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幼悦读】汪幼悦读团队读《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有感

努力努力再努力

<p class="ql-block">与书为伴,清净恬淡;&nbsp;</p><p class="ql-block">与书为友,不见忧愁;&nbsp;</p><p class="ql-block">和书相牵,美名相传;</p><p class="ql-block">望你好书把握在手,书写壮美人生。</p> <p class="ql-block">"马赛克方法"是近年源起于欧洲的一种儿童研究方法,主要用于多路径"聆听"幼儿未能直接用语言表达的内心感受和想法。</p><p class="ql-block">"马赛克方法"并非孤立的儿童研究方法,而是与当前国际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民主观紧密相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马赛克方法"其实是一种极具前瞻性的儿童教育观的方法"代言人"。它强调在幼儿园中应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其中扮演倾听者、观察者、记录者、对话者的角色。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赛克方法"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系列议题密切相关。"马赛克方法"的引介与推行对我国幼教改革的方向确立、路径探索、瓶颈突破等重大议题均具有深长的启示意蕴。</p> <p class="ql-block">儿童是具有丰富原始资源的宝藏,幼儿内在的、真实的心声是否被成人聆听、理解与接受,这不但关乎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关乎儿童教育的本质。儿童有一百种语言,马赛克方法恰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儿童的语言,来契合儿童的内在需求,让儿童的声音存在于儿童教育的现场,让儿童的声音滋润与呵护儿童。</p> <p class="ql-block">在以后的交往活动中,教师要从儿童交流模式的多元化特点出发,综合运用观察、儿童拍照、图书制作等方法聆听“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以更全面地描绘儿童及其生活世界的完整图景,并将其作为优化儿童发展与教育环境的出发点。教师在其中扮演倾听者、观察者、记录者、对话者的角色。所以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本班幼儿其至是个体幼儿的年龄、特长等灵活选择,为幼儿提供最适宜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马赛克方法”与以往儿童探究方法大有不同,它以“聆听”的姿态求解于孩子的表达,而不是以“俯视”的姿态来洞悉孩子的世界。马赛克方法的应用是一个儿童、早期教育者、家长、研究者共同参与的反思建构过程。运用多感官方法、多模式交流渠道获取信息,固然是马赛克方法的重要特点,但却不是其最终目的。运用多感官方法、多模式交流渠道获取儿童的经验和看法,最终是为了使儿童在相关决策中能够成为平等的参与者,他们的声音能够得到倾听,并成为与他们有关的决策的出发点。</p> <p class="ql-block">书让你走人生路途唱出春花秋月,</p><p class="ql-block">落英缤纷;</p><p class="ql-block">书让你在浩瀚的海洋中尽情畅游;</p><p class="ql-block">书点燃希望,</p><p class="ql-block">让你在无穷无尽的人生漫漫路上,</p><p class="ql-block">永远不会迷失方向,</p><p class="ql-block">像帆一样将你这只小船送往道路的终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