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心声》网刊第268期散文专刊

霄声

<p class="ql-block">一掬时间的味道</p><p class="ql-block">无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年11月22日或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小雪,是一年中的第20个节气。雪者,雨下而为寒气所薄,凝而为之也。名之为小者,未盛之词也。此时黄河流域气寒而将雪,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许为迎合小雪到来,这几日,大东北气温亦回升至零度左右。微温阳光下,万物吐息清浅,犹如松下泠泠七弦,恻恻清寒中弹拨无尽沉吟。</p><p class="ql-block">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时光流转,旋即冬来,而冬最为盼的是下雪天。每逢雪至,若有闲,定会徜徉其间。前几日夜来灯下看书,弟打来电话说:“外面下雪了,你没出去看雪吗?”下雪了!?窗前望出去,已是一片洁白。一会,弟又电话询问:“你不会这么晚真地跑出去吧?”我说:“没有。”知弟担心,报电话以暖暖一笑。虽没出去,那晚我却窗前站了许久。街灯下,朵朵雪花纷然又似漠然,洋洋洒洒从我的眼底掠过,飘入广不可及的夜色。一天的雪花,一天沉默的歌,唯我而忘我。夜来天正雪,谁饮一杯无?雪落无泥,栏杆撒玉,清爽如纯净的情意。岁月无法捡拾,情怀却可盘点。匆匆脚步,默默陪伴,寒来暑往绵延着多少呵护?我不善酒,唯喜茶,我能做的,是为你沏一杯茶,氤氲茶香中隔空与你品饮,对漫天飞雪。</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极少必要应酬,偶尔出去吃饭也是最合心情的挚友即兴而为。桌上鲜有推杯换盏更无客套,选几道喜欢的菜品,一壶清茶,谈资亦是云水闲情,闲道家常。或一二好友相约山林,凭栏听风,赏自然秀美,品人工巧构,即使寻常村庄,亦可陶然其间而忘返。愈是如此,性情愈加寡淡,不喜热闹。因了交往甚少,愈加笃信至真至纯的情意。那情意,亦如小雪,不灼不寒,清凉中见风骨,微温中乐甘怡。因了这情意,纵流光寂寞,也不会觉得孤单。</p><p class="ql-block"> 夜又深,窗下读书却不觉冷,窗外清寒街树间徘徊,遥想无涯夜色中,冰肌玉骨的雪儿正踏着小雪的节拍缓缓走来,每一朵落雪划过的痕迹都是一首流动的曲子,在这流动里,有远去的曾经的美丽与忧伤,有未来的憧憬与梦想。掬起,满满的是清冽甘甜的时光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风雨上班路</p><p class="ql-block">文/王天雷</p><p class="ql-block"> 一条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的路,我整整走了四十余年,这四十多年里它见证了我的成长历程。四十多年的时光,这条路几经整修,但每处的坑坑洼洼都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四十年里无论是刮风下雨,无论它是土路还是柏油路,我每天都至少二次上下班。这里的故事自然不少。</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自已第一次走这条路时是我七岁那年春季,时任村支部书记的父亲患病,住进了乡里的卫生院。那时的医疗条件较差,父亲一住就是二十几天。母亲在医院护理父亲,家中就由爷爷照看我们兄妹。由于上学,几次央求爷爷带我去看父亲,爷爷都没答应。记得一个周未的早晨,吃完饭的我假借去同学家写作业之名,自己背着书包去看爸爸。那时的路全是土路,由于开春,又刚下过雨,道路泥泞,很难走,不但要拐好几道弯,还要过一个顺水沟,这沟也没修,沟里还流淌着水,我就脱下鞋,趟着水过了沟。最难的是只有七岁的我不知道卫生院在那。到政府所在地就懵圈了。后来打听一位不知姓名的老奶奶才找乡卫生院,到医院,正好碰见在外面打水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看到父亲那憔悴的面孔,我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母亲则在一旁埋怨我出来不该不告诉爷爷。</p><p class="ql-block"> 记得父亲住了四十多天的医院。那时的乡党委书记是现在的市诗词协会主席刘魁山。是他用乡里唯一的一台212吉普车把父亲送回的家。当时刘书记就对父亲说,这条路一定要修。后来他们又多次研究,决定把这条路取直。并把顺水沟用水泥管修好。</p><p class="ql-block"> 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修路要人工修。三点五公里的路修了近一个月。路修好了我们望着那条笔直的坦路心里乐开了花。几个小伙伴一路小跑,争着走这条路的第一人。当我们来到那顺水沟时,有二个淘小子竟钻进了水泥管里。