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宫王的美篇

龙宫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深切的缅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邓演达烈士殉难90周年祭</b></p><p class="ql-block"> 1931.11.29——2021.11.29</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农工党党史故事14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上:美术作品(雕塑):邓演达半身像。敬立于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机关办公楼一楼大厅。</b></p> <p class="ql-block">上:中国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左派领袖人物、中国农工民主党主要创始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邓演达。</p> <p class="ql-block">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主席陈竺题词。</p> <p class="ql-block">上:邓演达北伐时期的戎装照。</p> <p class="ql-block">下:1914年12月至1916年12月邓演达在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学习,这是学习期间所摄。</p> <p class="ql-block">下:邓演达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证书(1919年2月)。</p> <p class="ql-block">下:1919年邓演达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派赴西北边防军任排长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下:1924年11月,邓演达首次出国学习前摄于上海。</p> <p class="ql-block">上:1926年邓演达与夫人郑立真在广州合影。</p> <p class="ql-block">下两图:邓演达(字:择生)手迹:1926年初写给夫人郑立真的一封家书。其中写道:“我一定是要为革命而牺牲的”。</p> <p class="ql-block">下:1926年7月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的邓演达。</p> <p class="ql-block">下:北伐军攻打武昌的战斗十分激烈,伤亡较大。邓演达被任命兼攻城司令,亲临前线指挥。1926年9月6日凌晨,再次攻打武昌城,俄语翻译纪德甫(共产党员)中弹牺牲。图为邓演达(左)、铁罗尼(右)、及邓演达的卫兵杨升(后立者)在纪德甫遗体旁。邓演达当即写条子给总政治部秘书长郭沫若:“德甫同志今晨7时阵亡于宾阳门外长春观内,哀痛至极,后事望兄从厚料理。”</p> <p class="ql-block">下:武昌城久攻不克,改为围城。图为邓演达(右)与苏联顾问铁罗尼在武昌城外观察地形,研究作战方案,决定挖地道用火药炸开城门。</p> <p class="ql-block">下:这张照片是上面照片的背面。应是观察地形之后,进一步考虑攻城的作战方案时,邓演达随手利用照片背面记下的思考。最下方字样:“黄色药约300磅可炸两城门”……</p> <p class="ql-block">下:1926年10月10日凌晨2点,邓演达指挥北伐军攻入武昌城。10月25日,北伐军总政治部在武昌公共体育场举行了军民联欢大会。图为邓演达在大会主席台上。</p> <p class="ql-block">下:美术作品(雕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右)、邓演达(左)志同道合开展农民运动。原雕塑展陈于广东省惠州市邓演达纪念园邓演达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下:1927年3月10日汉口,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部分与会者合影。前排右5为宋庆龄、右1吴玉章;中排右2至右4为林伯渠、毛泽东、彭泽民,右9为董必武;后排右3为邓演达,右4为恽代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美术作品(油画):1927年4月4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典礼。毛泽东主持开学典礼,邓演达作为大会主席致开会词。原作展陈于湖北省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下:1927年8月至1930年5月,为探求复兴中国革命的道路,邓演达再次出国学习,考察了欧亚多国。这是辗转从俄罗斯国家档案馆收集到的邓演达全身照。</p> <p class="ql-block">下:这是邓演达在保加利亚留影。</p> <p class="ql-block">下:邓演达在欧洲考察期间,从巴黎寄回国内,给映芙(即丘哲)的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下:邓演达于20世纪20年代末赠给彭泽民的照片,寄自德国卡尔登。</p><p class="ql-block">照片上附有邓演达给彭泽民等革命同志的寄语,也是邓演达坚定的革命信念的写照。</p><p class="ql-block">1930年5月邓演达秘密回到上海组党反蒋。</p> <p class="ql-block">下:美术作品(油画):邓演达主持农工党一干会议(1930年8月9日)。原画2米×3米,展陈于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捐赠。</p> <p class="ql-block">下:1930年冬,邓演达摄于上海临委会中央秘密机关。</p> <p class="ql-block">下:“被捕照”之迷:大量的史料在谈及邓演达因叛徒出卖而被捕时,会配有这张“被捕照”照片,还有文章称之为“绝影”。其实,邓演达17日被捕时情景,迄今没有发现照片。