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子内外千帆过,一时多少繁华

丹崖渔翁

<p class="ql-block">----蓬莱栾家口古港钩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栾家口,坐落于蓬莱城西30里的渤海之滨,是个半耕半渔的千户大村。它不仅是个古老的村庄,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海口。</p> <p class="ql-block">栾家口现状鸟瞰图</p> 栾家口古港旧照 <p class="ql-block">  <b>老照片上的古港旧貌</b></p><p class="ql-block"> 这张拍摄于1934年的照片,是栾家口古港旧貌。从照片上看,一排挡浪坝将港区内外分开。港外停泊两艘大型铁制火轮船。港内泊有许多小型木帆船,以渔船为多,桅杆林立。近岸是两条摆渡客货的舢板。照片上有6人:舢板上的3人应为船工;站在岸边两位穿长袍戴礼帽,凝望货轮者应是接送货物的商人;另一位弓背抄手以绳束腰者,像是当地民夫。</p><p class="ql-block"> 从挡浪坝露出水面高度看,当时为半潮水(涨或退半潮)。港湾内风平浪静,港外囱烟西飘,正刮偏东风。照片额眉题:“蓬莱栾家口海岸春季风景民国二十叁年三月摄”。</p><p class="ql-block"> 照片凝住了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照片上的古港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初具现代化规模的新型大港------山东蔚阳栾家口港、蓬莱中柏京鲁船业等港区。</p><p class="ql-block"> 沧桑易变,荣光难舍。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栾家口人生活印记的古港,至今仍令人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朝以前,栾家口就是齐国的海口。至汉、唐时期,仍是南北海上交通的重要口岸。也是海上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特别是后宋至明、清时期,登州水城古港逐渐发展为军事要塞,栾家口古港也因之承接了大量的客、货流转功能,商贸地位俞加突显,昌盛不衰。老辈人用“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来形容当年古港的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b> 口子和灯楼子</b></p><p class="ql-block"> 过去,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栾家口古港一直是水旱码头。其主体建筑:挡浪坝和航标灯塔的成建历史,笔者已无法考证。只记得当年人们把挡浪坝叫做“口子”。把航标灯塔叫做“灯楼子”。</p> <p class="ql-block">栾家口古港灯楼子现状</p> <p class="ql-block">  口子又分为大口子、小口子和东口子三部分,均由不规则巨大石块堆砌而成。三个口子成品字型坐落。大口子是主挡浪坝,呈东西走向,长约300米,平均高约2米。坝顶宽约10余米。满潮时离岸距离约200米。</p><p class="ql-block"> 小口子在大口子西侧,略呈东北西南向走势,连接岸基悬崖。长约六七十米。大、小口子并不连接,中间有一段约七八十米的豁口(利于潮汐流动,减缓泥沙淤积)。豁口前方(西北角)有两块连成一体的天然巨礁露出水面,裸高约一米五,俗称“孤石”。这孤石显然是先人建港时借势而为,用它消抵风浪和潮流对港湾的冲击。大口子往东1000余米是东口子。呈南北走向,150余米,与岸相连。这个大豁口是港内外进出船只的主航道。</p><p class="ql-block"> 港湾内地势西浅东深,满潮平均水深约2至4米。退大潮时,西部泥沙滩涂裸露,帆船搁浅。东部仍有两米以上水深。大小口子常年退潮现“一道石墙”,满潮水不没顶。只有在大风大潮时,坝顶时隐时现。</p><p class="ql-block"> 由于挡浪坝离岸较近,港内水深不足,也只能停泊小型船只。大型客、货船需泊在港外锚地,物资和人员上下船靠舢板摆渡。</p> <p class="ql-block">  <b>  码头光景知多少</b></p><p class="ql-block"> 古港虽然简陋,但因其突出于胶东半岛,遥对长山列岛及旅顺半岛,航海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它可是胶东甚至华北知名大口岸之一。如,商贸物流,它担负着辽、津、苏、浙等地部分货物中转职能。尤其是东北大豆、豆饼、木材等多经此转运内地;人员流迁,它与长岛、旅顺等有定期客运航班。当年“闯关东”这里是主要出发地。老一辈闯关东人,大都对栾家口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栾家口村也因港而兴。