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个约定是从上个学期来的。当时,有这个念头的时候,天气已经很热,所以答应孩子们下半年天气凉快时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隔壁班煮火锅,把孩子们的念想又勾了起来。于是,我们决定做美食分享。跟孩子们认识一年多,我们已经很是熟悉,熟悉到我了解每一个孩子说话处事的方式。今天楷东写作文时问我“shandong”怎么写?我说你是不是要写“扇动翅膀”?楷东满脸惊奇地问:“宾老师,你怎么知道我要写这个?”我呵呵一笑,楷东又是满脸佩服继续写他的“扇动翅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直不希望孩子们停留在底层需要的满足,一直希望孩子们有高级的美好的期待向往追求。所以,美食分享前,我做了两个工作。第一,告诉孩子们虽然我们分享的是美食,但餐桌上呈现的却是每个人的修养每个家的教养,还有我们29班孩子的素养。第二,告诉孩子们宾老师做后勤,然后请全班同学喝饮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他我都不需要多讲。那天布置后,思琦爸爸给我电话,电话那头的思琦爸爸很是热情:宾老师,我们是做一个菜还是两个菜?宇翔妈妈打电话告诉我:宾老师,如果不分组,是全班一起,我就做两大份过来!乐晨妈妈看到我在群里说会准备两瓶饮料,打电话问我:宾老师,饮料会不会少了?我要不要再买点?当我告诉她我准备了六大瓶时,乐晨妈妈说那我多炒点蛋炒饭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正开始分享的那天。好多超大的碗和盆,万友爸爸妈妈做的糖油粑粑是用面盆装来的,够全班吃,很多都还是热乎乎的……孩子们分享着每家每户的味道,也感受着每家每户的温暖。可爱的孩子们安静有序,看到自己的老师没来,纷纷拿碗要给自己的老师留餐……没人计较,没人争吵,大家吃得很开心,教室里香喷喷的,也乐融融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可爱的是结束后,大家都留在教室里整理打扫,有一部分孩子坚持把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干净才休息。结束后,我有在班级和爸爸妈妈群里做总结。既希望孩子们看到美好,感受美好,体会创造美好的光荣,也希望爸爸妈妈看到孩子们的成长,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和鼓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每一次活动中,不论深浅,总想着留下一些到生命的更深处!</p> <p class="ql-block">周四分享,本是很愉快的一天。但当我从实验室听课回来,听到教室里有吵闹声。走到门口,看到周老师带着一个哭闹的孩子站在门口。孩子眼泪鼻涕一脸,不论谁说什么,孩子还在大喊大叫,跺着脚。我把孩子带进办公室。孩子不愿意多交流,一直很重地抽泣,只要提到刚才的事,孩子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其实在教室里,已经闹腾很大,还有两个孩子被手抓到了!但那两个孩子没有过激的情绪,这个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委屈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观察已久,感受到孩子人际交往和情绪表达的一些状况,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好好找孩子说话。觉得今天是个时机,因为在任何一个真实的事情里,就有机会找到靠近孩子内心的一条路径。但我当时要准备分享会,我也不希望孩子因为这个情绪错过了分享。所以先简单处理情绪,让孩子平静先进教室,分享后再找他们几个来说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中午,我把几个孩子一起叫到办公室。事情的经过是几个人玩棋,一个觉得他漏了自己的棋,当时没说,当对方下棋时他也故意漏棋。然后这孩子觉得我开始没漏,你是冤枉我,加上输了,然后就“火山爆发”了!旁边有同学说“不要发疯了”“不要发狂了”,然后这孩子觉得你们冤枉我,还骂我,所以更加生气,然后就有了上午的场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事情经过说清楚后,我问这孩子:为什么听到狂和疯这两个字你就会发脾气呢?孩子说,我可能是知道很多词语,凡属有这两个字的词语都不是好的!那两说这话的孩子听了说:我不是要说你,只是想劝说你不要生气了!本是好心劝解结果反而让火越来越大。当在我面前表达清楚,双方就没有了疙瘩。这两个孩子回教室,最后留下最后三个孩子,另外两个是被抓了的孩子,一个是当事人,一个是旁观说了“狂”字的。我让孩子看看同学被抓的地方,也让他自己拿棉签帮同学上了络合碘。上完孩子还鞠躬道歉。但我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所以你除开跟同学道歉,你还需要跟阿姨说一下。其中一个孩子愿意写电话号码,另一个孩子却不愿意,他说他想自己处理,回家跟妈妈说。我告诉他不要撒谎,好好说,说不清楚需要帮忙就给宾老师打电话。于是三个孩子都愉快地离开了办公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发脾气的孩子我跟他交流了很久,也了解了他委屈心理的源头。然后跟孩子妈妈聊了很久。孩子妈妈也主动找对方家长做了交流,大家都挺友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我心里一直想着那个自己回去说的孩子。因为我有担心,孩子能说清楚,但父母很难没有情绪。心里想着,如果七点左右没有信息,那孩子就真的自己解决了。我就等孩子睡着了或是明天白天问过孩子再跟家长联系。那天晚上有个腾讯会议,有个稿子要改,开始还没注意,再打开手机发现孩子妈妈在群里发了信息。我急忙拨通家长电话,提醒妈妈如何来处理这件事。然后先放下电话,在群里发了一段话后再次拨通孩子妈妈的电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群里任何信息,我都会第一时间处理。