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平 淡 是 真 平 安 是 福</p><p class="ql-block"> 一一廖翠珠老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我们访谈的这位老人,是浙江建德百岁老人中102岁老人里的最后一位。我们联系了老人的儿子,他告诉我们,现老人住在建德杨村桥镇杨村桥村的老三儿子家中。哈😄,这地方不好找,没有老人老四儿子的带路,我们很难找到。</p> <p class="ql-block"> 老人儿子领着我们去老人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到老人家时发觉,老人就一人在家,坐在火盆旁烤着火。老人告诉我们,儿子和儿媳不在家,出去帮人干活去了。</p><p class="ql-block">老人见到我们,笑笑与我们打招呼。然后问陪同我们去的老四(儿子),客人哪里来的呀,来干吗啊?老四(儿子)向老人说明了我们的来意。</p><p class="ql-block">老人听明白后说,好,欢迎,欢迎。</p> <p class="ql-block"> 老人说 好 欢迎 欢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人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我们落坐后与老人边说边聊天,并把我们前几期访谈百岁老人拍的一些照片翻给老人看。同时我们问老人,您老人家今年多大啦?老人举起手指,很幽默地告诉我们,她今年2岁啦。</p><p class="ql-block">老人的回答,让我们哈哈大笑,看来这是一位风趣的老人。老人这种"去百后重来"的计岁方法很好,显得年幼,所以老人今年2岁😄。</p> <p class="ql-block"> 老人说 她今年2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老人给我们讲她人生往事。</p><p class="ql-block">老人说,她生于1920年10月19日,建德下包人。12岁时,父母把她送到建德长宁清溪村的一户人家当童养媳。15岁时,嫁给这家人大她7岁的儿子为妻。开始出生的4个儿女,先后夭折,最大的一个5岁(出麻疹)也留不住。后来育有二儿一女。老大(儿子)今年77岁,老二(女儿)今年74岁,老三(儿子)今年71岁。</p> <p class="ql-block"> 老人与老三(儿子)一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人继续同我们说,31岁那年,她二嫁给建德长宁毛山村李顺根为妻。老三(儿子)带至李家,并为李家生有2儿1女。即陪同我们访谈老人的老四(儿子)今年68岁,还有老五(女儿)今年64岁,老六(儿子)今年59岁。</p> <p class="ql-block"> 老人同我们讲述往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问老人,您老人家当年的生活苦不苦?老人告诉我们,当年在农村,既要持家生儿育女,又要外出帮助干农活,苦是不用说的。不过好的是,只要勤劳肯干,不嫌吃得差,吃还是吃得饱的。</p><p class="ql-block">老人风趣地说,当年她们嫌不好吃的五谷杂粮,如今却成了城市居民享受的健康食品。哈😊,老人笑笑说,当年他们虽然吃的差,但他们早在吃健康食品啦。</p> <p class="ql-block">老人说 她们当年就在吃健康食品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问老人,您老人家这一生中做了什么事印象最深?老人想了想告诉我们说,她这一生中印象最深的事,是做了10年的"接生婆"。</p><p class="ql-block">老人说,她没有上过学,不识字没有文化。早前农村妇女生孩子,也没有什么讲究。她生儿女时,也都自己帮着接生,有时还帮人家接生。所以她印象最深的是,在她45岁那年,村里送到她到县里去学习接生技术,学好后回来在农村做了10年的"接生婆"。她说,这是件功德无量的事。做这事她很乐意,也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 老人说 在农村做了10年的接生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人同我们说,人要做点好事,积善积德,会有福报的。由此我们问老人,您是信佛的吧。老四(儿子)告诉我们,老人心中有佛不信佛,她自己有她的信仰(耶稣)一一与人为善,常做好事。</p><p class="ql-block">老四(儿子)告诉我们,以前住在山上,下到长宁走的都是山间小道。这条小道一到春天两边柴草生长挡了去路;或到雨天雨冲路面,时间长有了坑洼。老人会拿着柴刀去劈小道两边的柴草,会背着锄头去填平小道路上的坑坑洼洼。可以说,老人是这条小道的守护者。</p><p class="ql-block">老四(儿子)说,后来家居住山下。以前,有挑担者路过家门的,老人会很热情地请他们进家喝茶歇脚。遇到熟人什么的,老人还会烧点点心,给他们充充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人说 做好事好 心里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问老人,您老人家除了与人为善做好事,还喜欢做点什么?老人说,也没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老了没事了,又闲不住,就去找点乐,喜欢的还是麻将。她会去村里老年活动室,聊聊天,搓搓麻将,玩玩牌,休休闲,娱乐娱乐。</p><p class="ql-block">老人还说,后来年岁大了,不便出去闲在家。只要儿女们有时间,她也会常常要儿女们陪她聊聊天,搓搓麻将,玩玩牌之类的,她就很开心。</p><p class="ql-block">老人说,今年春节期间,晚辈们还陪着她一起玩呢。</p> <p class="ql-block">老人说 闲不住 喜欢乐(麻将手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人告诉我们,她兄弟姐妹3人。