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 总有关键的几步

半介书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说说我生命中的贵人</b></p> <p class="ql-block">看到美篇平台发起的“我生命中的贵人”之“故事会活动”,不由想起自己的人生之路。</p><p class="ql-block">诚然,创造了人生温馨幸福港湾的父母家人无疑是我们在人世间不可或缺的恩人,这是每个人赖以存世的不争的共性。</p><p class="ql-block">我接下来要说的,则是我开始走出家庭、走进学校,迈入社会新天地后遇到的贵人。是他们,在我人生之路的关键时刻,分别给予了无可替代的助力,成就了今天的我之(绝对不突出,但也不十分差劲的)事业基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一 父母的子女中惟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上过幼儿园的孩子</b></p><p class="ql-block">我的童年时代、达到学龄之际,是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p><p class="ql-block">那时恰值国家的困难时期,联系于衣食之忧的艰辛生活自不待言。所幸的是,我却得到了邻居老师的特殊关爱:我父母存活于世的子女计有五人,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都没有上幼儿园的经历,惟有我,由于邻居老师的爱心,有幸进过幼儿园。</p><p class="ql-block">记得那一天,父母兄姐分别因工作或读书走出家门,我一如既往呆坐在家门口(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我会一直坐到家人回归之时)。我的一个邻居,民办幼儿园的一位老师,专门从幼儿园班上跑来告诉我说,我的妈妈已经给我报名,让我去她那里上学。数年百无聊赖、整日枯坐的我,自然分外开心,立即扯上老师的衣角,高高兴兴进了幼儿园。直到一二十天之后,意外提前回家的母亲才知道此事。记忆之中,我并未为之受到责怪,只是对老师深深感谢之余,赶快为我补缴学费,补办报名手续。也许就是由于我在当时同龄人之中为数不很多的幼儿园“学历”,使得我小学之初根本不觉得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一路领先,因而最早“入队”,并且多年担任“中队长”——戴着两杠臂章的“干部”。</p><p class="ql-block">也许就是记事之初无人照管的经历,导致我的性格较为闭锁,至今仍较为内向,言辞表达等社会交际能力较差。但尽管如此,我之后的人生之路总体还算顺利。说到其中不可缺少的学业事业基础,最初提供坚实基础的,当属幼儿园时期的启蒙老师:是她给创造的条件,使我获得了小学及其之后较好的学习基础,有了良好的起点,加上之后各时段老师的关爱,才有了我学生时代学习成绩一直较好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二 高考报名经历告诉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平头老百姓最为实在</b></p><p class="ql-block">1977年10月下旬,广播传来恢复高考制度的消息。身为某镇办厂工人的我,在一个同届同学的鼓动下,立即到镇上报了名。工厂负责人有点不够意思:闻讯后立即将我调到已两月无人到班的钻床。要知道,钻床工序技术要求虽然不很高,但是,遇到大工件需要力气把握,遇到小工件需要眼力看准,用力不匀就会崩坏钻头,甚至发生事故。因此,以我的不到90市斤的体质和1200度的高度近视,实在有点勉为其难。但我楞是挺过来了。因为,有同事们的热情关心,各种方式的援手,多方为我减轻负担压力。那种温馨,今生难忘。</p> <p class="ql-block">更可气的是当时主办高考复习班的先生:我们两个工友同学前往报名,遭到拒绝,说我们作为1972届学生,费心劳神复习没有必要。后来却知道,有老干部家庭背景的七二届同学照样进了班!而我们要一点复习资料也不得。</p><p class="ql-block">当时可不比现在,有关复习资料奇缺。凭手头一点可怜的书籍肯定无法对付。至今不能忘怀:还是同厂同事,我们的师傅,给找来了文革前的高中教材,这才给救了急。</p><p class="ql-block">在那次文革之后的首次高考中,当初一道报名复习班的三个人,我和工友同学分别到苏州和南通就读,有幸进复习班的那位,则是1979年才得遂愿成为大学生。</p><p class="ql-block">这段经历,让我初次领教了世态炎凉。生活告诉我,还是平头老百姓最为实在。这大概也是形成我至今对于当官的“感冒”、对于当官不愿热心的动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三 胆大包天“小字报”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所幸有老师和同学保护</b></p><p class="ql-block">印象之中,我在苏州4年大学生活最为得意的杰作,是直接引发学校食堂“革命”的“小字报”行为。</p><p class="ql-block">也许是食堂主人图着省事省心,我们进校之初遇到的是所谓“包伙制”:每人每顿的饭菜都是指定的种类,每人到时交上一定数额饭菜票领取一份饭菜,而已。结果可想而知,有不够的,有嫌多的,更有不合口味的,但都不得自选和增减。一段时间之后,学生怨气纷纷,一时也毫无办法。