我当时就和他们打了起来,怕他们把水泥管结弄坏了。现在想想,那时也真是好笑。现在当年玩耍的小伙伴也各奔东西。有几个也二三十年没有见面了。</p><p class="ql-block"> 去年,一次与刘魁山主席在市里吃饭时,刘主席还问起了那条路。我告诉老人家,那条路如今已修成了柏油路。由于路基当时修的好,还是他老人家主政时修的路基。只是顺水沟的水泥管年久不能用了,换了。老人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p><p class="ql-block">记得我刚到邮局上班时,做乡邮工作,父亲当时用尽家里全部积蓄给我买了台永久牌自行车。骑上自行车别提心里有多舒畅了。只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还不说,一到连雨天就不能骑自行车了,得走着走。最难的是走在半路上下雨,那样就得扛着自行车。真不记清自已扛了多次自行车。直到后来修修了柏油路,不用雨天扛自行车了,我也换成了摩托车。</p><p class="ql-block"> 这条不起眼的乡路,记录了我风里雨里的大半个人生轨迹。这条写满我人生轨迹的路,它的故事还在继续……</p> <p class="ql-block">渤海国轶事</p><p class="ql-block">谢延龙</p><p class="ql-block"> 说起渤海国,那可是一千三百年前的事了。渤海国又名渤海靺鞨、靺鞨国、高丽国,是满族人的先祖靺鞨族人于公元698年建立的国度,当时正值大唐一统天下。渤海国都城最初设立在辽宁省的东牟山一带,后迁都至吉林省的中京显德府,再迁都至吉林省珲春东京龙原府,最后定都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宁安市东京城,即上京龙泉府,渤海国于公元926年被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所灭。</p><p class="ql-block"> 渤海国从兴起到鼎盛时期,再到衰落,先后经历了二百三十多年的沧桑巨变,演绎了一个民族从游牧、渔猎起步,到农耕、工商、宗教、文艺各业繁荣兴旺的历史变革。可以说,当时渤海国文化受唐朝中原文明的影响颇深,鼎盛时期享有海东盛国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靺鞨族人自古就繁衍生息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先祖为商周时期的肃慎族人以及战国时期的挹娄族人,北魏时期改名为勿吉族,渤海国灭亡后,这一民族又在辽宋时期改称为女真族,最后在清朝入关前易名为满族。</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三十多年前,我在牡丹江温春读书时,于毕业那年秋季与老师和同学们一同游览了镜泊湖还有渤海国遗址。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坐落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宁安市东京城渤海镇,古城当年是仿照大唐首都长安城而建的,规模宏大,是满族人的发祥地。</p><p class="ql-block"> 渤海国遗址上有千年前残留的寺庙、殿阁以及古墓,古建筑典雅、肃穆,依稀可见当年的繁盛。兴隆寺中有一保存完好的三米多高的大石佛,惟妙惟肖的雕刻艺术见证了渤海国宗教文化的繁荣,堪与中原文明相抗衡。曾经印在火柴盒上的石灯仍静静地伫立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中,一身的沧桑感引人瞩目。历经战火洗礼的大石龟身上驮着的石碑早已不知去向,它那悲郁的眼神似乎在向游人诉说靺鞨人渔猎织耕的辉煌以及征伐杀戮的残酷和血腥。从大量的出土文物可以看出,渤海国在农耕、牧业、工商乃至文化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均已趋近当时盛唐文明,不容小觑。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几块大型书法碑刻,书法技艺高深,艺术气息浓厚,多是出自名家之手。有一宽约七十公分,厚约三十公分,高近两米的大石碑,出土于七十年代末,碑身刻有"泰山石敢当‘’五个楷书大字,气势磅礴,夺人眼球。</p><p class="ql-block"> 游历感慨之余,作了一首七律,以记之:</p><p class="ql-block"> 七律·游渤海国感赋</p><p class="ql-block"> 满先渤海历沧桑,辟地招兵拒虎狼。</p><p class="ql-block"> 度势休征睦明主,审时振业固辽疆。</p><p class="ql-block"> 佛儒道艺趋高古,商畜农工缔盛昌。</p><p class="ql-block"> 铁马金戈踪迹灭,龙泉览史叹辉煌。</p><p class="ql-block"> 历史就像一条生生不息、日夜奔流的长河,演绎着宇宙万类的生灭浮沉,或可歌可泣,催人泪下,或沉郁凄悲,令人叹惋。