是因为我知道,集体群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方向,一定不可以随意发送家长的私人情绪,尤其是发出来的会影响甚至可能伤害自己孩子心理的信息!为什么?几十个孩子的班级,一个群一百多号人,各家有各家的特点,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儿童心理。让自己的孩子因为一些矛盾成为焦点,孩子一定难受,还会给自己的孩子还有班级带来负面影响。教书几十年,没有哪一个班的孩子从头到尾没有矛盾,尤其是往高年级走,矛盾还会逐渐集中。有两种孩子矛盾发生比较多:第一,嘴巴厉害不饶人。第二,自己规则意识不强,做事没有界限。今天的孩子都比较自我,吃不得亏,受不了挫折,这也是引发矛盾的原因。实际上,这样的孩子跟家庭环境和家庭教养关系密切。如果成长中,家庭只有溺爱,只有忽略,还有的家庭什么事都跟孩子出面,孩子不仅无法成长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候还会为了逃避责任不实话实说。所以,如果父母能理解孩子们的这些特点,也就可以更多的帮助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规则意识好的孩子,他很少受到“不欢迎”,学习纪律都不用操心,良好的自律让他会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那么他愉悦的时候就多很多,也就很难有不好情绪的堆积。而相反,孩子上课不守规则,下课和同学游戏相处也难,上课难免被批评,下课很难参与游戏,参与了也会很多矛盾,情绪不好堆积多了,难免就会“火山爆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写完群里留言,再给孩子妈妈打电话。我首先让孩子接电话,但孩子完全不像在我面前说话的担当和勇气。我知道孩子遇到了阻碍,告诉孩子,不要担心,由老师来说。我接通妈妈的电话,告诉事情的经过,也告诉妈妈孩子原本是想自己解决,我还为他的大度和担当做了肯定的。我也知道孩子有可能会遇到跟妈妈交流的困难,因为当妈妈的都知道,当自己有心疼时情绪就很难平和。说完,妈妈告诉我:宾老师,说开了就好了,都是孩子,我们这都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我说,是啊,“都是孩子”这就是我们解决孩子们矛盾的基础。我们协助孩子,但一定不包办代替,尤其不要带着过激的情绪来面对解决。如此,我们会看到有勇气承担、有力量包容、有能量长大的我们的亲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爱的三位妈妈最后都是那么充满善意,既有对自己孩子的爱,也有对别人家孩子和集体的爱,多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我们一定要训练孩子的规则意识,我们也一定要知道如何协助孩子解决问题,因为没有哪位爸爸妈妈可以跟孩子一辈子。而父母的爱最大的能量就是助力孩子最终能“独立行走”!</p> <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我们去看了菜园。清晨的阳光,孩子们的笑脸,是那样和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发时,有同学备了本子和笔,有同学准备了专注,也有同学还只能看热闹……所以,拉一拉,点一点,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有看到和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也会发现,当大家都集中注意力看菜园时,有几个孩子总是把注意力投向外面。比如,绿篱里有根棍子,比如,看到台阶要蹦跳两下,还有一个孩子说得很清楚不能进去,他前后进去了两次……这就是教育的艰难,也是教育的挑战。孩子很难像木头人或是机器人,他头脑中有一部指挥他的机器。如果这个孩子一直都只会听自己机器的指挥,他就长久地停留在自我世界里,这类孩子就属于集体中“不守纪律”的。这类孩子如果未来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他也可以做好自己。但更多极有可能因为遇到更多“不欢迎”而进步艰难。有些问题形成后就很难解决,因为他的周围很难有有支持他改变的能量。这样的力量一个老师远远不够,需要孩子生活的整个“村子”的力量。为什么不要随便把孩子不好经历的照片放到群里,也就是尽量不要让孩子成为反面议论的焦点。但有的孩子既能有效地指挥自己,他也能有效地接受外部的信息,并且能有效整合,形成对自己有效的方式,这样孩子就是集体中“守纪律受欢迎”的,这类孩子大多能发展稳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五年级,有些状态已经固定,尤其是如果孩子家庭不做出一点调整就更难进步。父母大多抱着两层概念:1.我的教育没有问题。2.我的孩子我肯定爱。我有跟很多孩子交流,孩子们对于父母很多表达集中为一点:凶!不好说话!我告诉孩子们,爸爸妈妈也有不会的,但如果他们愿意学习愿意改变,那你会更幸福的,但如果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改变,那你就需要自己学习自己改变,只要你愿意,宾老师总是帮你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真的不要小看孩子。最近一个孩子老说起“逆反”这个词,他的行为也有很明显的对抗。我找他说话,他告诉我他每天都在看一个叫做“暗格里的秘密”的校园剧,那里面的中学生就是逆反,但最后他还是改变了。我问孩子,这个电视剧是让你学习如何逆反还是用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何避免逆反?孩子想了想说,是逆反不好,伤害家人和自己。道理很清楚,但孩子的实际行为却是有“不耐烦,不服从,不想好好学习”等表现。我还没来得及问问爸爸妈妈看这个电视剧的来由,我也还没有时间去看这个电视剧,但是我看到了这个孩子,我也看到了这个孩子自己与自己的抗争。我从来不认为孩子会希望自己不好,我也从来懂得孩子挨批评时的尴尬难受,但是孩子为什么不能挨一次批评就改正就进步,就不让自己难受尴尬?这里面可不是三两句道理可以说清楚的。孩子形成一个问题状态如果家庭没有大事件发生就绝非一年半载可以形成,是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积累而成。