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缺氧,不缺信仰

执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进藏时间:2010年8月、2021年5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地点:拉萨、林芝、雅鲁藏布江、日喀则、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等藏域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储存思考空间:2010年8月---2021年11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摄影编辑:@执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撰文:@执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10年和2021年,曾两次进藏观光旅游,每次都有新的认识,新的感悟,新的好奇;每次都被那圣洁的雪山、洁白的祥云、蔚蓝的天空、美丽神话的净土风景,和绝妙无比的巨大视觉冲击力所吸引;每次都被那神秘的信仰举动所感染,按照游客的描述,西藏高原缺氧但不缺信仰。</span></p><p class="ql-block"> 西藏,它有一层神秘的面纱,总是让人忍不住想要去解开它。高山流水,白雪皑皑,神秘的布达拉宫,圣洁美丽的神湖。西藏的人民心中都充满了虔诚和信仰,随处可见的朝圣者更是为西藏的圣洁增添了重彩的神圣。</p><p class="ql-block"> 在青藏公路的沿途,在大昭寺,在布达拉宫广场,最引人注目的场景就是一些磕长头的人们,乍看觉得震撼,接着就是敬佩,敬佩的同时难免有些不解,于是便请教当地的老者,磕长头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两次进藏,行走在西藏的大街小巷或奔驰在公路上,心灵始终被震撼着。这震撼来自于自然环境的迥异与艰难,更来自于藏人对信仰无以复加,渗入骨髓的虔诚。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西藏信仰美景的真正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此文准备了好久,没有及时发布就是被那神秘的西藏信仰所折服、所感怀、所思考。</span></p> <p class="ql-block">藏族的民俗信仰有有五大类:</p><p class="ql-block"> 一是挂经幡与堆玛尼。经幡在藏区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组合成阵,飘飘扬扬,蔚为壮观。经幡印有佛像、經文和其他宗教符号,被看作是神佛的一种化身,任何人不得亵渎。《西藏秘密》中扎西喇嘛一直祈愿,希望挂满经幡的玛尼堆飞上天空,得到莲花生大师的伏藏,早日完成普度众生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二是磕长头。“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啊嘛呢叭咪哞”,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西藏秘密》中扎西顿珠为了修福忏罪,向佛祖磕头十万次,他坚信,他的虔诚终究会打动佛祖的。</p><p class="ql-block"> 三是灵魂转世。藏族民间相信灵魂与肉体是二元分离的,灵魂不灭可以转体。《西藏秘密》中扎西顿珠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肉体就是盛装灵魂的皮囊,德勒老爷和少爷走了,只是去换了一副皮囊。”</p><p class="ql-block"> 四是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人必须为自己赎罪。旧西藏5%的上层喇嘛与贵族们能统治95%的黑头百姓,这最主要的原因是利用宗教的赎罪观念禁锢着下层农奴的思想,这样即使被奴役也不会起来反抗。《西藏秘密》 中兰泽小姐问因救她而受伤的农奴强巴“你疼吗?”强巴回答“我生下来就是备着给老爷打的,不知道什么叫疼。”</p><p class="ql-block"> 五是轮回。《西藏秘密》中仁钦噶伦最初想占领德勒府,谁曾想大儿子二儿子都死了,无人继承自己一手创办的家业,结果被土登格勒入赘仁钦府,承袭仁钦家族的族号。然而土登格勒也难逃命运的轮回,最终在逃亡印度的途中,突然跪在地上冲着多吉林活佛磕头问道:“您悟道一生,修行一世,终于去了佛的天国。可我呢,我去哪?翻过喜马拉雅山的那一边,何处还有我的家园?”]说着已经泪流满面。</p> <p class="ql-block">  西藏佛教的起源于七世纪中叶,吐蕃王国赞普松赞干布娶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传来中国汉传佛教及尼泊尔系佛教。