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中·榜样 <p class="ql-block"> 汪平学,男,汉族,1974年11月出生,本科学历,一级语文教师,1998年参加工作,现担任柞水县实验初级中学七年级组组长兼七(1)班班主任及1、2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p> <p class="ql-block"> 从教 23年来,他一直在教育一线孜孜不倦的默默耕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爱读书 勤钻研</b></h3> 1998年7月,毕业于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同年9月分配至柞水任教,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初登讲台,他才知道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多么的贫乏,迫切的需要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知识的指导。他开始静静的思考,开始读书。读的书由学生时代的小说转到了教学方面的书籍和杂志,特别是反复研读《怎样教语文》《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中学语文》这些专业书刊,对专业成长起了极大的帮助。 书到用时方恨少,在教学的道路上前行,就要热爱读书,不断的充实自己,方能有源头活水以跟上时代的步伐。<br> 教无定法,教学情景亦会不断变化,教研亦要时时更新。所以——且教且学,且学且教。 <p class="ql-block"> 在对教学有系统的认识后,并深入对语文教学进行研究。</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阅读教学研究。“批注式” 阅读已形成教研成果,现代文阅读评价已研究出规范、实用、系统的思考、答题模式。其次是写作教学研究。写作上已有“写好记叙文”“系列作文”“秒变灭霸文”等系列教研成果,并自编了学生写作教学教材《曲径通幽》。</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方面,不论多忙,汪老师都做到不备课就不上课。在布置学生作业上,秉承安排给学生完成的作业,自己都事先按要求完成的原则。</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匠心育人 陪伴成长</b></h3> <p class="ql-block"> 只要不出差,汪老师就一定在学校全程陪着孩子们。每天早晨去得很早,一到教室就与孩子们一起搞卫生或者检查预习任务或收交家庭作业。</p><p class="ql-block"> 他说:与孩子们一起做事、学习、闲聊,忧愁共担,快乐共享,这就叫生命在场的陪伴。班主任若置身孩子生命场之外看着他们做事,就叫冷眼旁观,在学生看来,这种漠然的旁观就是监管。前者,班主任与学生在同一个生命场,师生的生命串联在一起,彼此兼容,相互成全。后者,班主任与学生分属两个阵营,彼此疏离,相互猜疑,甚至还有厌恶和对立。</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要在学生离开之前,为他们锻造一双可以高飞的翅膀才是对学生最真诚,最靠谱的爱。他之所以能为学生敬服,就在于能抓住每个契机为学生锻造可以助力他们高飞的翅膀。</p> 作为学生,他们的核心能力是什么?那就是读写算!没有学业成绩,没有学习的欲求,没有习得读写算的能力,他们就难以掌控自己的未来,因此,汪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绝不让步!双减只是减去过重的负担,减去低效的重复性劳动,并不是让学生放弃学习!学习是一个人终生不辍的事情。学生的未来人生想要走得远,高效、有序、科学地做事就很必要。因此,他不遗余力地教学生如何正确地做事,如何科学地管理时间。若学生在未来的人生还想走得又远又稳,那么做一个有目标,有理性,有智慧的人就很重要。因此,他抓住课堂上每一个契机把人生的智慧传递给学生。 汪老师每天都在学生的生命现场忙碌。他每做一件事,每说一句话,虽然平常朴素,但都蕴含着对教育的深度理解,对学生的未来负责。 <p class="ql-block">图文:汪平学</p><p class="ql-block">编辑:陈敬华</p><p class="ql-block">审核:张朝宝</p><p class="ql-block">终审:徐孔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