新中国建立前,这里商贾云集,服务于客、货流转的各类商埠有300多家。其中大小饭馆就有30多家;一些全国知名大商也在此设立分支机构。当时较大的商铺如“永顺泰”“万顺庆”“义和成”“福成玉”“义昌隆”“乾坤泰”“合源兴”“大顺栈”等。众商之间有商会组织。为资金流通便利,他们还自制银票,互信互通。其中,以“空头支票”支应客户的做法堪称旧商之精明。如,在银票背面印有“认真仔细看,灯下不兑”一行小字。当日,开出去的银票经多家客户转手互换后,天也黑了。若有客户趁夜取钱,店家会以“灯下不兑”的约定为由,免付当日现金。如此,既不失约,又多占一天的周转金。</p><p class="ql-block"> 服务于货物装卸船的还有一支装卸工人队伍:搬运队。他们常年从事装卸船货物搬运,以此为生。每当装卸货物时,桥板一头搁在沙滩上,另一头搭在摆渡的舢板上,中间还有多个桥凳站在水里。桥板宽约半米,节节相连,是一人可行的独木桥。上船下船有两条桥。当人扛着重物踩上桥板时,桥面下弯。当抬脚时,桥面迅疾上弹,力量很大。此时,若双脚配合不好,或前后人脚步调协调不一致时,人很容易被弹下海里。所以,“走桥”可是个技术活儿。</p><p class="ql-block"> 常见那些搬运工,披肩布盖头,背驮大包,手持包签(木签,扛一件,投一签,用于记录货物数量和劳动量),排着一溜长队,踩着桥板弹跳的节律,唱着铿锵有力的“号歌”,如蚂蚁搬家一样上船下船。每年古港巨大的货物吞吐量,都是通过他们辛苦背扛转运的。</p><p class="ql-block"> 另外,还有2家鸦片烟馆、注册妓户30余户等,伴商为业,畸生不衰。烟馆门前有一副题联:“早进来晚进来早晚得进来,多抽口少抽口多少得抽口”。</p> <p class="ql-block"> <b>白帆归港鱼市忙</b></p><p class="ql-block"> 当然,口子也是众多渔船的“家”。附近海边十几个村的大小渔船都在此驻泊,躲避风浪。白帆归来鱼市忙。特别到渔汛季节,周围三五十里的人们都奔栾家口买鱼虾。那时,渔产资源丰富,当日卖不掉的鱼虾常堆积如山。鱼贩商家们便捡漏,腌制保存起来。诸如现在被人们视若海珍的虾爬子、小虾蟹之类,那时,根本没人要,直接被农民拉回家,沤肥喂庄稼。</p><p class="ql-block"> 随港而兴的还有庙宇:海神庙、烽台庙(供奉碧霞元君及诸神仙)、土地庙、财神庙、关帝庙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与古烽火台相伴的烽台庙(始建于唐、宋时期。明、清朝又得扩建。殿堂楼阁百余楹,占地七十余亩。可惜毁于抗战时期。上世纪末,山东蔚阳集团公司又在原址重建“烽台胜境”,现已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栾家口古烽火台遗址现状</p> <p class="ql-block">在原烽台庙旧址仿建的“烽台胜境”</p> <p class="ql-block">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是栾家口庙会日,黄县(今龙口)、招远、掖县(今莱州)人习惯赶这个庙会。是日,人流如潮,集市交易鼎盛,庙宇香火燎天。唱戏的杂耍的争市竞欢。</p><p class="ql-block"> 当时,官府机构主要有警察所、海关、盐务局、邮政局等。</p><p class="ql-block"> 古港新生</p><p class="ql-block"> 栾家口古港也为解放战争做出过重要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挺进东北,山东军区6万多人,正是从这里登船出发。一九四九年夏季,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解放长山列岛战役,这里也是集结起渡点之一。</p> 八路军挺进东北起渡点纪念碑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经济迅猛发展,新建大港很快取代了栾家口古港的商贸功能。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口子已衰落成小渔港。驻栾家口的政府机构及国营、集体企业只有边防派出所、邮政局、供销社、水产站及村渔业队等单位。</p><p class="ql-block">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陆续有山东蔚阳集团、蓬莱中柏京鲁船业等企业,在栾家口古港东西两侧填海筑坝,建立新港区。口子也被埋入基下。古老的栾家口港,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只有那座早己不再闪烁灯光的灯楼子,<b>像一位孤独的老人,默默兀立在原来的岸基高处,凝望着现代大港的繁荣与喧闹,无声地昭示着古港曾经的辉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本文发表于2021年7月13日《烟台晚报》14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