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华园,上海市五星级公园,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解放中路220号,一座现代仿古园林,由同济大学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陈从周团队设计,始建于1984年,1986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公园有22座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桥梁串界园区,亭台楼阁轩榭廊宇建筑量达5600平方米。公园历经多次改造、扩建,公园占地面积为60余亩。古华园在构筑上采集了奉贤历史上众多典故,迁入和再造了大批历史建筑,使公园具有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韵和江南水乡景象。整个公园的绿地占有量为63%,水体面积为22%。园内花木品种繁多、五彩缤纷,春夏秋冬季相分明。园中有东西两湖。周有环河围绕。 之所以取“古华园”之名,是因为从唐代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起,建立华亭县,从此本地历经唐、宋、元、明,直到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建置奉贤县,在这长达975年的时间里,均属华亭县境地,乃“古之华亭”之地,故取名“古华” 一进门,迎面是一堵高5米,宽14米的花岗石砌基座照壁,绿色琉璃瓦压顶。照壁上刚劲潇脱的“古华园”三字是原上海市副市长、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会长宋日昌先生所题。二号门的门匾上的墨宝也是他的杰作。 照壁背面为大型青石浮雕。浮雕中央上方是言子讲学的场景。坐于中间的是言子,两侧是当地乡绅正在聆听着言子的说教。奉贤之县名,“为奉言子之贤也”,体现了奉贤人古已有之的崇文尊贤的优良传统。 五龙壁泉 第一桥:品亭曲桥<div> 照壁北面,有座十多曲平板石桥曲折伸入湖中,曲桥之上有三座凉亭。三座凉亭呈“品”字排列,人称“品亭曲桥”。曲桥东面一亭名曰“水香亭”,中亭名曰“水绿亭”,西面一亭则名曰“水明亭”。三亭亭名,分别为著名书法家胡问遂、林中兴、赵冷月所书。夕阳西下,品亭四周,湖光水色,波光粼粼;亭内游人凭栏观湖,充溢着诗情画意。</div> 兴园<br> 奉贤历史上的“兴园”在陆典桥,今邬桥社区境内,清朝乾隆年间岁贡生顾绂所建,占地20余亩,园名取自唐代楼颖“惬心自成兴”之诗意。现古华园内的“兴园”虽然只仿建了一部分原有的景色,已足见先人构园的造诣之深。<br> 度鹤亭 第二、三桥<div> 园中建筑均为混合结构,有游廊将各建筑联为一体。两座三曲桥贯通其中。</div> 一座船舫样式的亭子架在水面,船舫中的格窗、观景台、小石狮,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精致,取名“欧舫”。<div>“舫”的形象与舟相类似,筑于水滨,为园林中最富情趣的建筑物。<div><br></div></div> 走在三曲桥上,还能看到水中央的小小石塔。 主建筑怡晚堂在池北偏东,三楹,单檐硬山顶,面积106平方米。堂南临水,东、西、北三面有门。 第四桥:福寿桥 ;桥上的石狮有新有旧。 第五桥:南塘第一桥<div> 眼前的这座石拱桥称之为“南塘第一桥”。古时南桥塘是南桥镇的母亲河,而南塘第一桥就是横跨南桥塘上的一座最雄伟的桥,也是古华园内最出名的清代古桥。时光变迁,现在南桥塘几乎被填埋殆尽,这“南塘第一桥”在修建古华公园时迁移过来,迁移后保持着古桥原貌。桥长25.8米,宽3米,拱跨7.6米,两边石阶各27级。在桥南堍西侧立诗碑一块,刻有清代汝霖的赞桥绝句:“先德重勤问俗轺,漫随竹马人风谣,南塘春色浓于酒,佳句争传第一桥。”</div> “南唐第一桥”旧为木梁桥,名乐善桥,南北跨南桥塘。清乾隆元年(1736年)易石重建,清嘉庆四年(1799年)由戴鸿、汝兆麟等重修。