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那点事之做家务(于长松诗词原创)图片来源网上

安全人

<p>小时候那点事之做家务</p><p>于长松</p><p>2021-11-20</p><p>辛丑十月十六寅时</p><p>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家家都三四个小孩,父母无论是单职工还是双职工,好像都有永远干不完的家务。上班单位从早忙到晚,回家从看见孩子忙到洗漱上炕睡觉,第二天早上四点多钟一睁眼,又是一天的忙碌,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天天如此!</p><p> 都忙着什么家务呢?有婴儿的父母,要检查睡在悠车中的孩子是否拉尿,检查睡在炕上的孩子有没有登被,尿没尿炕,冬天烧炉子还要看看炉子是否烧落架了。</p><p> 早上醒来就更忙了。男同志捅炉子做饭,女同志招呼孩子们起床叠被,扫地擦灰,大的和老二自己穿衣服洗脸,等待吃饭上学,小三和婴儿就得女同志帮助洗脸穿衣服,和老人在一起过日子,能帮助照顾孩子就幸福了,没人照顾孩子,就得送托儿所。</p><p> 接下来就是吃饭。贪玩的,耍闹的,挑食的,小的吃地桌子上、炕上、身上都是饭,大的挑食剩饭的,不一而足。女孩还要给梳头,扎辫子。孩子的衣服裤子刮坏的来不及缝补,就只好漏着洞上学。</p><p> 接下来就是穿衣服上学。再三嘱咐走路过街小心车辆,走路不许贪玩看热闹,在学校听老师话,不许和同学打架骂街,不许同坏孩子交往,玩游戏注意安全。送孩子到胡同口,看见孩子走远了还悬着那颗心。孩子落书落本,落笔落作业经常发生,考试卷子家长没签字的,学校交钱忘带的。惹祸老师找家长是最紧张的,再三赔礼道歉,被老师批评的同样是心情紧张,手心是汗。好话说尽,希望老师原谅,好话说尽,回家严格管教。可想而知,小孩子放学回家是什么下场!轻地说服教育,重地屁股少不了挨顿板子,或是皮带炖肉。</p><p> 时间够用,还要拣筷刷碗,把婴儿赶角放在小被上包好,用背带背孩子,一路小跑送孩子上托儿所。没断的奶婴儿中午还要去送奶。晚间下班父母都在家,家务还容易对付,一个家长真是焦头烂额。点火生炉子,切菜做饭,什么什么都得一个人,就只好大的照顾小的,大的写作业都得贪黑,有时停电还得点上蜡烛或是油灯。婴儿只好放在悠车中用拨浪鼓哄着玩。那时最紧迫就是让孩子们吃上饭,不然:“妈,我饿。妈,什么时候能吃上饭?”是没完没了。那时没有会自己跳闸的电饭煲,饭菜都是在炉子上焼和闷的,一不小心,这边照顾孩子,那边炉子上的饭菜糊了。等一切都做好了,四肢都好像不是自己的,即使是有条不紊,紧张堪比打一场战役。</p><p> 那时的家务事真多,挑水要到公共的井楼子挑水,还要有井钥匙。挑煤、劈柴、倒炉灰、倒脏水、用大盆搓板洗衣服、盖仓房、夹杖子、到粮店凭票排队买粮油、到副食品综合商店凭票排队买肉,发面做干粮,做大碴粥、下大酱。</p><p> 勤俭节约是中华美德。工资低,孩子多,没钱买成衣,母亲多数都会自己做衣裤,到商店看新款衣裤,回家仿照样式自己做。缝缝补补也是经常事。糊革板,衲鞋底,剪鞋样,手套样,给衬衫做假领。买缝纫机的票非常难弄,买缝纫机的钱相当于一个职工不吃不喝半年工资,和一座50--60平米的房子造价差不多。</p><p> 小孩子过年三件开心事。一做新衣裳,二吃上父母做的大鱼大肉,开洋荤。三放鞭炮。临近过年母亲每天都要贪黑做到晚间九十点钟,有时真是过年当天才能穿上新衣裳。</p><p> 半年时间寒冷的冬天来临,东北人要储秋菜。家家都有小菜窖,放些白菜、土豆、萝卜、胡萝卜。芥菜、不留客、辣椒、萝卜、地环、鱼还可腌成吃到明年新菜下来的咸菜。大白菜还能腌辣白菜,还能腌酸菜。夏天蔬菜便宜的时候,还晒一些茄子、豆角、土豆、蘑菇这些干菜储存。酸菜和干菜只有和肥膘肉一起炖才勾引馋虫。</p><p> 那个年代还可以打猎。野鸡、野兔、狍子、野鸭、獾子都是冬天难得的美味佳肴。还可以滚雀、粘雀。这些趣事都深深地刻在童年的记忆里,中国人的智慧在生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p><p> 女孩长大了,就不能和父母哥弟在一个炕上睡了。这时父母就会想办法,在原本不大的房里间隔出一个闺房。鍘草、拖坯、拣砖头、拉黄泥、沙子,做门框、窗框,搭炉子,这些活都是选择夏天不下雨的季节,抢工抢时,妇女儿童齐上阵,男孩子是主力军,和泥、搬坯、上灰活脱脱一个小工。</p><p> 这些家务增进了家庭和睦,增进了家庭亲情,锻炼了孩子们的生活本领,提高了生活品质,提高了生存技能,享受了生活乐趣,开拓了生活视野,锻炼了孩子交流能力,提高了孩子的美德。家务虽小,事无巨细。家物琐碎,样样周全。父母不担心自己孩子长大后,自己顶门过日子的能力。不担心走上社会,做一个身心健康,更好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人。</p> <p>我在艺术的澡盆里扎猛子——</p><p>于长松简介</p><p>2018-11-22</p><p>戊戌年十月十五辰时</p><p>吾乃于长松是也。字知寒,号翘春,又字鹤祥,号攀云。雅号识文小生、手艺人、补陋轩主。书斋:集墨轩、补陋轩。</p><p>余喜中华传统文化,诗词、书法、雕刻、明清家俱、摄影、收藏,只要和文化沾边的都爱鼓捣。从事过工人、翻译、记者、商人、公务员。</p><p>角色多变,痴心不改,文以载道,肩担忠孝。五十虚华,半阅世事,一眼冷观,一眼蒙纱,翻手攀云,志犹在巅。覆手淋雨,情随江逝。</p><p>业有小成,慰心慰祖。艺有小成,养性修身。境有小成,悟儒释道。</p><p>苦未尝尽,甘恐迟来。一息尚存,忆苦亦甜。有躯慰人,无躯恋文。</p><p>幸入古韵,平仄二邻。幸入诗协,挚友诸 君。二邻清雅,心静神憩。二邻慷慨,气昂魄轩。诸友形形,亦师亦亲,诸友色色,笑语欢天。生路艰辛,诗心为伴,书墨为弦,精雕细琢,榫正卯直,收喜藏吉,摄香影浑。</p><p>艺海深渊,澡盆水浅,撷取翻花,品露知咸,余生耐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