被忽略的孩子觉得自己不可爱;被溺爱的孩子没有规则;被指责抱怨的孩子一身的刺;被过高要求尤其是要求完美的孩子情绪管理和自信建立都会受到影响……我们的孩子是哪一种,我们的教养就属于哪一种。所以,什么样的家就交给社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希望孩子聪慧,友善,有规则,上进,我们自己就做这样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看完菜园回来,孩子们开始写《菜园即景》。因为有观察,大多数孩子刷刷写开了,有两个孩子整整坐了一节课不动笔,不论怎么引导要求就是不动笔。我会给这样的孩子以足够的坚定:大课间,别人出去玩,他俩跟着我在办公室写。又磨了好久,最后好不容易写完了。他俩确实写作有些困难,但不至于不会。而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两个孩子平时有两个自我暗示:“我不会”和“我不想”,还有时候会把它挂在嘴边。我每次听到时会坚定地告诉他:我知道不是这样的,你知道你会写,我也相信你可以写!然后我就安静而坚定地陪在旁边。但孩子告诉我,如果是在家里,他早就得到打和骂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老师,真的很着急,我想要孩子们越来越好,我也很使力。但是,很多时候爸爸妈妈跟我不在同一个方向。我使劲往前,但家庭有的往左,有的往右,还有的往后拉。比如有的孩子从来都是在我刚讲完后来问我我刚才讲的问题。有的孩子就根本听不到老师的声音,他也不会来问。这是为什么?最大的原因就是孩子在学校学的听的和在家里听的学的不一样,他要么接受了爸爸妈妈的,尤其有爸爸妈妈没有注意总是在孩子面前说学校说老师不好,这样的环境里的孩子他很难听老师的声音。还有就是要么他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十个孩子,真正有好的规则和习惯的孩子有一大半,还有一小半孩子还有懵懂和糊涂,而男生居多。双减下来,有的爸爸妈妈认为成绩无所谓,反正划片上学,如此,孩子就会更无所谓。我想双减绝不是成绩无所谓,而是希望家校共同关注,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助力孩子学好知识,强健体魄,健全心智!培养健康的人,培养智慧的人,培养为国家为民族做建设做贡献的人,这从来不会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去看菜园?为什么看菜园的时候老师会观察每一个孩子?为什么写菜园的时候老师会那么坚持必须完成?因为这就是教育应该有的模样:带孩子打开视野,关注每一份表现,坚定成长必须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今天下午大扫除,我一直跟孩子们在一起。看勤快的孩子,也看偷懒溜达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课时教室里很干净,也亮堂了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总结时,给孩子描述了我看到的勤快的模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恒一个人守在阳台,坚持到最后一个拖把挂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万友、鸿勋、楷东几个男生坚持到最后,自己做完帮同学,最后和馨语一起把黑板擦的铮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好几个同学一直坚持到把最后一点垃圾整理好,我一一点名字表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鸿勋擦玻璃,擦不到的地方拿扫把把缠着抹布去抹;陈晨把瓷片擦得跟镜子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告诉孩子们“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告诉孩子们大国工匠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爷爷作为一名劳动者的光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也告诉孩子们老师18岁上班时每天第一个进办公室抹桌子扫地打开水的经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还说了我第一次到学校来,一直到每一个学期开学都有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来打扫教室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劳动品质很珍贵,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培养。勤劳才会上进,我希望孩子们懂,更希望孩子们好好做!</p> <p class="ql-block">一周五天,如果全记录,可以写上万字。不是说别的,是想要更多的人知道老师和孩子们每天的点点滴滴,还有成长的深深浅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成长从来不易,要克服困难,要有毅力和勇气,要得到鼓励……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更多的应该是相互的助力,因为每一个孩子同样具有教育人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当我们真正看到孩子,真正懂孩子,不只有母鸡保护鸡雏的本能,还有尊重和了解才可以听到孩子的心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育不是单项运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需要建立桥梁,相互来往,当一切通畅,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焦虑,急躁。爱是流动的,心就是愉悦的,如此,才会给成长最好的酝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