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探秘种植园

应城巿学前教育研究共同体

<p class="ql-block">  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里,就在儿童的行动里,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p><p class="ql-block"> ——虞永平</p> 课程背景 <p class="ql-block">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大自然、 大社会是我们的生活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种植区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窗口,更是孩子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活教材”。</p><p class="ql-block"> 实幼三园在虞永平教授提出的“全收获”种植理念指引下,为孩子们开辟出种植园。老师们根据幼儿特点创设种植环境,孩子们自主选择责任田、自主选择种植品种、自主参与种植与管理。在种植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常见植物的生长过程,懂得了成长的不易,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及收获的快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养成关爱生命、勤劳有责任心的行为习惯。种植园也成为孩子获得主体发展的乐园。</p> 起垄篇 <p class="ql-block">  一个周一的早晨,孩子们在举行完升旗仪式后,聚在了一起议论纷纷:“不知道我们的菜园现在怎么样了?下了这么长时间的雨,土块不知道会不会被雨水冲走?”见他们急切的样子,我决定带孩子们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一进去就开始了相互交流: </p><p class="ql-block"> 幼:“哎!这块田里种了大蒜。”</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幼:“快看,那块田里还有洋葱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幼:“老师,我们的牌子换了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幼:“老师,</span>我发现我们班的田和其它班的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师:“不一样吗?”</p><p class="ql-block"> 幼:“是的,别的田地里都有沟,我们的田是一大块土地。”</p><p class="ql-block"> 幼:“我们要把田变得和其他班一样。”</p><p class="ql-block"> 师:“有什么好办法吗?”</p><p class="ql-block"> 幼:“我们需要工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u>教师的反思:</u></i></b></p><p class="ql-block"> 种植活动是真实自然、生机勃勃又变化万千的。孩子们在亲自参与、动手实践中会养成观察的习惯,他们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时,教师积极的引导让孩子们有了继续探究的欲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他们开始寻找工具并积极行动起来, 找到工具后,孩子们便忙开了。</p><p class="ql-block"> 瞧!奕涵拿着大锄头、浩宇拿着小锄头。一部分幼儿跟随着他们俩的节奏拿着小铲子不停地将挖出的土铲到旁边。</p> <p class="ql-block">  另一边的幼儿在徒手扯草、捡拾田里挖出的砖块垃圾。</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u>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u></i></b></p><p class="ql-block"> 在他们的分工协作中,半条沟一会儿就初具雏形。在两个孩子将锄头从自己的脚边渐渐延伸到菜田中间时,新的问题又来了(手臂够不着、刚挖出的沟无法站稳),我正在想着他们该如何去解决时,两个孩子已经找到了方法:</p><p class="ql-block"> 幼儿两两相对挖,可以快速地把沟挖通。</p> <p class="ql-block">  其余幼儿也都没有停下来,他们蹲在一起用小铲子、小锄头在菜田边不停的挖呀挖,挖出了一条小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i><u>孩子们的表现</u></i></b></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活动,本来只是去看看我们的菜地,却没有想到在“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孩子们有了以下表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表现1:</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我班的田没有起垄)时,他们没有退缩,没有寻求教师的帮助,而是与同伴交流、协商解决(挖沟),在解决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手臂不够长、刚挖出的沟不好站)时知道通过相互合作(两人对挖)来快速完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表现2</span>:</p><p class="ql-block"> 回到教室后,孩子们以四人为一组,完整详细地记录了挖沟(起垄)的全过程:拿工具、看班牌、两两相对合作挖沟、捡拾杂物),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u>教师的感受:</u></i></b></p><p class="ql-block"> 平时还是太低估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了,我总以为这些事情(拿着我们都觉得很重的大锄头有模有样地锄地,并挖出一条沟)对他们来说有难度,总是不太敢放手,总觉得他们会把事情弄砸搞失败,殊不知孩子们今天的表现好好地给我上了一课。</p><p class="ql-block"> 我们老师在种植活动中可以做到完全放手,退后并支持孩子们的行为,相信他们会带给我们无数的惊喜!</p> 种植篇 <p class="ql-block">  在亲身体验起垄全过程后,孩子们对于种植活动的兴趣更加的浓厚。通过集体讨论、家长参与,我们一致决定我班菜园里种植土豆、黄瓜。</p> <p class="ql-block">  土豆、黄瓜种下后的日常:除草、浇水、观察记录。</p> 施肥篇 <p class="ql-block">  将鸡蛋壳、果皮、树叶放入瓶子里用水浸泡、发酵,进行肥料的制作后,施肥行动随之开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片段一:实践操作</span></p><p class="ql-block"> 几个孩子一起拧开瓶盖,发出了一声叹息:“好臭!”并捂住了嘴巴。</p><p class="ql-block"> 幼:“臭的肥料才能让这些菜长得更好”</p><p class="ql-block"> 幼:“我们快点给菜施肥吧!”