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千年古县安仁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为何改名余江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百笨生·邓仁才</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今天的余江区作为县级行政区,历史上曾经三次易名,即安仁县、余江县和余江区。安仁县始建于北宋端拱元年(988年) ,民国三年(1914年)被民国政府改名为余江县,2018年5月又经国务院同意撤县设区改名为余江区。那么,具有近千年历史的古县安仁县,为何被民国政府改名为余江县呢?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华夏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行政区划,州府郡县,越划越小,越划越多。两汉以前,郡邑地名多渊源于地理山川,呼其名知其地,审其义辨其疆。两汉以后,华夏疆土,分分合合,郡县之名,难以规范。到了唐朝出现了以军定名,宋朝又出现了因军改名。宋朝开始又出现了以汉字释义取名,如江西的乐安、靖安、建昌、广昌、乐平、安福、兴国,还有被改名的安仁(今余江)、兴安(今横峰)、新昌(今宜丰)、义宁(今修水)、长宁(今寻邬)、德化(今九江)、永宁(今宁冈),这些县名均不源于本土地理山川,与本土地理山川无关。这样的现象全国还有许多,甚至有些郡县名历史上十多次易名。真是呼其名不知其地,审其义难辨其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民国三年(1914)据民国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内务总长朱启钤起草的《民国三年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以下简称《清单》)统计:到了唐朝,全国郡县同名者为19个,宋朝为30个,明朝为42个,清朝又再次倍增。民国初天下为县,于是两县同名者74个,三县同名者12个,四县同名者4个,五县同名者3个,六县同名者1个。总数是唐时的7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又据该《清单》统计:仅江西省就有20个县同名,其中15个县两县同名,3个县3县同名,1个县5县同名,1个县6县同名。所以,国务总理熊希龄、内务总长朱启钤在《清单》中建议,凡是列入清单内同名的221个县中,其他126个同名县必须改名。并规定“凡两县同名存其先置,新名从同远仍远,均以古代郡邑境内山川为限”的原则重新命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民国3年(1914)1月30日,大总统签署了有国务总理熊希龄、内务总长朱启钤起草的《清单》,该《清单》全文26页。分4期以第628号、第629号、第630号、第631号文,分别为1914年2月5日、2月6日、2月7日、2月8日在民国政府公报上刊登公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该《清单》中江西省就有20个县被列入同名县。其中有10个因建县时间早为其他县而保留了原县名,又有10个县因建县时间晚为其他县而被改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省有以下10个县因建县时间早于其他县被保留原县名:</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乐安县与原山东省乐安县同名,山东省乐安县改名为广饶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东乡县与原四川省东乡县同名,四川省东乡县改名为宣汉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乐平县与原山西省乐平县同名,山西省乐平县改名为昔阳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石城县与原广东省石城县同名,广东省石城县改名为廉江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安福县与原湖南省安福县同名,湖南省安福县改名为临沣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兴国县与原湖北省兴国县同名,湖北省兴国县改名为阳新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清江县(今樟树)与原贵州省清江县同名,贵州省清江县改名为剑河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靖安县与原奉天省(今辽宁)靖安县同名,奉天省靖安县改名为洮安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建昌县与原直隶省(今河北)建昌县同名,直隶省建昌县改名为塔沟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广昌县与原直隶省(今河北)广昌县同名,直隶省广昌县改名为涞源县。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省又有以下10个县因建县时间晚于其他县被改名:</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江西省泸溪县与湖南省泸溪县同名。原江西省泸溪县改名资溪县,湖南省泸溪县保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江西省安仁县与湖南省安仁县同名。原江西省安仁县改名余江县,湖南省安仁县保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江西省兴安县与广西省兴安县同名。原江西省兴安县改名横峰县,广西省兴安县保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江西省新昌县与浙江省新昌县同名。原江西省新昌县改名宜丰县,浙江省新昌县保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江西省义宁县与广西省义宁县同名。原江西省义宁县改名修水县,广西省义宁县保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江西省龙泉县与贵州省、浙江省的龙泉县同名。原江西省龙泉县改名遂川县,原贵州省龙泉县改名凤泉县,浙江省龙泉县保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江西省长宁县与广东省、四川省的长宁县同名。原江西省长宁县改名寻邬县,原广东省长宁县改名新丰县,四川省长宁县保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江西省德化县与四川省、福建省的德化县同名。原江西省德化县改名九江县,原四川省德化县改名德格县,福建省德化县保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江西省永宁县与广西省、贵州省、山西省、河南省的永宁县同名。原江西省永宁县改名宁冈县,原广西省永宁县改名古化县,原贵州省永宁县改名关岭县,原山西省永宁县改名离石县,河南省永宁县保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江西省新城县与吉林省、山东省、浙江省、贵州省、直隶省的新城县同名。原江西省新城县改名黎川县,原吉林省新城县改名扶余县,原山东省新城县改名耏水县,原浙江省新城县改名新登县,原贵州省新城县改名兴仁县,直隶省(今河北省)新城县保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江西省安仁县因与湖南省安仁县重名,被民国政府列入《清单二》(第二批)第629号文第二条,并于1914年2月6日在民国政府公报上刊登公布。所以,安仁县改为余江县正式日期为1914年2月6日。</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该《清单二》第629号文第二条全文如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安仁县: 湖南省(安仁县)应存。理由:湖南安仁县系宋乾德三年(965)置,与江西省(安仁县)重复,然定名较先,拟存。江西省(安仁县)拟改名余江县。理由:江西安仁县自宋瑞拱元年(988)设县以来迄今未改,惟与湖南省(安仁县)重复,定名较后二十余年,应即更定。查该县在余水之北有余江,拟即定名余江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全文终</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