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中取道

彦儿

<p class="ql-block">陶中取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加镇上的陶作坊,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信箱里有广告纸,一般见到广告纸,直接顺手就扔进垃圾桶。那天是闲的吧,打开广告,有一则陶作坊开课的通知,离家不远,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老师JOENNA有七十岁了,很热情的招呼我们说,来试试!让我们在桌子上铺好桌布,光滑面和毛涩面的不同作用,摔泥、握泥、捏泥 没有理论的黑板教学,我们的陶艺课就开了。</p><p class="ql-block"> “同学”都是本镇(其实官方称呼是市,可用中文定义的话总觉得六千多人的市还是像镇, )的居民,看起来都是退休的大妈大爷。进门后,并不急着铺桌布,做活,而是烧水,涮杯子,泡茶,这个茶不是我们理解的花茶,绿茶什么的,而是袋装的混合有各种口味的袋茶,柠檬的、红果的、薄荷的等等,各自报上喜欢的,再来几块小点心,倒像是来喝下午茶的。慢条斯理的喝完吃完,带着没有聊完的话题开始做自己要做的,或是给已烧好的陶胚上色,或是打磨已晾干的待烧的陶胚,或是摔泥来个新的创作,悠悠然,自自在,俨然是一场朋友聚会。</p><p class="ql-block"> 初来咋到的我,急得不行,顾不得吃、喝,埋头的做,一个快字当头,一个怕吃亏的念头,两个小魔“头”拱出了“贪”!回报也是不含糊的:因为快,捏的薄厚不均,因为快打磨的不平滑,不平滑的胚胎器皿上釉不匀,出炉后的物件自然是不能称为成品,快了吗?简直就是当头一棒。</p><p class="ql-block"> 同学 LISA(一个慈祥的祖母)做了一个敞口的高脚杯,出炉后,不知为什么杯子内侧有一个凹进去的小坑。出炉是最兴奋也是最紧张的时候,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或惊叹。LISA对这个小坑煞是不满。要把这个小坑搞平,她先尝试用釉料填平,而为了不和整体的色彩有违和感,又给杯子内整面刷了新釉。出炉后,坑并没有填平,她又尝试用磨石磨平坑,因为打磨总会少不了损坏周围的釉色,干脆磨划了整个内面的釉色,随之也磨平的小坑,再上釉,再进炉,再出炉,完美!LISA在大家的赞美中舒心的笑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知道欲速则不达,并常挂在嘴上也用此说导孩子,可在自己这急功近利总是站在欲速则不达的前面,让你不得不为之。人性的弱点,丑了点,不过,缺了这有点丑的弱点,人也就不是完整的人了。删除“贪”吧!尽量不再下载,但也保证不了什么时候又上传了,删掉、下载、上传、再删…….是不是可以看成是修行的过程呢?</p><p class="ql-block"> 再次拿起泥巴,压下‘利’气,多了平和,压下浮躁,多了平稳,顺应泥土的性,与泥对话,泥巴好像懂你似的,顺着你的柔软,慢慢旋转,光滑的有了生气,好是高兴。融入心血的泥巴,经过釉的拥抱,温度的洗礼,脱胎换骨,绽放着它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修行与平凡的一事一物中,何不乐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