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车在蜿蜒的路上依山而行,秋雨后清新的空气也伴着盘旋的山路,蜿蜒进了我们的鼻间,我们的心里。行驶在这条路上,看着山间的云雾缭绕,感受着山间的风从指尖穿过,心中涌动着按捺不住的好奇与向往。</p> <p class="ql-block"> 这是第二次行走在这通往武隆大山深处,名叫庙垭的地方。却是第一次去寻找那藏于大山深处,被密林遮蔽,培养了诸多学子的白云书院。</p><p class="ql-block"> 慕名而来的一行人,伴着惬意的阳光,终于站在了深藏书院的山脚下。看着如凤凰展翼的山峦,看着云朵在山腰缓缓绵延,不仅在想:书院是否因这舒缓起伏的白云而得名?然而在李世权老师的讲解里才得知,这白云书院却非因这山间的云而得名,而是一个有着“骨鲠英风海外知,况于青史万年垂”的明代忠臣刘秋佩,欲将他的一生清风,一身傲骨留在这个叫白云湾的小山村。</p><p class="ql-block"> 刘秋佩,字惟馨,涪州人(今涪陵),明弘治十二年进士,任户部给事中,因清正廉明、忠诚正直而备受后人尊崇。在《明史》中,虽是七品给事中,却在《明史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七十六》中列首位。后因病隐居于故乡这座山中,修建了白云书院。</p> <p class="ql-block"> 不是没有见过山,只是此时面对这座修建了白云书院的山多了一份怅然;不是没有见过云,只是此时面对萦绕在这座山的云却多了一份依恋。突然想问五百年前的秋佩先生:是不是也因这份怅然将脚步停在了这片山林?是不是也因这份依恋回到了这个叫白云湾的小山村?阴霾后的天高云淡,雨霁后的白云蓝天,深山里隐藏的丰茂草木,是不是您知道我们要来,刻意留下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 看着阳光倾情撒出耀眼的光芒,我的眼睛蒸腾出了温热的霞光,我的耳朵察觉到了来自远方的微响,那是不是您在轻轻地呼唤,让我离您近一点,再近一点?</p> <p class="ql-block"> 陡峭的石径直入山林,盘旋的山路幽静蜿蜒。艳丽的红籽点染着山林的画布,娴雅的野菊开满了您走过的小路。“山合处,仅通人行,如关;而水声淙淙,如敲金石。”这是否便是您于五百年前追寻的“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那时的您是否早已将这山水画卷在心中勾勒,是否只为“道存而诚立,推而措诸天下”而毫无怨言翻山越岭?</p> <p class="ql-block"> 探寻着您走过的路,寻找着您与乌豆对弈的禅台,那长满了青色苔藓的石阶,是不是您沉淀的思绪?那布满路径的松叶,可是您遗留的笔端?</p><p class="ql-block"> 五百年了,您的书院已在岁月的河流里变成了葱郁的山林。五百年了,您的书院已在时光的刻度里变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记忆。在这沉淀了您深厚情感的山林里,我如小松鼠般轻轻穿越,唯恐惊了您幽林闲居,信游步履。在这埋藏了您博通经籍的土壤中,我像一只蜻蜓在细细聆听,唯恐放过了您在书院旁的轻踏行吟,朗朗书声。此时能问先生:可曾悔过“乞斥奸佞,以全君德”所带来的伤痕累累?</p> <p class="ql-block"> 走在您栽植的树间,我在您的思绪里摇曳,顺着您挥洒的笔端,我在您的故事里徜徉。此时能问先生:可曾怨过“言辞凿凿几千言,庭杖鲜血君不明”?</p> <p class="ql-block"> 是否是您累了,所以才有了“苍松发响如涛,修竹森列如戟”“四时云气依附山木,如盖如练,如素衣卷舒聚散之民态”“置经书子史四科书籍于堂之壁,为四柜贮之,供诸生诵读,俾来学共览焉”的白云书院?是否是您放还放不下心中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梦想,所以才有了“置经书子史四科书籍于堂之壁,为四柜贮之,供诸生诵读,俾来学共览焉的白云书院?”</p> <p class="ql-block"> 立于那身披沧桑,威武依旧的石狮下,依于记载您功绩的石碑前,我仿佛看见一位白衣清风、广袖轻挥的文人,带着宁静,携着平和,踏着白云,翩翩而至,那是您么?</p> <p class="ql-block"> 此时的阳光正好,我却彳亍于您的故居。在那用青石铺就的院落,那纵横交错的木柱可是您那不屈的脊梁?那深陷于地的青石可是您高洁的风骨?那挂于蓝天白云下的日月同辉,可是您渴望已久的河清海晏?</p> <p class="ql-block"> 温暖的阳光,用您的笔端将你故乡的小河、山峦晕染;金黄的落叶,在用您的步履行走在通往远方的路上。看着渐行渐远的您,心中涌上一份浓浓的眷恋。想问先生,是否有白云之处,皆能望见您,是否真的“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p> <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最后的渔夫、七月、蝴蝶仙子、新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