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秦岭,爱我楼林”爬山活动

大风

<h3>11.25日,是西方人的感恩节,按场工会安排,机关分会组织全体人员参加健身爬山活动,因古语有“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之句,活动特别安排在场辖区内的团标峪进行。<br>团标峪位于楼观镇西南部,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团标收费站”,向西就是黑河水库,团标峪在秦岭七十二峪中属于小字辈,以至于大多数书中没有记载,山谷虽小文化却不少,在峪口环山路边就有“定空寺”文保碑,从山口到山顶有十二座庙宇,从一至十二,分别叫一天门到十二天门,正应地支之数,而定空寺就是一天门。</h3> <h3>相传团标峪也叫逃荒山,因隋末有灾民进山逃荒而得名,因山梁上桃李杏花争妍,后被雅化为桃花山。也因兵乱中难民曾得到观音菩萨庇护而敬称观音山;先后有周至、户县、兴平、武功等四县不同村子为纪念逃荒历史,缅怀先祖,供后人祭祀,这也就形成了十二天门的格局。然而团标峪的得名却是因为清朝康熙年间,当地民团在此山中曾经猎获一头“彪”而留下的;彪是周至一带对“华南虎”的爱称,又名“草彪”,也叫“麦草黄”,可见在过去不远,虎还是关中一带常见动物,直道1971年9.13事件后,改口称“团标峪”。</h3> <h3>这里也是唐卢纶山庄旧址,卢纶,中唐河中蒲人,著名诗人,唐诗三百首中有多首诗歌选入,被称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提到本名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是要提起著名的边塞诗《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名气比本人要高出好几个维度。正相“诗佛”王维钟情于蓝田山水之间一样,卢纶钟情于周至一带青山绿水。</h3> <h3>团标峪二天门有正殿与厢房各一座,西侧小沟叫西岔,二天门供奉太白神伯夷与叔齐,西侧的小庙里供奉龙王,相传院内有冬青树和椰朝花树各一颗,亭亭如盖,西岔有座龙王潭,每年夏秋大旱之际,附近村民在庙前求雨,听说十分灵验。</h3> <h3>三天门是08年地震后重修的庙宇,也是团标峪最具规模的庙宇,这一带地势开阔,流水击磬,飞瀑成虹,秋叶流丹。院内几通碑石记载着古庙变迁的历程,一颗君迁子树已经碧塔叠翠,亭亭如盖了。记得前几年游团标峪赏红叶时,有小诗一首:十二天门一字开,定空古寺迎客来,南海观音当头住,擎天石碑逆风摆。药王深洞受香火,玉皇大殿传圣裁,秋日黄栌红霞飞,漫山游人乐天外。</h3> <h3>四五天门都是庙小院窄,只是到了六天门时,路边有擎天柱,风摆碑,药王洞,早年相传药王在秦岭采药,曾留下传说无数,听说在药王洞求药治病非常灵验,只要在庙里向药王诉说病情,得到药王示下,把病痛地方衣服仍在山上就行了;难怪路边不时就有衣物挂在枝头。走到六天门,路程大概一半,这庙前的诗画碑镌刻了一首古诗:团标六台景观奇,山桃红花满山脊,片片遗世石生笋,轧轧凌空风摆碑。千年香火药王洞,八方祈雨五龙池,上马石前祥云绕,章泰题诗指津迷。相传是清康熙年间周至县令章泰所作。</h3> <h3>团标峪七殿叫太白庙,八殿叫菩萨殿,九殿叫关帝行宫,十殿叫玉皇大殿,这几个庙大小差别不大,有六间有三间,有的有塑像壁画,有的只有个名称,只是十殿门前有皇清字样的石碑,九殿里,作家景元华正在静心续写《老子春秋》,十一殿门前,那个“探秘秦岭十二天门”的牌子还在,标明海拔1100米,只是今天雾霾严重,看不到北山。</h3> <h3>十二天门是团标峪的最后一个大庙,后面的山神庙是不能算的,从庙后的长满槲栎树的山梁上到团标峪最深处的老黄家,有一公里多的山路,走到这里几本上就算到顶了。不过下山才是整个行程最开心的事,关于十二天门有这样一首歌谣,不知你听了感觉是不是那回事:头天门一夫当关,二天门头低腰弯,三天门庙大院宽,四天门路窄水浅。五天门暂且舒缓,六天门石柱擎天,七天门桃李争妍,八天门沧海桑田。九天门披星戴月,十天门眺望北山,十一门登高仰圣,十二门乐极成仙。</h3> <h3>团标峪是我最喜欢的山谷之一,前后爬的次数已经记不清了,记得最早的一个帖子叫《一路红叶到天门》,后来又爬过几次,又有一个帖子叫《团标峪的红叶红了》,前年春天,去爬山回来有贴子《春到团标峪,竹秀草新绿》,十一月初,为了勘查线路,又写了贴子《团标峪的红叶落了》,向这样高频率,不厌其烦的写一个地方,很少见,如果今年雨水少点,爬山时间早点,效果一定会更好。本篇以我去年贴子里的一首诗结尾,谢谢欣赏,谢谢支持。<br>团标崔嵬秀终南,黑水飘渺过峪前,<br>十二天门风光异,四县百村供一山。<br>暮鼓晨钟惊俗辈,求神问卜莫若善,<br>绿水青山消暑气,闾阎纯厚万代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