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建新著《走向幸福 宁夏生态移民影像志》有感

李辉

昨天收到建新兄快递来的影像大作《走向幸福 宁夏生态移民影像志》 吴建新,中摄协会员,宁夏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还有很多头衔不一一赘述,一位资深的颇有建树的摄影大家,始终把自己的镜头对准家乡的生态变迁和家乡父老的生存状态,赤子之心可昭日月。<br> 我是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建新兄这部影像大作的宣传和介绍的,随后就收到了这本巨制,18个印张,横向大16开,图片300余幅,文字数万言,有如北京故宫皇家大殿的一块金砖,很大很沉,建新兄以一己之力完成,可亲可佩,可歌可泣。<br>  西海固,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地名,晚清重臣左宗棠在其奏折中称之为:“苦瘠甲于天下”。民谚有云:“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天上没有鸟”,据说有一部电影叫“山海情”描述那里的百姓生活的,我没有看过。可是我曾于2005年前后到过固原几次,听那里的人说,西海固的穷困在于百多年来生态的过度破坏和极度缺水,一年的降雨量在300毫米左右,而一年的水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有一条清水河,可惜因为上游多盐碱,所以其水苦涩不能饮用浇灌,就连这里的百姓要洗个澡都要“趁雨”!<br>  啥叫趁雨呢?就是大城市的人下了雨要躲避,要打一把伞,这里的人好不容易盼到下雨就要兴冲冲地冲到雨里,淋个够,搓个够,雨停了回家用布擦一擦,就是一年难得的洗澡了。呜呼,百姓之艰可窥一斑。<br> 这是选自建新兄这部大作中的两幅图,其水的可贵和匮乏,其民生环境的疾苦和恶劣,令人有绝望之感。 <p class="ql-block">  每一幅图片都有锥心的力量。记得当年解海龙一幅大眼睛给山里的孩子唤醒了希望。可是当我读到建新兄的这幅图,那种迷茫,那种疑惑,比震天的嘶吼还要锥心裂肺!难道这就是命运给这里的百姓和后代的安排?他们似乎看不到希望。</p><p class="ql-block">  破败的生字表对他们来说几乎永远是陌生的!</p> 可贵的是这里的人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尽管滚滚的扬沙和进他们吞咽的米面,可是我们透过小男孩那不屈的神情分明看到了一种不屈,一种瞩望!这一天终于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于2011年到来了。<br>  做为时代的记录者和讴歌者,建新兄以他敏锐的镜头迅速且精准地记录下了这个伟大的变迁!新时代不但勇敢地向过去宣战,而且迅速地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西海固的百姓赢得了一步登天的幸福宣言。<br> 告别故园(固原),辞旧迎新,人们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是有着百转千回的情绪的,在这里建新兄镜头一如他的心一样细腻,把人们的欣喜若狂和故土难离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精准地捕捉了不同人不同状态的丰富的情感表现,点面结合,把众人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极为丰满和多样。在早已到来的读图时代,建新兄再一次诠释了摄影之于社会民生的积极作为,为广大的摄影人做了表率。 西海固的人民终于从苦瘠甲天下的地狱般的生活状态,一步登天,其生存状态得到了根本的永久的改变,这既是党和国家的英明、富强所致,也是当地人民生生世世艰苦奋斗赢得的应得成果。<br>  当我们看到孩童的欢笑花朵般绽放,当我们看到昔日因为穷困苦涩难见天日的人们如今光鲜地集体走入工矿企业的时候,在为西海固人民有了新生活而高兴的时候,手里捧着这本沉甸甸的图册,感受着沉甸甸的幸福的来之不易,也感受到了建新兄的付出,同样是那么沉重和可贵,为一个地区人民的过去记录,为一个地区人民的今天讴歌,为一个地区人民的历史变迁树立起了一块不朽的丰碑!<br>  摄影人,新时代的思考... ...<br><br>(文中所用照片均取自吴建新著《走向幸福 宁夏生态移民影像志》) <br><br><br><div> 李辉小记于2021、11、26晨<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