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年:五次基本(总)路线

刘传成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建国后党的基本路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提出总路线或基本路线有五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总路线 </b></p><p class="ql-block">民主革命时期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②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p><p class="ql-block">1953年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一体两翼)。</p><p class="ql-block">这条总路线的基本思想,是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惟一的经济基础。”(毛泽东)</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③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p><p class="ql-block">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总路线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大跃进”和“共产风”的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当时统称“三面红旗”。</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④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b></p><p class="ql-block">1969年中共九大将以阶级斗争为纲确定为总路线。导致了“十年浩劫”。1962年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也曾通过了以上总路线。</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p><p class="ql-block">1987年党的13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p><p class="ql-block">中共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p><p class="ql-block">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中共中央蔡家崖晋绥干部会议(1948.4.1)遗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干部会议(蔡家崖会议)</b></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1948年4月1日在晋绥解放区兴县蔡家崖召开的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60年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2011年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十五册。</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山西兴县蔡家崖晋绥干部会议上讲话。讲话着重地强调全党必须紧紧地掌握党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4.1)</b></p><p class="ql-block">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1948 年 4 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1]</p><p class="ql-block">《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p><p class="ql-block">1、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p><p class="ql-block">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p><p class="ql-block">3、提出土改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6.15)</b></p><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党中央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革命胜利后党的战略方针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在顺利实现经济恢复后,中央从1952年9月开始酝酿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问题,并于<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1953年6月15日正式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16页。]1954年2月的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通过。在这条路线的指导下,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同时建立了一批基础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日报》1981年7月1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5.5-23中共八大二次会议)</b></p><p class="ql-block">从1957年9月开始,党中央批判了经济建设上的“右倾保守”和“反冒进”,加上受到急于“超英赶美”这一发展战略构想的影响,毛泽东在1958年3月成都会议上提出“<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于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上正式通过。</b>这条路线是建立在对党的主要任务准确判断基础上的,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在实际贯彻和实施中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群众运动和主观意志的作用,建设速度上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上急于过渡,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的错误,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四 ) 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1969.4.1-24中共九大)</b></p><p class="ql-block">1969年4月,中共九大根据“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前即已提出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主张和“文革”中形成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提出党<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b>”[《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69年4月28日。]这条路线只讲阶级斗争,不涉及经济建设,不涉及党的历史任务、领导和依靠力量、主要手段和保障条件等有关基本路线的要素,“文革”那样的全局性错误与此紧密相关。因此,这条路线是完全错误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7.10.25-11.1中共十三大)</b></p><p class="ql-block">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确立了改革开放基本方针,随后邓小平又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实践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完善,1987年中共十三大正式提出并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b>]这条路线是我们党在总结30多年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抓住了当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提出了新时期的总任务,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路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