仪障。</p><p class="ql-block">是教育家 是政治家 是言论大家 东海表雄风 一代儒林崇北斗</p><p class="ql-block">精金石学 精篆刻学 精说文小学 名山藏杰作 群倫师范仰先生</p><p class="ql-block"> 百年富贵今谁见,一代功名托至公。日月穿梭,天迥地转,丁佛言先生的音容笑貌,宛然如在。他为反封建反军阀统治,寻求救国道路而苦苦探索,追求进步,不断抗争的精神和他廉洁无私,光明磊落,不拜金,不媚俗的崇高气节,以及他在学术方面的卓越成就与贡献,都是值得后人推崇、学习、继承的。这一切,冥冥之中似有所期,朗朗之中若有所盼。天造地设般地等待着后人,来评估他旷世奇才的历史份量。风吹霜叶落,几度秋阳红。恪守道德者寂寞一时,攀附权势者凄凉千古。难怪时隔半个多世纪之后,家乡父老仍然没有忘记他,仍然以他为豪。在《丁氏庄园》其祖父的堂号为“西悦来”的宅院内,建起《丁佛言纪念馆》,为他树碑立传了。 </p><p class="ql-block"> 白驹过隙,斗转星移。丁佛言的同代人早已纷纷故去,了解这位旷世奇才生平事迹者亦是寥若晨星。幸好他的纪念馆可以向后人予以叙说了。虽然先生称自己的书法成就是余兴之作,自谦为“小道”。但是他对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的成果和独到的建树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俞发显示出他在中国古文字传承领域的历史分量。</p> <p class="ql-block">丁佛言传略</p> <p class="ql-block">台湾出版的丁佛言书法篆刻集《还仓室遗珍》</p> <p class="ql-block">丁佛言书法</p> <p class="ql-block">丁佛言著作文集</p> <p class="ql-block">丁佛言书法</p> <p class="ql-block">丁佛言所书扇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