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日记——楼底

李子中

<p class="ql-block">  岚县东北部河口盆地以东,鹿径岭山块向北延伸形成5条支脉,楼底村就位于第二、三条支脉间的沟谷中部。原属河口乡辖,2021年随河口乡撤销建制划归岚城镇辖,与沟北的鹿径沟村、沟南的岭上村同属栗家村行政村辖。村庄北向进入,北距209国道7里,距河口18里,县城 90里。</p><p class="ql-block"> 村西蛇窝山海拔较高,为这条支脉主峰。村周沟谷开阔,地形平坦,东西两侧山体坡势较缓,水源较丰。源于鹿径岭北侧的山溪经村前向北流出,在鹿径沟村汇入岚漪河北流岢岚境。</p><p class="ql-block"> 楼底村过去称为楼儿底,全村在册61户201人,现常住100人左右。姓氏多杂,有“李、王、刘、梁”等姓,据称王姓祖上由洪洞大槐树迁入,梁氏与顺会梁氏同宗。沟谷靠西一侧是村庄的主要聚居区域,村东隔河也有五户人家。过去村前的龙王庙已于早年塌毁,村内也无赶会习俗。</p><p class="ql-block"> 2000余亩耕地分布在村周山坡谷川,随退耕还林和人口外出,边远坡墚地撂荒,但仍有近千亩土地耕作。这里海拔较高,常年气温较低,适宜种植莜麦、土豆、葫麻、红芸豆等喜凉早熟作物。过去也曾种植豌豆,但随市场行情影响现在只有少量种植。地处山区,牛、羊养殖具有传统优势,但随近年人口流失,现村内仅有牛20多头,两家养羊。</p><p class="ql-block"> 过去村周沟谷多为乱石河床,小块田地分散其间,进出村子皆为土路。1986年至2010年期间,河口乡实施改河垫滩工程,楼底村新增耕地300余亩。2009年依靠群众义务修路,对栗家村到岭上的乡村公路进行改造,建成了水泥路。2011年以来,政府持续推进乡村环境整治,街道硬化亮化、墙体房壁粉刷,自来水入户等,村容村貌得以提升。2017年,村内建成连接东西两片的桥梁,更方便了人们出行,过去“脏、乱、差”的环境得到改善,面貌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 2017年,楼底村被确定为岚县脱贫攻坚46个插花搬迁的自然村之一,共有14户55人有搬迁意愿,移民至县城易居苑小区。</p> <p class="ql-block">由东向西的航拍。村民院落多分布在沟谷靠西一侧,坐北朝南,隔河以东也有几户人家。村西蛇窝山上近年新建了几台风力发电的风车。</p> 由北向南的航拍。这里沟谷开阔,山势缓和。出村道路南至岭上村,北经鹿径沟村与209国道相连。 2012年冬季到访,村周有很多栅栏围起的圐圙,有的圈养牲畜,有的用于打场。 石头垒墙是山区农村的特色,不过这样的院墙已越来越少。 地里收割的莜麦还未拉回谷场,一场冬雪就赶在了前头。雪地里,几辆骡子车正满载着莜麦从村东的坡地上跚跚而下。 <p class="ql-block">高大健壮的骡子,英姿飒爽的男子,全然没有了冬天萧条的样子。</p> 正在村边赶牛的村民。秋收结束,村里的牛群大多会放野牧,牲畜自行游走觅食,但有时也得主人照看。 2017年建成的小桥连接了村子东西两片,方便了人们出行。 村东河滩附近,正在剪羊毛的夫妇俩。 村口开阔之处的电杆上,拴了一头黄牛。 村中房舍粉刷一新,硬化后的主街道在村里保洁员的日常打理下也显得干净整洁。 国家近年下拔的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使村里很多老房都旧貌换了新颜。 转角处的街头饭场不仅是吃饭的地方,也是一个传播新闻轶事和抬杠的场所。 村南石垒的老房前,端了煮山药稀饭的老人。 一位老人家里的陈设。柜门的玻璃上贴满了儿孙们的照片。 一户栅栏围墙的老院子里,格桑花正艳艳地开放。 这座房子曾是村小学的校舍。虽房脊坍塌,瓦砾破碎,但房墙依然喷涂一新。 村西山坡下废弃的老房前,栅栏里的黄牛母子正懒懒地晒着太阳。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12年11月、2019年9月拍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