当时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立布达拉宫,为二妃立大昭寺和小昭寺,供奉佛像(文成公主带来的觉阿释迦像即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安置于大昭寺),以便于人民修福礼拜,又遣贵族子弟留学印度。这个时期的西藏佛教(就是汉传佛教和南亚传佛教)为后来具有西藏特色的藏传密教打下了重要基础。</p><p class="ql-block"> 两大时期:前密教时期和密教时期。另一种划界:以朗达玛王之灭法为界,弘扬的历史分为前弘期、后弘期。西藏佛教主要是藏传密教五大派:宁玛派即旧教,又称红教,以莲华生为初祖。噶当派为仲敦巴所创,后并入格鲁派。噶举派俗称白教,为马尔巴所创,富密教色彩,最著名人物是苦行僧米拉日巴尊者。萨迦派俗称花教,教主采家族世袭制,为氏族教团的典型。格鲁派又称黄教、新噶当派,为宗喀巴所创。</p> <p class="ql-block">  到西藏旅游,经常能看到一些藏传佛教的信徒,走三步就磕一个长头,仿佛是永远不知疲倦永远不会懈怠地一直往前走。这就是他们非常虔诚的拜佛仪式,叫作磕长头。磕长头,是佛教文化与汉族文化在西藏融合的产物,它源于汉文化的“稽首”,又在佛教文化的感召下,信徒们为表明其信仰之虔诚,将跪拜礼演化为全身伏地礼拜,以表示心悦诚服、五体投地般的信服与虔诚。这种磕长头的礼佛目的,主要是出于还愿、祈求佛祖保佑赐福和免灾等心理意愿。</p> <p class="ql-block">  一般磕长头礼佛有三种形式,一种就是长途跋涉的磕长头。这种磕长头一般是各地的信徒到拉萨等大寺庙去礼佛。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起步前,就准备好手膝的护具和挂在胸前的毛皮。上路时的动作分为四个环节:一是全身立正,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向前行走一步;二是在面前双手合十,再行一步;三是在胸前双手继续合十,迈第三步;四是双手在胸前伸直,掌心朝下,与地面平行,再全身前倾,膝盖先着地,然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就这样循环往复地三步一磕,直到目的地。在三步一磕的全过程中,口中始终通念着六字真言。真的要感慨这是需要多么坚强的信念和对佛的度诚,才能使这些信徒们抱着矢志不渝,不到目的地决不罢休的信念走下来。</p><p class="ql-block"> 第二种是围绕着寺庙磕长头。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寺庙的周边行进,自寺院正门开始,绕寺而行。这种磕长头也是三步一磕,边磕边咏诵六字真言。还有一种是在原地磕长头。一般是在寺庙的殿堂里,铺一条毛毡,在原地磕长头,在口中咏通六字真言的同时,双手合十,高举过头,再匍匐在地。这样循环往复地在原地礼拜,但不向前行走。</p> <p class="ql-block">都说人活着是靠一种信念,也许在未曾见到这些愿意为信念付出如此劳苦的人们之前还有所怀疑,但是当你看到他们之后,绝对不会再对他们的这种行为质疑,也许你绝不会去磕长头,但你会对这些人生出深深的敬佩之情。</p> <p class="ql-block">藏族人的信仰是:人死后的灵魂,可因生前的善恶或升天为菩萨,或重新投生为人,或转生为牛、羊、猪、狗,甚至成为饿鬼,堕入地狱。此生的恶就会得“来世”的恶果,此生的善就会得“来世”的善果,因此藏族特别注重此生的行善。</p><p class="ql-block">“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五体伏地,是为“身”敬;口中不断默念,是为“语”敬;心中想着佛,是为“意”敬。观其神态,没有丝毫的敷衍,可谓虔诚至致。磕长头,最远的数千公里,全家同行,少则数月,多则三年两载,风餐露宿,青稞面用水搅拌,捏成面团就是三餐,夜晚,随便搭起帐篷,便可进入梦乡。</p><p class="ql-block">更虔诚者,膝盖,手掌,额头,在数不清的叩拜中,浸出血丝,一旦到了佛地,还要把数年积蓄捐给佛寺,就是这样,他们用身躯、体力、五体前行,不计其数的默念,祷告,去换取万物生灵的“扎西——秀”。</p> <p class="ql-block">有一种信仰,叫一生朝拜。朝拜是在藏传佛教盛行的地区,信徒与教徒们一种虔诚的朝拜仪式。磕长头是信徒们虔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长头为长途,短途和就地三种。长途一般历经数月,信徒们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冰雪之上,执著地向目的地进发。短途一般是围绕寺院、神山、圣湖、圣迹磕头一周,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十天半月。就地则是在自家佛龛前或附近寺庙大殿门前,以一定的数量为限就地磕头。人们在朝圣的路上风吹日晒,一趟下来难免会感觉老了好几岁,等朝圣圆满结束回到家乡休养过后还是照常光彩动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