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濮院镇,位于嘉兴市桐乡的东部偏北,至今已有880余年的悠久历史,在这座古镇内,由于针织业的发展壮大,保存完好、历史古迹众多,曾被评为我国羊毛衫名镇,2018年成功入选我国最美特色小镇50强。濮院古镇复建已启动多年。近日看到网上有古镇复建的消息,有图有介绍,就是上面的这些照片吸引了我们。2010年11月29日,专诚来看新古镇。不想吃了闭门羹!古镇尚在建设中,镇区全封闭!800多年过去,古镇面貌一新,但两棵古银杏树依然生机勃勃,见证着古镇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正在叹息之中,复建中的古镇区对面,一座古刹吸引了我们。一问,原来是闻名已久的香海寺,古镇区的保安说,佛寺虽然尚在建设中,但可以参观,我们喜出望外,忙来瞻仰。隔着一潭广阔的池水,香海古刹正向我们招手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佛地此刻还是一片工地。可喜的是中路上的两座大殿已经落成,最前面的是天王殿。歩入殿堂,一尊高大的弥勒佛面朝大门正在欢乐长笑!与传统佛寺不同的是,这位欢喜佛体量高大犹如别的佛寺大雄宝殿中的三世佛,并且不登在佛龛之内,高高的坐在莲花宝座上,而背后的韦陀佛却体量极小,仿佛附着在弥勒佛的身旁,八十老翁语溪子见过多少佛寺,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天王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出天王殿,大天井的院子后面通常就是大雄宝殿,这里是一座万佛宝殿。进入大殿,迎面不是通常的如来金身,高坐在莲花宝座上的是高大的五方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万佛宝殿内矗立正中央的是“五方佛”。五方佛采用“众星拱月”的表现形式,位于中央的毗卢遮那佛被四方佛托起,佛像背光的位置一改传统飞天与火焰纹的设计,替而代之的是多尊小佛像密集陈列,整体围绕五方佛的,则是无数佛像环绕穹顶。万佛宝殿体现了经书里“一佛成就,万佛护持”的境界,更是将人的视觉引向穹顶高处——那是一片蔚蓝色,像眼睛一样俯视众生,像天空一样一无所有而又涵括一切的穹顶,真是太震撼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不仅如此,香海禅寺的万佛宝殿中,五方佛的四周直至穹顶,还有各种声光电的设备,万佛如在星空,色彩不断呈现不同颜色的层次变換,展现当代艺术家对佛国世界的理解,也保留了传统佛教仪式里的细节,用新与旧的结合,创建了一个古典与现代共融的佛国世界。更让我们再一次的大大震撼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方佛的两旁,是跨着青狮骑着白象的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绕过万佛宝殿里的五方佛,背后是一片观音海。和传统寺院里的海岛观音像不同,这里是一尊万手观音的坐像,映入眼帘的是观音成千上万的手像海浪一样铺天盖地而来。观音的手像海浪一样层层荡漾,观音菩萨端坐在无边苦海的中央,伸出救苦救难的援手,这或许是经历苦难的人们最后的期冀与慰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仅仅是两座大殿,就让我们领略了香海寺的与众不同,四周是正在建设中的佛殿和各种设施,不知还有哪些独具一格的特别之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看过佛寺,再来搜索一下历史:香海禅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濮院镇。 据《桐乡地方志》记载,香海禅寺本名福善寺,始建于元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为濮院乡绅濮鉴舍宅建寺,占地二十八亩。建寺之初,元代书画家赵孟頫题匾额于正殿左右二粱。福善寺从明永乐至清乾隆年间盛极一时,清顺治帝赐额“香海禅寺”,遂更名沿用至今。明清两朝间,不断修葺扩建,至乾隆时期,香海禅寺有殿堂七座及钟鼓二楼,置一口重达一千三百斤的巨钟,素有“钟声传千里”之美誉。大殿两侧僧寮簇拥,四周碧水环绕,沿河树木葱茏,为历代文人墨客题壁吟咏之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建寺者濮鉴在寺院落成之时,邀赵孟頫、管道升伉俪游濮院。赵孟頫为大雄宝殿题樑,而管夫人则在大雄宝殿西粉壁挥毫画竹。是赵氏夫妇献给福善寺的文化大礼。元末,诗文大家宋濂寓居濮院读书期间,遍踏濮院各处胜迹。被朱元璋誉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把“福善翠冷”列为濮川八景之首,撰诗以颂:“太古烟霞错绣楹,拍天苍翠缬虚明。擘开千佛无文印,不似空题雁塔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清代以后,香海禅寺屡遭兵燹几近荒废。民国36年(公元1947年),旅居沪上的镇绅陈笏书等人在香海禅寺遗址创办了嘉兴私立梅泾中学。1959年,桐乡县人民政府将梅泾中学改为公立学校,为“桐乡县第三中学”。解放前后的香海禅寺广场以银杏树为中心,成为濮镇居民的户外休闲场所。后香海禅寺广场扩建为桐乡三中的操场,成为校园的一部分。昔日香火梵呗的香海禅寺,全部改建为书声琅琅的教育园地。香海禅寺由宋代始祖濮凤手植的两株银杏,依然生机勃勃地扎根在这片富饶的江南腹地上,记取着日月更替与四季荣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改革开放后,濮院镇因为毛衫产业的蓬勃发展,跻身于全国重点镇之林。重建香海禅寺,成为濮院民众强烈心愿。在地方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香海禅寺异地重建,选址在镇北杨家桥东现址,占地面积170亩,于2002年破土动工。2004年秋,闽僧贤宗(贤崇)法师应请驻锡香海禅寺,重建宝刹。于今将近十载,在精雕细琢之间,古刹布局已成,佛殿建设有序进行,古刹重光来日不远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留一小影,佛我相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