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人

<p class="ql-block">  尘封已久的记忆闸门突然又一次地被打开……</p> <p class="ql-block">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本旧照相簿和几本日记本,发黄的照片和纸张都显示着时间的久远,它们来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它们的主人是一位生活在西子湖畔的年青女子,湘灵是她的名字。在她从1930~1934年所记的日记中,看到她从记录十九岁的学生生活开始,一直到她也许是重病而不能为继,日记中断后没有多久她就离开了人间。在日记中她有三个朋友出现最多,一个是她年龄相近的叔叔—大家都叫他挺叔,日后他将成为一位著名的博学多才的艺术家;一个是她的闺密,还有一个是后来加入却一直陪她走完一生的男士,这两个人后来就是我的爸爸和妈妈。</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父辈们青年时代是怎样的?在湘灵的日记里有着生动有趣的描述,我们很难也不想复述,我只是想说,湘灵故去后,她的相册和日记的保存者,就是那最后出现的男士,我的爸爸。想想从此以后,无论是抗日战争的战乱逃难岁月,还是解放前后我家的不断搬迁,去外地又回来,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这两样东西一直是我爸爸和我们全家都不会放弃的,我们姐弟三人从小就知道这是爸爸的心爱之物,尽管我们也常常翻看这些照片。而我们的妈妈,也是为爸爸对待重病的湘灵执着的用情而感动,而把自己的终身托付了。</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爸爸妈妈先后故世,这份纪念品该怎样处置就成了我们的心病,我们觉得应该托付给一位能看懂能珍惜它的人,而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人中却没有这样合适的人。</p> <p class="ql-block">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电视台为一位蒋女士做的节目,临近最后这位女士展示了自己外公的一张照片,竟然就是我们照片看熟了的“挺叔”,顿时感觉她也许是我们要找的人。虽然真找起来有难度,但我们从此记住了她。</p> <p class="ql-block">  今年因为空置多年的老房子下决心改造,最后一批老物件搬到了我现在住的女儿家,感到这份纪念品的处置已经迫在眉睫,于是就请女儿帮忙能不能找到这位蒋女士,感谢互联网,果然找到了她的微博,女儿发了条消息告诉她我们家里有些老物件和她外公有关,不知她有没有兴趣,消息发出后,我和女儿都觉得不管结果如何,我们算是尽力了。</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感到意外惊喜的,是当天下午就有了回复,打电话来的居然是这位女士的妈妈,我们的同辈人,她很激动地告诉我,这些东西她太需要了,因为她正在整理出版被耽误了的父亲的书,了解他的过去正是她所希望的,我们都觉得:太好了!</p> <p class="ql-block">  缘终究是缘,一个晴朗的冬日下午,我们姐妹俩和挺叔的女儿终于见面了,也许是有着对父辈们很多的记忆,我们一见如故,交谈得十分热烈欢畅,我们把相册和日记交给了最合适的人,她送我们一本新出的她父亲的作品集。</p> <p class="ql-block">  事情有了这样一个园满的结果,大家都很开心,女儿是因为她帮妈妈了却了一个心愿,我和姐姐是因为终于可以告慰爸爸妈妈的在天之灵,而早逝的蒋玄佁伯伯—“挺叔”,您也会感到宽慰吧?</p> <p class="ql-block"> 赵同渠于2021.11.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