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怀念大伯 —— 靳生秀 </p><p class="ql-block"> 靳忠祥</p><p class="ql-block"> 我的大伯靳生秀,曾用名靳福成,在池后村的老百姓心目中,他可是一位老革命者。他生于1919年3月3日,卒于1979年12月20日,享年不足61周岁。生前曾享受原十四级干部待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两份委任状见证靳生秀大伯的革命经历。</p> <p class="ql-block"> ( 靳生秀大伯生前留存的唯一单人照片)</p> <p class="ql-block"> 在靳生秀大伯为数不多的遗物中,有两份70年前的纸质《委任状》,现由其女儿女婿珍藏(见文中图片)。一份是由原“平原省人民政府委任状”;另一份是原“平原省新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委任状。两份委任状大致都是长27.5厘米、宽26.5厘米,版面均印有边框,框内封面底文均印有“为人民服务”的字样,框内公文都是旧版格式,即:竖排右起头行文。在纸张的右边都有证件编号,盖有骑缝章,一份是长官个人亲笔签名,一份是盖有长官印鉴,签发时间处都盖有发文机关的方形公章。内容分别如下: </p><p class="ql-block"> “平原省人民政府委任状 委字第530号 兹委任靳生秀为焦作矿区公安局副局长 此状 主席 晁哲甫 副主席 贾心斋、韩哲一 1950年6月22日”。在落款时间上盖有四方形红色大印章 “ 平原省人民政府印”。</p> <p class="ql-block">(靳生秀大伯的《平原省人民政府委任状》图片)</p> <p class="ql-block"> “平原省新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委任状 委字第310号 兹委任靳生秀为焦作矿区公安局副局长 此状 专员 于健 副专员 耿起昌 1950年7月21日 ”。在落款时间上盖有四方形红色大印章 “ 平原省新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p> <p class="ql-block">(靳生秀大伯的《平原新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委任状》图片)</p> <p class="ql-block"> 以上两份《委任状》充分见证了靳生秀大伯的革命经历。</p> <p class="ql-block"> 二、靳生秀大伯的革命经历</p><p class="ql-block"> 我的大伯靳生秀,出生于贫穷家庭,不满15岁时,便到富人家扛长工。17岁那年,他只身一人到省城太原当时的“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现山西医科大学的前身)当差役。在那里,他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于1937年6月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他受组织指派返回壶关,与同盟会其他成员一道,发动城乡群众,发展地下组织,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期间,他参加了壶关抗日游击队。1939年5月,他不怕牺牲又勇跃报名参加了“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曾担任过壶关县池后村民兵队长兼村长和池后、迎乐、欢掌底等村的“编村”村长、壶关抗日游击队战士、副排长、山西抗日第五行政专署公安处情报员、壶关县抗日决死队班长、壶关县抗日民主政府公安局侦察员、壶关县抗日民主政府四区助理员、陵川县公安局办事员,陵高县公安局区干事、副局长等职。他长期跟随党组织在晋东南一带活动,为抗战胜利奉献了青春年华。</p><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8日,焦作市首次解放,同年10日,焦作市委和市政府成立,他被调任到新成立的焦作市公安局担任股长;1948年2月,太行行署第四专署撤销焦作市,改设焦作县,下辖三个区,他又担任了焦作县第二区区长 ;1948年10月,焦作市第二次解放,他又回到了焦作市公安局股长的岗位上;1949年9月,平原省新乡专署焦作矿区政府成立,他担任焦作矿区公安局股长;1950年6月,他被平原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焦作矿区公安局副局长。那时的平原省政府设在新乡,而新乡专署则是在焦作矿区办公;1951年4月,他被任命为新乡专署公安处分监狱监狱长。小时候听父亲讲过,那时候他可威武了,身穿警服,办公桌上放着双盒子手枪,进他办公室的人需喊“报告”声。在焦作市公安工作岗位上,他多次组织和参与了侦破敌特分子破坏活动的案例,还果断平息了一起犯人转监途中发生的暴乱案件,为焦作市的解放和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较大贡献。 </p><p class="ql-block"> 1955年1月,他离开公安岗位,被 上级组织安排到河南省延津县供销合作社工作,任副主任职务。1958年8月,在全民大办钢铁的运动中,他又被任命为设在焦作的“延津县钢铁厂”厂长,曾带领延津县的3000多名青壮年群众,在大炼钢铁的滚滚洪流中大显身手。据当时的中共焦作市委书记张超回忆:在全民大办钢铁运动中,焦作市有两万多人参加,再加上开封、原阳、温县、孟县、武陟、延津等县派来的民工,人员总数达六万之多。滚滚人流把焦作的大街小巷挤得水泄不通。1962年11月, 他任延津县服务公司经理。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列为“走资派”对象遭错误批判,被下放到延津县小店公社第四生产大队任驻村干部。 1970年,上级组织考虑到他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决定给他重新安排工作。在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却固执地说:“小店的老百姓质朴纯厚,生性善良,我哪儿都不去,就在这里了”。后来,组织上经过研究同意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担任延津县小店公社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职务,直到 1979年12月20日因病去世。 </p><p class="ql-block"> 三、靳生秀大伯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靳生秀大伯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工作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在民间曾广泛流传着他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1939年12月,阎锡山发动了“十二月事变”,亦称“晋西事变”,时任壶关县抗日民主政府公安局侦察员的大伯,被中共壶关县委安排回本村任村长兼民兵队长。面对壶关县当时的日伪政权统治、国民党消极抗日、共产党敌后斗争的错综复杂局面,为粉碎日顽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他在池后村扮演了三种不同的角色,表面应付日伪及国民党的骚扰,实为共产党办事。在抗日决死队任班长时,他曾怀揣一颗手榴弹忍饥挨饿,在大山深处和日本鬼子周旋一天。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他曾得过一场重病,当时游击队里缺医少药根本无法医治,同班的几个战士急中生智,就从敌战区抓来了一位日本军医给他治疗。那个日本军医原想对他使坏,后在他的人格魅力的感召下改变了主意,并很快为他治好了疾病(从翻译员口中得知)。他从小不认识字,参加革命工作后虽然也学了点文化,但远远满足不工作上的需求,有次还闹出过笑话。那是在焦作矿区公安局刚成立的时候,他和两个同事到外地出差,看上了一头毛驴,就想买回来为公安局作运输工具用。在与卖主商量好价钱后,他便连写带画草拟了一封书信,打发一个当地老乡把信送到焦作矿区公安局。没料想信到后,全局上下猜不透他在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最后还是一位目不识丁的大爷揣摩出信的内涵。原来是他让局里派人送300元钱过去,要为公安局买头小毛驴。这件事对他感触颇深,事后,他下决心学好文化,一有空就坐下来练习写字,不认识的字、不懂意思的字词就不耻下问地请教有文化的同事。后来,通过坚持自学基本上达到了初中水平。20世纪60年代初期,他在延津县服务公司任经理,那时他的女儿正上小学,除了在服务公司的食堂搭伙吃饭之外,有时还用保温瓶提些开水回家。他知道后,每月都要定期替女儿向公司食堂交开水费。这让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就连当时的学校校长也说“全县的干部都不给子女交开水费,他是独一个”。“文革”中,他在延津县小店四大队驻村包队时,提议大队在一些荒地上植树造林,既改善环境,也能增加些收入。大队采纳其意见建立林场后,他经常头顶草帽、光着膀子与村民们一起挖坑种树,被社员们亲切地称为“林场场长”。在他去世后小店公社召开的追悼会上,当时的中共新乡地委副书记张华亲自参加。他被送回山西老家壶关县池后村安葬时,河南延津县小店公社的许多干部群众曾自发前往为他送行,称赞他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 </p><p class="ql-block"> 靳生秀大伯虽然逝世40多年了,但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25日</p><p class="ql-block"> (本文发表于《长治方志》2022年 第2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