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期】 示范引领 辐射带动——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走进谢庄乡大东平小学

安妮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雾中的校园</span></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3日,大雾。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吴伟、张金辉、于志芳、田坤改老师来到谢庄乡大东平小学,听工作室成员大东平小学教师丁英杰的大单元教学研究展示课。一同前来的还有赵州镇中心学校刘建良总校长、吴荣伟副总校长以及东门小学谢辉粉校长和张立哲、刘丽彩老师。谢庄乡中心学校李庆丰总校长、李伟仁副总校长、大东平王爱芬校长以及辖区语文老师参加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课堂展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丁英杰老师作课《麻雀》+《爬天都峰》</span></p> <p class="ql-block">  丁老师整合教材,把两篇精读课文结合起来创新设计,第一课时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第二课时紧紧围绕“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这一目标,设置了“回忆顺序 导入新课---任务驱动 感悟方法---作业布置 学以致用”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回忆《麻雀》和《爬天都峰》两篇课文的写作顺序,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事有不同的写作顺序。第二环节:通过两个任务的设置(任务一: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这是一只怎样的猎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麻雀?任务二:勾画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后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关键语句。)让学生默读—勾画—批注,之后全班交流,总结方法(方法一: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方法二:作者把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过程写清楚。)领悟一件事中的重要内容也有不同的写作方法。第三环节:学以致用,师生一起在总结两课写法的基础上,观看炒菜视频,布置课下作业——运用所学方法,把家人炒菜的过程写清楚。整堂课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体现了学用结合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孩子们的学习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张立哲老师作课《延安,我把你追寻》</span></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采用江苏名师管建刚老师的“习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分四个板块,每个板块大约10分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任务一、三以读为主,强调边读边记,边读边思;任务二、四以习为主,检验学生识记思的效果。《延安,我把你追寻》就在学生们的朗朗读书声中展开,课堂上张老师讲的很少很少,主要在组织、管理、激励、示范,践行重要作业课堂做,当堂反馈学习情况。学生们时而铿锵有力地读书体会延安精神,时而托腮沉思、奋笔疾书自己的任务单,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当堂背过了奖励题《雨初晴》,一堂课下来,师生都充实而快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单元解读</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同组备课成员田坤改老师</span>结合课标、教材对四上第五单元进行了详细地解读。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两篇课文都是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但各有侧重。《麻雀》一文侧重于了解作者是怎样按照起因、经过、 结果的顺序,运用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的方法把事情写清楚;《爬天都峰》侧重于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按照事情发生和发展的顺序,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教学时我们一定要侧重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单元习作奠定扎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研讨交流</b></p> <p class="ql-block">  围绕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两位老师介绍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反思了课堂教学的得失、亮点、困惑、不足。结合两位老师的反思,大家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研讨交流。</p> <p class="ql-block">  同组备课成员于志芳老师认为,对比习课堂,老师要做到课堂上自己少讲说,学生多读悟,把教师的零碎问题变成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主持人张金辉老师评价:这两节课形成了对比,一是“收得有点紧”,一是“ 放得有点开”,老师若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课堂效果会更好。针对习作单元,她强调,这是一个教学任务群,每一课都有衔接,每个环节指向习作,教学时要做好单元分析,把握好单元的体系安排。</p> <p class="ql-block">  东门小学谢辉芬校长详细介绍了她们在践行习课堂模式时的一些做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实践的不足,比如:学生“边读边记 边读边思”的低效率问题,但她们坚信,只要坚持下去,长期训练,一定会大有成效!</p> <p class="ql-block">  吴伟老师总结:1、大单元备课要对教材的体系化、层递性了然于心,避免目标的拔高或降低;2、大单元备课清楚单元目标的同时要学会分解目标,由小目标一步一步实现单元大目标;3、打破一课一课讲的固有思维传统,学会整合教材。对于习课堂,吴老师建议大家取其精华,学习其时间管控、全员参与、激励评价、读思结合等。</p> <p class="ql-block">  谢庄李庆丰总校长首先欢迎小语工作室和赵州镇中心学校的到来,他希望以后多联手这样的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然后,他结合语文名师窦桂梅的课堂教学对老师们提出希望,不但要做好大单元教学研究,上课时还要融入课堂,融入学生,修炼内功,精准发力。</p> <p class="ql-block">  赵州镇中心学校刘建良总校长做活动总结,他跟我们分享了《五百年来王阳明》 “知行合一”智慧里的“事上炼”。作为老师也需要“ 事上炼”,在实践中练好研读教材的基本功,练好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功。事上磨练,练就一身课堂功夫,这便是学生的幸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两中心学校联合为作课老师颁发荣誉证书</span></p><p class="ql-block"> 对于工作室的每位成员来说,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在备课、上课、反思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在悄然成长!</p> <p class="ql-block">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愿我们工作室的每位成员都能在“事上磨”“事上炼”中提升自我,带动他人,引领小学语文教学教研积极健康地发展!</p><p class="ql-block"> 编辑:于志芳 田坤改</p><p class="ql-block"> 审核:吴伟</p><p class="ql-block"> </p>

老师

单元

课堂

学生

工作室

备课

校长

清楚

语文

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