</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都动了起来,有的在撒肥、有的跑来跑去接水稀释肥料、有的则直接往根部倒……</p><p class="ql-block"> 此起彼伏的争吵声传来:</p><p class="ql-block"> 1.一部分孩子认为:是往根部施肥</p><p class="ql-block"> 2.一部分孩子认为:是直接往叶子上浇。</p><p class="ql-block"> 他们都急切的需要我给出答案。我摇摇头故作不懂状:“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忙完后我们一起寻找答案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片段二:交流探讨</span></p><p class="ql-block"> 施肥结束后,教师抛出问题,孩子们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p><p class="ql-block"> 师:“除了今天自制的这些肥料,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做肥料?”</p><p class="ql-block"> 宇轩:“我觉得果皮可以”</p><p class="ql-block"> 奕涵:“我认为各种蔬菜根可以做肥”</p><p class="ql-block"> 熙豪:“肥肉肉皮可以做肥料”</p><p class="ql-block"> 秦晴:“所有臭了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肥料” </p><p class="ql-block"> 她一说完,立刻有小朋友反驳、质疑,在僵持中有孩子提议:“老师,搜搜百度找答案吧!”</p><p class="ql-block"> 教师及时搜出了视频,找到了答案。(容易腐烂、经过发酵变臭的都可以做肥、其它的不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讨论继续</span></p><p class="ql-block"> 佳桐说:“鱼刺、鱼肚子里的内脏也可以做肥料。”</p><p class="ql-block"> 师:“鱼刺?鱼刺可以吗?那么硬?”</p><p class="ql-block"> 幼:“鱼刺可以的,鱼刺需要一点时间就会慢慢融化(钙化)的。”</p><p class="ql-block"> 幼:“还有塑料瓶可以做肥料。”</p><p class="ql-block"> 她一说完,全班孩子都伸出了双手,做了个❌的动作。激烈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塑料瓶哪里能做肥料、塑料瓶不容易烂掉、塑料瓶是有毒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片段三:分组统计、自制肥料</span></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选出组长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果皮组、菜根组、鱼刺组、落叶组)自由选择要制作的肥料。</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u>幼儿的发展:</u></i></b></p><p class="ql-block"> 在温馨和谐的讨论氛围中,孩子们敢说、想说、会说,更重要的是能清晰流畅的表述自己的发现及探究结果。他们在自由交流、激烈讨论、相互商量中,不仅认识了各种肥料,还知道了生活中的很多物品是可以做肥料的,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细致的观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较明显的提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u>教师的反思:</u></i></b></p><p class="ql-block"> 老师大胆放手,充分信任孩子,做个“懒人”,什么都抛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他们一起成长、互相成就,真正做到玩中学、玩中收获。</p> 收获篇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u>孩子们的意外发现</u></i></b></p><p class="ql-block"> 冯老师带来几株辣椒苗,种在我们的菜地周围 。辣椒苗由于前几天下雨,被雨淋得耷拉下来,像垂下头的娃娃。</p><p class="ql-block"> 胡一晨用手小心翼翼的捧着,想让它立起来,一旁的吴宇轩不停地培土,其余幼儿都围着在想办法:</p><p class="ql-block"> 将一根小棒插进土里,让辣椒苗有个依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遇到的困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1.小棒子太粗了插不进去,于是重新寻找。</p><p class="ql-block"> 2.好不容易插进去了,又撑不住辣椒苗。于是继续寻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新的发现:</span></p><p class="ql-block"> 辣椒苗上的小辣椒已经长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u>采摘黄瓜</u></i></b></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看看、摸摸、闻闻中进一步感知黄瓜的外形特征,集体交流活动由此开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u>清洗黄瓜</u></i></b></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一起进行美味分享,他们亲手参与种植的黄瓜就是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u>孩子的成长 :</u></i></b></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去自主探究,在与植物、泥土、水以及各类工具互动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知识和经验、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还激发了强烈的责任感和满满的成就感,同时,种植活动的开展也是孩子们亲近自然最有效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u>教师的感受 :</u></i></b></p><p class="ql-block"> 生活即教育,劳动即课程,此次种植活动,让我明白了“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活教材”不仅是鲜活的、真切地教育内容,同时也意味着它的教育价值可以不断地探索与深化,在乐植活动的开展中,不仅孩子们成长了、收获了,作为老师的我不仅感受到了种植的乐趣,还收获了退后支持、大胆放手后的无数惊喜。</p> <p class="ql-block">撰稿:应城市实幼三园 张诚</p><p class="ql-block">审核:华小卉 冯旭琴</p>

孩子

肥料

种植

幼儿

他们

教师

鱼刺

我们

黄瓜

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