清同治元年(1862年)此桥毁于战火。后由里人陈泰彤兄弟、吴文豹投资重建,1983年迁于南桥镇古华公园超然堂前。 牧笛亭 第六桥:环秀桥 第七桥:萃秀桥 当然,园中少不了儿童游乐园 第八桥:聚秀桥 第九桥:双亭桥<div> “双亭桥”古华园中,还有座双亭桥,也叫同心桥。原在奉贤齐贤乡潭港河上,东西横跨着一座外貌平常的石桥。开始,这座桥只是一座普通的小石桥。相传明朝时,毗邻此桥的南行、北行出了一文一武两状元,两人出行常在此桥相遇,互相妒忌、斗嘴,在桥上做文章,贬损对方,后事态闹大,惊动皇上,两人才醒悟,言归于好,共修此桥。一段无谓的公案才以“同心和好”而了结。人们还可以在这座桥上隐约看到御笔所书“同心桥”字样。</div> “双亭桥”横跨东湖,桥型别致,中央双亭,亭亭玉立,气势略有点恢宏,风格略有点清秀。“双亭桥”是古华园最大的一座桥。 第十桥:枫亭桥 揽胜亭 从揽胜亭的柱子间看到的双亭桥和游船码头。 第十一桥:步云桥 宝穑轩 从双亭桥上看游船码头 滚灯飞舞。“滚灯”是奉贤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第十二桥: 继芳桥,<br> 俗称“糖桥”,原位于光明镇东街金汇港上,建于明万历戊寅年(1578年)秋,邹姓人造,“三环石洞,为本邑桥梁之冠”。相传邹某为一穷换糖人,日后不经意发了财,为方便乡里出行,捐资建了此桥。人们为了怀念换糖人的功德,习惯地将此桥昵称为“糖桥”。<br> 继芳桥”原址位于青村镇东街,东西跨和尚塘,桥长40余米。“继芳桥”与众不同,桥身拐了个弯,呈圆弧形,以适应原址的地形,现在迁到公园拐角处,自然随势,与地形也十分吻合。有人说,这座弯体桥造得精巧,天衣无缝,可谓巧夺天工。其实,倒不如说,造桥者设计思路是别出心裁,出人意料。 银杏树 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系中国特产,仅浙江天目山有野生状态的树木。银杏的栽培区甚广:北自东北沈阳,南达广州,东起华东海拔40-1000米地带,西南至贵州、云南西部(腾冲)海拔2000米以下地带均有栽培。 园中园的晚晴园是古华园的精髓所在,名取意于唐代诗人李商隐“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之名句。松柏掩映中的阅耕楼,园内曲径通幽,亭台楼阁轩榭廊宇应有尽有,庭院深深,九转环廊,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br> 听春轩 饮香亭 “静坐得幽趣,清游快此生。” 菊石楼 阅耕楼 从阅耕楼的窗格看外面黄色的银杏树。 赏月亭 晚晴园南门 第十三桥:三曲桥 第十四桥:迎春桥 第十五桥:余庆桥<div> 原位于现人民路、新建路口,跨南桥塘。明万历年间,由徽州休宁商人项志夫妻捐钱修葺。清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军乱,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民国十七年(1928年)再次翻修,可惜后因修筑道路而被埋。</div> 东海亭 东海亭是为了纪念奉贤名人张弼而建<br> 明代名士张弼(一四二五-一四八七年),字汝弼,晚年自号东海翁,陶宅(今青村镇陶宅)人,明成化二年进士。历任兵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南安(今江西大庚)知府,治绩颇著。为明代著名书法家,尤工草书,“求者无虚日”(《重修奉贤县志》语),有“吴中草圣”之称。<br> 第十六桥:碧波桥 花间仙境<br>景点面积约130平方米,以南方植物银海枣、海枣,为背景,前植色叶树金枝槐、红叶石楠球、澳洲朱蕉和红千层,引用了新优花开植物美女樱、柳叶马鞭草、蓝羊茅等。将植物造景与享有“植物活化石”美誉的硅化玉有机结合,营造出花品合融、随宜装缀且富有韵律、节奏感的境界,象征着长寿、吉祥,展示着历史的足迹,寓意美好、幸福的生活。 第十七桥:泽秀桥 大戏楼 大戏楼的大戏台宽9米,深7米。 大戏台上方有一澡井,其中雕刻是由四百多只飞鸟组成,金光闪闪,戏台上方造这样一只工艺复杂、精雕细刻的澡井,除了用以装饰之外,还可起到扩音的作用。 