纷纭万象所寓藏的吉凶祸福,当局者恐怕是迷懵的,只有后来人才能够看清读懂。</p><p class="ql-block"> 靺鞨族人创建的帝国喧嚣一时,后被契丹人建立的大辽国所灭。谁能想到,二百年后,靺鞨人的后裔女真人崛起,创立了大金国,并毫不客气地把宿敌辽国从版图上抹掉了,为老祖宗报了仇。而后,金国又被元朝所灭,几百年后,女真人的后代满族人又复崛起,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制王朝——大清。</p><p class="ql-block"> 纵观古今,大到宇宙四季的浮灭轮回,小到朝纲乃至人事的兴衰更替,都逃脱不了由生至灭这一自然规律的束约。</p><p class="ql-block">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p><p class="ql-block"> 明代大学士杨慎的这首《临江仙》早已把纷杂的世事参透,为我们安上了一双洞悉万象红尘的慧眼,也让我们变得更加淡泊和超然。</p> <p class="ql-block">雪</p><p class="ql-block">文/邢昌伟</p><p class="ql-block"> 春天的翠绿带给自然界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然而夏让春变得老绿;秋的累累硕果又滋生在夏天的汗水里;那么冬天的瑞雪又孕育了春天的美丽!</p><p class="ql-block"> “瑞雪兆丰年”一年四季的变迁中“雪”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 初冬的雪是柔弱的。小雪花是晶莹透明的,六角形的雪花各式各样:有的像银针;有的像落叶;有的像碎纸片……千姿百态,煞是好看。飘落在我的手掌上慢慢的融化了。飘落在我的头上轻轻的、柔柔的、滑滑的。顺手一捋滑落下来,手掌却是湿湿的,让人身心尽爽,思维好像也跟着活跃了起来,双手举过头顶去迎接这雪花,然而漫天飞舞的雪花让你目不暇接,只想随雪翩翩起舞。这时我没了任何思想,只有儿时的冲动,飘飘然!雪越下越大了,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山川、田野、村庄、屋顶、马路都笼罩在大雪之中。落光了叶子的杨树和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的银条,冬夏长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雪的世界里,银装素裹。</p><p class="ql-block"> 深冬的雪是寒冷的。寒流、冷风来了,鹅毛一样的大雪随风从天而降,像柳絮一样飘飘洒洒。这是严冬特意为大地准备的白被子。马路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留下一串深深地脚印。走在这样寒冷、冰洁的雪的世界里,优雅恬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p><p class="ql-block"> “春雪”是滋润的。它是北国之春的使者,它委实太美丽了。虽说初冬的雪洁白可爱,但哪里抵得春雪勃勃的生机?深冬的雪太庄严了,是沉静的,又哪有春雪的体柔骨净呢?</p><p class="ql-block"> 春雪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年华易逝。但她像穿着白色衣裙的仙女,所到之处,雪原静若处子,雪峰冷峻挺拔,玉树琼花怒放,在她的温柔抚慰下。所有的躁动开始安静下来,大地静谧而安详。这早春的雪、她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天使,以她的圣洁与纯真,无声无息的覆盖了整个大地,在她的怀抱里大地孕育出无限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雪用她的洁白覆盖住世界上肮脏的东西,为了滋润万物甘愿化作雨露渗入泥里。我欣赏雪的清洁孤傲,冷峻靓丽,我赞美雪的洁白无瑕,无声无息的奉献自己。</p> <p class="ql-block">变迁</p><p class="ql-block"> 金玉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黑土地的一个小村落,从小目睹和感受到了那纯朴民风。乡情、亲情、友情、爱情显得格外真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共生。就像三国演义里张松献图中描述的那样:“鸡鸣犬吠闻村落,市井理然人更和”。人们生活在秩序井然的太平盛世。没有假冒伪劣产品,没有坑蒙拐骗,没有黄赌毒,没有转基因食品,没有太大的贫富差距。家里虽然不宽裕,有时口粮还接济不上,但兄弟六人还都能够去读书。每天清晨雄鸡的鸣叫就是起床的号角,人们都在忙碌着建设这个来之不易的、没有人剥削人的新的社会!人民对领袖的深情和爱戴无以言表!人们有信仰、有追求,生活的都很充实。我也强烈的热爱伟大的领袖和国家。