</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天的午饭,指定的菜肴是带鱼(也可能是黄鱼),听起来品种不错,但那味道实在不敢恭维——明显是不很新鲜。偏偏那时候的我因为沾染油漆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正好皮肤过敏,真心不想吃那菜,连带搁过臭鱼的饭都没有吃几口。回到宿舍,越想越气,在舍友指点下,信手写了一“小字报”——《“美味鱼”小议》,描述有关情境和我的感受,痛陈包伙制度的不近人情,贴到了食堂门口。没想到的是,当天下午,食堂内外很快就被大小字报所盖满。</p><p class="ql-block">在这之后,学校要求食堂方面充分反思,很快革掉了“包伙制度”,增加了饭菜品种,专门安排供应各类早点、夜宵,并逐步形成了食堂各个窗口、后来发展为几个食堂之间的竞争态势,食堂形象由此大为改观。不久,学校食堂服务学生的经验还上了《光明日报》三版头条。</p> <p class="ql-block">现在回想到当年发起食堂“革命”的那个得意之作,其实有点后怕。好在“四大”、包括禁止大小字报是后来几年才有的规定。更值得庆幸的是,我们遇到了开明的班主任(辅导员),并且校系两级学生会主席都在我们班上。所以,学校方面一度发起的追查行为得不到积极配合,只能不了了之,我自然也没有因此次“越轨”行为而遭致任何不良后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四 陈凯先生:引领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守望教坛 拥抱幸福”的恩师</b></p><p class="ql-block">我大学毕业后虽说走过跨系统的四五个单位,但主要工作时间和主要成效,都还在教育系统,在一线教学的时段也占了有效工作时间的大半时光,甚至至今还在顶班上课的岗位;我从业以来获得的省市县各级各类荣誉,基本上也都联系于自己的教研、教科研成效。之所以有此过程、有此结果,不能不感恩我的学业老师和职业导师,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陈凯先生。</p><p class="ql-block">1982年1月,我大学毕业。如同后来泰州电视台在介绍我的专题片中说的,我在“母校的召唤”后,回到了高中时期的母校,姜堰中学。这“母校的召唤”,其实就是恩师陈凯先生要求学校出具的公函。</p> <p class="ql-block">我在姜中工作的十二年,是奠定我工作能力基础的十二年,是作为陈凯先生的学生和徒弟拜师学业的十二年。</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学生也可以看到,我们政治教研组在陈凯老师带领下,经常集体备课到夜晚十一二点,星期天、节假日在办公室集体备课更是家常便饭。</p><p class="ql-block">记得当时我曾在陈凯先生家里注意到老师刻苦自学的形象:因为夏天的蚊子很多,他就打两桶水,把脚放到桶里面,免得因蚊子咬他而分心。</p><p class="ql-block">有这样的榜样,我在工作中不时会忙活到晚间十一二点也就不足为奇了。</p> <p class="ql-block">我可以负责任地说,陈凯先生确实就是总书记倡导的“有理想 有道德 有学识 有责任”的“四有”好教师的典范,我本人也一直在努力以此为准来要求身处教育教学事业中的自己。</p><p class="ql-block">他老人家守望校园,精神追求有理想:作为转业军人,陈老先生在完成了时代赋予的特定历史使命之后,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教师岗位,且从此以“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为信条;</p><p class="ql-block">守望心灵,立德修身有道德:之所以“陈凯先生是我们心中的偶像”成为学生们的共识,一切都源于先生对教师工作的真切热爱,对学生成人成才的悉心关怀,以及对社会规律对民族命运的深刻感悟;</p><p class="ql-block">守望课堂,薪火相传有学识:先生历经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苦练教学基本功,着力构建知识智能结构,深入社会实践广阔天地努力读好“无字天书”,与时俱进地掌握学科核心知识,所以他的课堂总是充满魅力;</p><p class="ql-block">守望教育,仁者爱人有责任:陈老先生之所以能够成为省内外有影响的德艺双馨的楷模,根本原因就是他有着联系于对社会发展崇高使命感的责任意识,谨言慎行、为师师表的表率意识,着眼职业需要之终身发展的研究意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编后感言:</b></p><p class="ql-block">以上只是说了在我人生之路的几个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的“恩人”,此外肯定还有若干值得深深感恩的“恩人”,只是由于篇幅有限,更有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而不便多说的情况(比如在老同学的策划下走进组织部、在老领导的安排下走进教育局及再后来走进泰职院等),惟有内心铭记和感恩!</p><p class="ql-block">总体而言,我至今的人生之路,一直在努力做到,对得起时代要求,对得起同事朋友,对得起前行中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