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 盉

大美广河

<p class="ql-block"> 国宝档案:卫盉(周)</p><p class="ql-block"> 1975年2月,在陕西岐山南麓董家村1号窖藏坑发现了一件西周青铜卫盉,卫盉上的铭文记载了我国最早的玉器交易事件,也是我们研究古代礼制、古代玉器价值的实物证据。</p><p class="ql-block"> 卫盉盖内刻有铭文12行,共132字铭文:唯三年三月,既生霸壬寅,王爯旂于豊,矩白庶人取瑾璋于裘卫。才(裁)八十朋,厥贮,其舎田十田。矩或取赤虎两、两鞈(韦合)一,才(裁)廿朋。其舍田三田。裘卫乃雉(矢)告于伯邑父,荣伯,定伯,亮伯,单伯,乃令(命)参(三)有司,司徒,微邑,司马单舆,司工(空)邑人,服遝受田。燹、(走甫)、卫小子瑶逆者(诸)其卿(飨),卫用作朕文考惠孟宝盘,卫其万年永宝用。</p><p class="ql-block"> 铭文大概意思就是记录了一个事件:公元前920年(恭王三年)3月,庶人矩伯因参加周王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豊举行的</span>建大常典礼,向裘卫取了价值八十朋的觐王玉璋,答应给裘卫土地十田,后又取了赤琥、麂韨、贲□等玉饰礼服,答应给裘卫土地三田。裘卫把这件事报告给伯邑父、荣伯、定伯、□伯和单伯等执政大臣,于是,这些大臣命令三有司会同矩伯和裘卫办理交接手续。</p><p class="ql-block"> 《周礼》记载,王侯臣民面见天子,必须要送玉器做见面礼。玉器制式、玉器包装都规定死了: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了汉朝。矩伯托付裘卫想办法集齐牙璋、裘皮的事情,于是就发生了卫盉记载的以土地交换玉璋、裘皮的故事。难能可贵的是,铭文详细记录了成交价格:觐见君王用的玉璋,价值贝80朋,付给“十田”;两张赤色的虎皮、两件鹿皮披肩、一件杂色围裙,价值20朋,付给“三田”。</p><p class="ql-block"> 也有学者解读这一事件:恭王三年(辛丑,前920),裘卫用价值贝一百朋的一件瑾璋、两件赤琥、两件麂麂和一件贲韨,换取矩伯的土地十三田。</p><p class="ql-block"> 西周施行井田制,一田不是一亩,而是一个井田,相当100亩。一个玉璋,价80朋,10田,1000亩。而虎皮、鹿皮披肩、围裙只有20朋,3井田,300亩地。</p><p class="ql-block"> 西周时期,1000亩良田交换一枚玉璋,玉璋价值之高令人难以想象,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玉器的珍贵!后来发生的秦王用15座城池换取和氏璧未见成功的历史故事也反映了玉器在古代的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胡枫宋瓷收藏和北京华星成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文藏作品,在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