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使命,笃行明志——刘艳华老师援疆支教小记

挽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艳华,江西省莲花中学的一名化学老师,中小学一级教师,十八载育人,桃李春风花开,并兼任班主任十余年,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教学和管理上获得诸多荣誉。今年,他又主动要求到新疆阿克陶任教,圆自己的支边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1年6月,在得到江西省第三批援疆支教的通知后,刘老师积极报名,经过层层选拔,于8月下旬成功录取。9月12日,江西省第三批援疆支教教师从南昌出发,飞过千山万水,跨过茫茫戈壁,来到祖国的大西北。在隔离14天后,刘老师终于抵达江西省的对口援助教学点——新疆克州阿克陶县雪松中学,开始了他的援疆之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舍小家为大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做教育的奉献者</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得到招募教师援疆支教的消息后,刘老师有着强烈的申报意愿。但是,上有七旬父母,下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刘老师陷入了犹豫。在经过反复的思考之后,刘老师决定舍小家为大家,为新疆的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这个决定也得到了身为护士的妻子的全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天气状况的恶劣超出了刘老师的想象。初到新疆,就遇上了持续几个星期的沙尘天气,漫天黄沙令人窒息,支教教师们戏称为“下土”。当地空气极其干燥,令在南方土生土长的刘老师很不适应。水土不服,身体不适,使刘老师一度灰心丧气,甚至动摇了坚守的决心。最终,二十多天后,刘老师还是克服困难调整过来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耐心教学,育人为本</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做学习的引导者</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援疆支教的教学点雪松中学远在祖国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下的阿克陶县,这里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简陋,学生基础比较差,刘老师接手的3个班,重点班平均分仅30来分,普通班更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充分发挥援疆教师的作用,刘老师勤勤恳恳,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使在休息时间,刘老师也常常在办公室辅导学生。刘老师讲解题目和蔼可亲、认真严谨,学生也上进好学,因此前来问问题的学生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雪松中学师资不足,刘老师在支教期间带了三个班。超负荷工作并没有压垮刘老师,相反,他在忙碌的工作中更加享受和学生们相处的时光,学生们对学习的热爱也深深打动了刘老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积极“传帮带”</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做教学的推动者</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援疆支教,支教教师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做好“青蓝工程”的传帮带,帮助当地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由教育“输血”到教育“造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老师主要指导胡海霞、阿依努尔·牙库甫两位化学老师的教学工作。他们相互听课和评课,交流自己的教学方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刘老师认为,加强师资力量对学生学习有很大帮助,因此非常重视教师之间的交流,常常和同事们讨论热烈而忘了下班。敬业负责、虚心交流学习,是办公室其他老师对刘老师最多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发扬革命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一名来自革命老区的支教教师,刘老师在上课前都会抽出三分钟讲述革命故事,积极宣传红色文化,倾力打造江西援疆支教“红杜鹃”品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一次红色文化的分享中,刘老师深情讲述了农民将军甘祖昌的故事:甘将军一生戎马,为国家尽心尽力,晚年不求功名利禄,在稻田中平凡度日……刘老师认为,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也应该了解更多的革命英雄,树立精神榜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决定支教的那一刻起,刘老师就明白支教的意义。也许茫茫戈壁黄沙漫天,让人看不清前路,但刘老师甘愿跨越千山万水,默默耕耘,辛勤培育,谱写援疆颂歌,为新疆和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在三尺讲台上答好援疆三问:“援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援疆为什么?为的是无悔初心。在疆干什么?干的是用心育人。离疆留什么?留的是显著成绩。刘老师援疆支教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奋斗理想,更带有各级领导乃至国家的期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此,我们向刘老师致敬,向全体支教教师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