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展“抑郁症”排查工作。

马彦平 maer

<p class="ql-block">说到“抑郁症”三个字,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自杀”两个字眼,据调查,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报告显示:在中国,自杀是总人口的第5位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中国人自杀特征:63%有心理障碍,其中80%自杀者患有抑郁症。但是仅9%到医院的心理科就诊过。</p> <p class="ql-block">我校的教育理念是“合适的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闪亮”,为了更好的践行此教育理念,我校配合济南专业的心理学家,及时开展“抑郁症排查工作”——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注抑郁儿童。</p> <p class="ql-block">学生在认真做题👇</p> <p class="ql-block">题目都是经过心理学老师精心筛选并且符合现阶段孩子的题目。🤗</p> <p class="ql-block">现场有老师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何为“抑郁症”。</span></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抑郁症?</p><p class="ql-block">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情不好”,它是一种疾病;患病并不是丢人的事情,但是病需要治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人常常把抑郁和抑郁症相混淆——这导致当人们想到抑郁症时,脑中浮现的都只是日常生活的难过悲伤情绪,却不理解抑郁症实际上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精神类综合症,是众多情绪感受失常的并发状态;它包含的不仅仅是绝望沮丧悲伤,还有丧失兴趣、疲倦、焦虑、厌食或暴食、失眠或嗜睡等等因素。</p> <p class="ql-block">抑郁发作的表现可分为核心症状群、心理症状群与躯体症状群三方面。</p><p class="ql-block">既往常以“三低”概括抑郁发作,即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这三种症状被认为是典型的重度抑郁的症状,但这些典型症状并不一定出现在所有的患者中。</p> <p class="ql-block">抑郁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涉及生物化学、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学、睡眠与脑电生理异常、脑影像学、遗传学、心理社会因素等。</p> <p class="ql-block">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约1/5有抑郁倾向,存在自闭自私,沟通交流障碍,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等问题。</p><p class="ql-block">①家庭原因</p><p class="ql-block">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家长都认为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导致家长过分重视孩子学习成绩,因此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习优异,让孩子超负荷学习,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扼杀了孩子们休息和玩耍的时间,忽略了他们的承受能力,这些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心胸狭隘的心理。而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采取极端手段,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分严格,使孩子心理长期处于抑制发展的状态,然而一旦爆发或者发泄,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在些孩子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里,父母因为生活琐事吵闹,平时容易性情暴躁、言语粗鲁,且对长辈不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容易情绪紧张、心慌。长期处在这种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使他们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②社会及学校影响</p><p class="ql-block">家长和学校受社会竞争压力的影响,一味追求学生的成绩,只有成绩好、考高分,才能被好学校录取。低分就等于低能,就会被好学校淘汰,甚至不能入学。有些学生智力水平较差,学习东西相对来讲比较慢,因此常常受到教师训斥和同学们的讥笑;还有些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注意力涣散,给教师留下不良印象,也常常受到训斥。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我不行”的思想在心理烙印,加剧了他们情感和行为的障碍。</p><p class="ql-block">影响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为重要的是教育训练的影响和学生的自我努力。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技能,还要能按照预定的目标对影响学生的其它一些环境因素进行调节和控制,作出取舍,克服和排除不符合社会主流文化要求的消极因素,引导学生朝预定的方向发展。</p><p class="ql-block">二、预防外在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措施</p> <p class="ql-block">(一)转变观念</p><p class="ql-block">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作为孩子的榜样,身教言传,使他们在遭遇迷茫时,能第一时间找父母倾诉。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当发现他们有不良情绪时,要及早干预,避免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家长教育孩子时应有严有宽,严爱结合。严格是指有理有据,要对孩子说道理,引导、启发他们。严格应与信任、尊重、爱护、关心孩子结合在一起的,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不仅要教会孩子讲理,更要让“理”制约“情”,把他们培养成真正的人才。滥用骨肉之情和家长的权威,要求过高,责之过严,甚至打骂孩子,都违背家庭德育的规律和特点。</p><p class="ql-block">(二)正确引导</p><p class="ql-block">每一个人都希望能被理解、被尊重,孩子也是如此。作为父母想要有效地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要多理解和尊重孩子。平时与孩子交谈之前,家长应想一些办法诱导孩子放松地把自己心里话倾吐出来,然后,家长再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高于孩子的见解作为一份礼物回赠给孩子,通过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言语心灵交流,使孩子受到教诲和启迪。</p><p class="ql-block">另外,创造机会让孩子走到自然中去,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大自然,体会生活的美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社区的儿童乐园等,要多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长智慧,愉悦情绪,陶冶情操,磨练意志,优化性格,完善个性。让他们远离社会上的一些阴暗面。</p> <p class="ql-block">呼吁大家多给孩子一些关爱,也许你的一个小小的鼓励,对他们来说就是迈向勇敢的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带领大家健康、快乐的一起成长。💪</p> <p class="ql-block">请给这个世界多一些微笑、关爱、真诚和善良。🌞</p>

孩子

抑郁症

家长

心理

学生

抑郁

他们

症状

教育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