所以,高中毕业后就参军了,实现了多年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三十年戎马生涯,三十年风霜雪雨!退休后到了海角天涯。这是一个清静的小村镇,没有繁华、没有喧嚣,我喜欢安静的生活、安静的思考。也可能是我的乡村情节和农民的基因,致使我喜欢农耕之乐!然而,这安静的生活好像缺了点什么,又好像多了点什么___。细细品味:每天清晨雄鸡的鸣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却是枭鸟的哀嚎!看来这转基因也真是疯狂!</p> <p class="ql-block">重温《南城旧事》有感</p><p class="ql-block">文/邹丽</p><p class="ql-block"> 最近又重温了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这是我最喜欢得的作品之一,包括由它改编的电影。</p><p class="ql-block"> 作者以小女孩儿英子的视角,用温暖而又有些伤感的语调,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讲述了五段童年的往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的情感,字里行间透漏着淡淡的乡愁,如细水,涓涓而流。</p><p class="ql-block"> 余光中曾说,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深以为然。当然,老舍也是写老北京的大家,但两人的“京味”,有“形似”,“神”却不同。老舍的文本,处处洋溢着时代的激情,而林海音的作品,即使苦难,也都蒙上一层美好的色彩,朴实而温馨,不刻意表达什么,生活像画面,一幅一幅从一个孩子眼前掠过,是老北京在自己述说着自己,是远离政治的纯文学。</p><p class="ql-block"> 读着林海音笔下的几个鲜活的人物,我想起我童年时期身边的几位“奇人”,但我没有英子的勇敢,没能和他们靠近,交朋友,所以不知道他们的故事,只是他们奇异的外形或装扮,在我幼小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迹。首先是我家对门胡同,有一个年轻男子,不知何故常年脸上贴着一块块胶布。额头,太阳穴,颧骨,两腮,下巴,几乎贴满脸,不是受伤,因为常年都贴,而且每次位置不完全一样。第二个是前面街上一个大男孩,有着一个大大的脑袋,如果说别人的头像一个鸡蛋,那么他的头就是一个鹅蛋。第三个老市场附近的一个人,因为那时总是跟着妈妈去市场里卖小鸡崽儿,所以总能遇见他。他的额头上,长着一个大大的包,像西游记里的南极仙翁,但他不止那一个包,颌骨上,手背上都是那样的大包,大人们都叫他“王大包”。这几个人,在我的童年里,是又怕见到,又想见到的存在,像小说里小偷被捕时宋妈身后的小英子,既想看,又害怕看。如今想来,仍历历在目。可惜我没有林海音的笔下功夫,无法写出那样动人的故事,但谁的童年不是难忘的呢?</p> <p class="ql-block">雪的浪漫</p><p class="ql-block"> 梧桐</p><p class="ql-block"> 那年,你在雪里撑着一把伞等我。雪花飘落的速度写满了急切。你的眼神满是期待,脚面已被白雪覆盖,身边匆匆而过的行人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你。</p><p class="ql-block"> 静静的路上,没有几个行人,我匆匆的赶路,为的是那把伞下的人……的等待……</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们有个约会,就在那个冬天!一起去溜冰,写下互相的搀扶,那是我们许下的一世情缘!</p><p class="ql-block"> 多少温馨的夜晚,你我陪伴,一起话那从前,你我儿时的记忆在时光里穿梭! </p><p class="ql-block"> 看着飞扬的雪花,我用心数着脚下的路,我们一起经历的风雨 ,我们一起快乐的旅行,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笑,都写满了幸福!</p><p class="ql-block"> 那个印有国徽得红色的本子就从那把撑着的伞下走来,一起记录着我们的人生和未来!</p> <p class="ql-block">顾 问 : 刘魁山 王长有</p><p class="ql-block">名誉社长:卢成仁</p><p class="ql-block">社 长:王天雷</p><p class="ql-block">常务社长: 谢彦文</p><p class="ql-block">副 社 长 : 许 海 邢昌伟 魏学才</p><p class="ql-block"> 彭立起 王目清 谢延龙</p><p class="ql-block">秘 书 长 : 郝丽艳</p><p class="ql-block">副秘书长: 邹 丽 谢鸿雁 李波 万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