这张照片是被捕“翌日”(8月18日)、邓演达被解送到设在公共租界内的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审讯,庭审结束后,在被押送走向囚车时,被摄影师抓拍。久而久之地替代使用,逐渐造成了这张照片是“被捕照”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下:1931年秋,被囚于国民党南京狱中的邓演达。</p> <p class="ql-block">下:喋血紫金山麓:1931年11月29日夜,蒋介石在下野前夕,派其卫队长王世和谎称移居汤山,带领卫士将邓演达秘密押送,汽车至麒麟门外沙子岗,诡称抛锚,要邓演达下车。邓演达刚走出车门,枪声突起,一代英豪,惨遭杀害,时年36岁。</p><p class="ql-block">12月14日,宋庆龄从何应钦的部下处得到有关邓演达的传闻后,当即从上海赶至南京见蒋介石,说:“国难当头,你与择生的矛盾,我来给你们调解。你把择生叫来,我们三人当面谈谈。”蒋介石默然不语……宋庆龄表示一定要见邓演达,蒋介石才不得不说:“你已经见不到他了。”宋庆龄当即勃然大怒,一手把茶几掀翻。蒋介石窘迫地躲上了楼,宋庆龄愤然离京返沪。</p><p class="ql-block"> 噩耗传来,时任京沪警备司令的陈铭枢极为震惊,立即派员与邓演存(兄)、临委会人员一起多方查找,才在沙子岗荒野上找到被特务草草掩埋的邓演达遗体,烈士面容模糊较难辨认,幸以其身材魁伟、所穿其兄送来的手制棉衣可证。</p> <p class="ql-block">下:陈铭枢出资两万为之料理后事,置棺、购地、在离路边殉难地点百余米的小营岗上建了墓。1931年底始建,1932年初完工。</p> <p class="ql-block">下:为邓演达被害,临委会中央沉痛的向全党发出通告:亲爱的同志们!革命的血钟响了,我们只有一致携手踏着先烈光荣血迹前进,剿灭我们的敌人,完成我们神圣的事业。</p> <p class="ql-block">下:1953年农工党中央建议,应在邓演达烈士殉难地南京重新修建陵墓,以告慰烈士在天之灵。</p><p class="ql-block">1955年彭泽民夫妇专程到南京沙子岗祭扫邓演达。回京后向周恩来总理建议重整邓墓。周总理非常重视,指示有关部门尽快解决。</p><p class="ql-block">1957年8月19日建墓工程开工。由农工党中央、江苏省委、南京市委相关领导组成建墓委员会。</p><p class="ql-block">在墓的主体建成后,邓演达遗骸于1957年11月25日由南京麒麟门外小营岗墓地迁移至新墓地安葬。 </p><p class="ql-block">1957年11月29日,在邓演达逝世26周年纪念日,举行邓演达烈士安葬公祭典礼。</p><p class="ql-block">1958年3月建墓工程峻工。</p> <p class="ql-block">下:新墓落成后,原小营岗邓演达墓改称“邓演达烈士殉难处”。在农工党中央关心下,农工党省市委多次对殉难处修缮,优化环境。</p><p class="ql-block">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农工党中央命名的6号党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下:“邓演达烈士殉难处”航拍图。</p> <p class="ql-block">下:位于中山陵园灵谷寺景区的“邓演达烈士墓”航拍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农工党中央命名的5号党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下:2008年农工党中央在邓演达烈士墓园、敬立了烈士半身铜像。</p> <p class="ql-block">下:2018年10月,为进一步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重要基地”,农工党中央就建设邓演达烈士墓党史教育基地附属设施函商南京市。根据农工党中央及中共南京市委、市政府相关批示要求,在农工党江苏省委的领导下,2019年底,农工党南京市委完成了邓墓西侧老建筑流觞厅的改建及“邓演达烈士生平展陈”的布展工作,使之成为邓墓新的附属设施。</p> <p class="ql-block">下: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下: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邓演达烈士生平展陈”,图为六个展示单元之一。2000年纪念馆被农工党江苏省委确定为党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下:1961年11月29日邓演达的胞兄邓演存、嗣女邓京育到南京扫墓。</p> <p class="ql-block">下:2008年邓演达的养子邓思干(右3)携女儿、女婿及第三代到南京谒陵。右2为邓演达侄女婿金启祥。农工党江苏省委领导同志陪同。</p> <p class="ql-block">下:邓思干等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下两图:2020年9月21日,在纪念农工党成立90周年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一行在南京拜谒邓演达烈士墓、瞻仰了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岳,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杨震出席仪式,南京市副市长、农工党南京市委主委胡万进陪同。仪式由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江苏省委主委周健民主持。仪式结束后,陈竺、何维一行参观了流觞厅邓演达烈士生平展陈。</p> <p class="ql-block">下:美术作品(雕塑):邓演达半身像,敬立于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机关办公楼二楼邓演达烈士展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邓演达烈士离开我们90年了。英烈从未远去,精神永不过时。纪念和学习先烈,是为了更好的“发扬光荣传统,坚守合作初心”。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中,更好地“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