孙文明 (1928.6-1962.12),民间音乐家,出生于浙江上虞。<br>与阿炳同为盲艺人的孙文明作为 活跃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卓越民间二胡演奏家,他在二胡表演,乐曲创作,演奏技巧上的创新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位被历史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音乐 家,随着人们对民间传统音乐的不断重视和深入挖掘,他的音乐魅力和学术研究价值不断提高,本文以孙文明的生平和艺术经历为线索,使学习者了解其坎坷的一生 和不平凡的艺术道路。<br> 这是棵生长于侏罗纪地质年代,距今亿万年的“硅化木”。长达28米的硅化木分为12段,来自印度尼西亚。硅化木是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的树木,因宇宙灾难被迅疾翻埋于地下后,由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浸润而成的树木化石,它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颜色呈土黄、黄褐、灰白、灰黑。 第十八桥:见山桥 第十九桥:接秀桥 秋水园 这里四面环水,而南、北、西三面都有桥相通。园中有水池、太湖石,周有曲廊迂回。 秋水园之伴月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古华园的枫叶似火,令我为之陶醉、为之留恋! 秋水园之超然堂,池北有“超然堂”,堂中匾额上由我国著名古园林泰斗陈从周教授手书堂名,所谓“超然”便是超乎喧嚣的社会环境,乃至超脱红尘,是一个修身养性、读书学习、怡然自得的一方净地。 秋水园之听流亭 第二十桥:小云台桥 “小云台桥”之“台”字顾名思义是平台,而不是拱桥,历史上有记载,这座桥原在南桥镇南街云台弄底,小云台庵西侧,清光绪后期建造,原为小木桥,上世纪二十年代改建为双拼石板桥。 有一座土山冈,山冈顶上建有一座13米高的外观三层的八角亭楼,名叫“望海阁”,由前上海市委书记夏征农手书匾额,这是古华园中最高的景点,在天空晴朗的时候,我们站在望海阁里可以远眺杭州湾,据说看到海中的大、小金山岛。 三女冈<br>蜿蜒于园北,东西长25米,高14米,有主次三峰。南桥镇北有丘名三女冈,传说吴王夫差葬三女(也有说是葬三妃)于此,为古华亭县的一景,假山由此得名。 第二十一桥:飞虹桥<div> “飞虹桥”有两重意思,一是该桥是单孔拱桥,其形状宛如一轮彩虹。</div> 从这个方向看品亭曲桥 古华园不仅有湖,亦有山,谓三女冈。相传春秋战国吴越争霸之时,越王勾践率铁骑长驱直入,吴王夫差弃姑苏城,令其三女南逃,行至南桥镇北二里处,恐落入越兵之手而就地悬梁自缢,安葬于此,历代有很多文人墨客作诗凭吊。故建园时在园内堆土为冈(三女冈),还建了三女祠。 飞虹桥与小云台桥:这是两座名字搞错的桥。小云台桥原在南桥镇南街云台弄底的小云台庵西侧,清光绪后期建造,原为小木桥,上世纪二十年代改建为双拼石板桥。而飞虹桥有两重意思,一是该桥是单孔拱桥,其形状宛如一轮彩虹;二是该桥北侧是三女冈,冈上有山泉喷泄而下,在桥边水潭中溅起水花,阳光照射下,能欣赏到“水花飞溅彩虹映照”的景观。 第二十二桥:启秀桥<div><br></div> 黄石假山瀑布 假山占地300平方米,封顶距水面有8米之高,耗黄石5100余吨,瀑布开放时,水声轰鸣、水花飞溅;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古华园园中东西两湖,品亭曲桥、三女祠、望海阁,阅耕楼、晚晴园,怡晚堂、度鹤亭……亭台楼阁,轩榭廊宇,花草树木,组成了典雅而又古朴的江南水乡的景象。这座占地160余亩的古华园精致典雅、构思独特。小桥流水间,亭台楼阁密布、花草树木相缀,整个园林清静舒适、古朴典雅,是南桥镇居民休闲游乐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