一个妹妹,一个弟弟,以及她。妹妹70多岁去世,弟弟30多岁就走了。同岁的丈夫,也在77岁时离她而去。</p><p class="ql-block">父亲30多时,被国民党抓去当劳工,经受不起苦难就自尽了。母亲晚年独自一人,她就把母亲带在身边,与母亲一起生活,细心照料。</p><p class="ql-block">老四(儿子)同我们说,老母亲对外婆很孝顺,照顾的很好。外婆到102岁那年才离世,也是挺长寿的。</p> <p class="ql-block"> 老人对母亲很孝顺 照顾得很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人同我们说,她一生平淡,没有出息,也没有见过世面。嫁给农民,生活在农村,勤俭持家,养儿育女。等到儿女成家立业,她自己也就老了,不中用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同老人说,平平淡淡才是真。您老人家五代同堂,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这才是您真真切切的感受,这才是您真真实实要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老人五代同堂 享受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人说,这倒也是。儿女在身边,心里很踏实。儿女们很孝顺,晚辈们有出息,比什么都好,比什么都高兴。</p><p class="ql-block">老人继续说,她虽是平谈一生,但也是平安一生。自己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身体无病痛,活过了百岁。</p> <p class="ql-block"> 儿女们给老人过百岁生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同老人说,平安是福。您老人家与人为善,做了10年"接生婆"功德无量,您老人家也就一生平平安安啦。</p><p class="ql-block">老人儿媳妇告诉我们,老人身体健康,耳聪目明,脑袋灵光,行动自如。不但无大病,而且这几年吃了复方阿胶浆后,连小病都没有啦。</p> <p class="ql-block"> 老人儿媳说 老人身体健健康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得知我们来访谈老人,儿媳赶回了家。老人儿媳、老四(儿子),以及老人都要留我们用中餐,老人还到厨房给我们张罗菜了。沙桐剑到厨房一看果真是,急忙按下相机快门,拍下了老人切菜的镜头。</p><p class="ql-block">老四(儿子)告诉我们,老人身体一直很好。97岁之前,老人都是独自一人居住,生活起居完全自理。后来我们儿女们不放心,把老人安顿在老三(儿子)家住了3年。100岁大寿后,就在老三、老四、老六三个儿子家轮流住,他们轮流照顾老人。</p> <p class="ql-block"> 沙桐剑按下快门 拍下老人切菜镜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人告诉我们,她没有不良嗜好,烟酒均不沾,也不太喜欢吃荤菜。如今饭吃得香,每日三餐以稀饭为主,鸡蛋牛奶都有。觉睡得好,白天累了睡会儿,晚上睡眠可好,随时可睡。</p> <p class="ql-block"> 老人告诉我们 她吃得香 睡得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人同我们说,现在党的政策好,对老人关心照顾好。儿女及晚辈们都很孝顺,常来看望她,她巳很知足了。</span></p><p class="ql-block">老人接着同我们说,如今她住在儿子家也闲着没事,儿子儿媳也很孝顺不让她做事。不过她也闲不住,有时会帮着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扫扫地,喂喂鸡之类的。</p> <p class="ql-block"> 老人用饲料在喂鸡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位幽默的老人,这是位风趣的老人。最后我们问老人,您老人家还有什么想说的,同我们说说。</p><p class="ql-block">老人想了想,还是不忘风趣地同我们说,谢谢你们,等我长大了,欢迎你们再来。我们同老人说,这没问题,等您老人家长大了,我们一定来看您。</p><p class="ql-block">是呀,老人今年2岁,等长大了还得多少年?这就是老人的期盼和愿望,回味一想,老人这话说的太幽默啦😄。</p> <p class="ql-block"> 这是位风趣 幽默的老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淡是真,平安是福",是这位老人一生的真实写照。老人一生平淡,却生命不凡,健康长寿。不但自己健康长寿,而且母亲也健康长寿,这是建德不多见的一对"百岁母女"。</p><p class="ql-block">"女承母命,命承基因",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基因"之故吧。</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与老人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祝愿老人 健康再健康🙏长寿再长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沙桐剑</p><p class="ql-block"> 金一萍</p><p class="ql-block">文稿:随 缘</p><p class="ql-block">审稿:李 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退休后参与访谈百岁老人的公益活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