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下午,精彩的课堂展示在主持人某某老师温软的话语中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来自遂城第四小学的吴妙玲老师为大家献上一年级的识字课《大小多少》。吴老师以生为本,充分关注生情,用竞争小游戏、魔术表演引入,独具匠心,设计巧妙,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活”而“有序”,由“创情景 识字词”“读韵文 明关系”“懂区别 会书写”三大板块组成,层层深入。课堂教学扎实,课容量大,注重学生语言积累和发展,如:由“鸭”“猫”为出发点,积累一串相同偏旁的字;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课堂上加入如路边的广告牌、商店识字等身边的识字渠道,教给方法;练习说话和造句,又老师的示范“黄牛和猫比大小,黄牛大,猫小。”孩子们在扎实的语言铺垫后后造出了各种各样的语句。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学生们在吴老师的带领下学得兴趣盎然,大量地认,高声地读,充分地说,安静地写,学生主动自觉进行语言文字实践。课后的作业是“把韵文分享给爸爸妈妈”。在“双减”政策下,如何使学生减负?吴老师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向40分钟要质量!</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是由广东省梁桂云名师工作室入入室学员陈梅湛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城南旧事》阅读导读课,让人耳目一新。整本书阅读,文字较多,耗时较长,如何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愿望是不少语文老师的困惑。陈老师的课例让人茅塞顿开,给与会教师做出了一个专业的引领。陈老师由名言“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马丁”引出推荐书目《城南旧事》。她教给学生快速了解作品的方法,学习从封面、目录、题目等获取有用信息进行预测。在导读《城南旧事》时,陈老师用“从目录中,你最想看哪一章?为什么?”通过快速浏览,交流书中有趣的故事。然后指导学生用做标注的方法,圈点记画,写下感悟、收获和疑问,对感兴趣的章节精读细品,与大作家的感悟一起作比较,一层一层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生动的课堂在电影欣赏中结束,让人意犹未尽。与会的老师们都纷纷表示,听了陈老师的课,多想重读《城南旧事》!</p> <p class="ql-block">评课议课环节同样精彩。老师们踊跃发言,畅所欲言。</p> <p class="ql-block">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曾凤老师点评《大小多少》说,吴老师备课时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符合低年级教学的要求,板块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层层深入,信息化技术运用灵活,体现出较高的教师素养。她感受到了课堂的两个特点,“趣”和“活”。1.吴老师把枯燥的语言文字变得有趣,写活了。2.孩子们用多种方式去读课文,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同时建议注重素养的培养,让孩子懂得如何发挥团队力量去解决某一个问题,提升团队精神。在点评《城南旧事阅读导读》时,曾老师说,陈老师的课堂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风向标。1.从封面、目录、内容三方面引导孩子走向阅读的道路。尤其是“在目录里,你最喜欢读哪个故事?”的引语,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使孩子自己“愿意去读”。2.三个片段的导读,启发孩子体会作者当时写作的兴趣。3.用迁移的方法,引领孩子继续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4.注重语文要素的培养,“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等,对学生都是一种训练。</p> <p class="ql-block">因时间原因,湛江市教研室庞彩虹老师把精彩的点评留到明天,但她仍见缝插针地给全体与会老师指点迷津,要求语文老师认真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双减”要从提高课堂质量开始。评课议课时,要带着思考去听课,真正做到“一课一得”!</p> <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后,庞彩虹老师和陈梅湛老师继续探研中……</p> <p class="ql-block">认真研习的老师们</p> <p class="ql-block">微凉冬日,却处处暖阳照耀!在庞彩虹名师工作室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们结伴同行,学而思,思而得,得而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