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收藏入门

籍金精舍主人

<p class="ql-block">刚才(2023、2、15)看了一下圈里某些泉友的藏品,得出两个字:堪忧!其名誉品、稀缺品,都是假币。</p><p class="ql-block">藏品鉴别古钱币真伪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一个小小的钱币看明白了,青铜器的鉴定也就大体掌握了。见一斑而窥全豹,识一物而知兴衰。</p> <p class="ql-block">清代以前的古钱币存世量极大,而且年年有出土,花样又繁多,很适合普通收藏者的口味。</p> <p class="ql-block">古钱的珍稀不以久远年代记,而以存世多寡与艺术价值来算。秦朝的四铢半两,与清末光绪通宝等值。有些古钱的珍稀演变很有些意思, "孝建四铢"在道光之前非常稀少,当时一枚价值两万钱,道光年间常州出土一缸,价格立降,但此后再没出土,价格又升了上来。</p> <p class="ql-block">  "太清丰乐"在2002年前存世稀少,每枚要价3000-5000元,当时国内有位藏家手有一品,泉友给其4000不售,结果不久南方建筑工人在挖地基时挖出两千余枚太清丰乐钱币,价格立降,低时青岛卖到150元,后来此钱币市场消化完毕,价格又开始回升,多至数千元。 </p> <p class="ql-block">收藏古钱币,必须与实物相对照加以考证。如果仅纸上谈兵,按图索骥来收藏,那很快就会全军覆没。现在大批量的假币摆在地摊上,对初入行者来说打眼是经常的事。要不断丰富历史文化及专业知识,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鉴别真伪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古钱币钱文流畅,做工自然,表面一般呈黑褐色,有光泽,也有褐色、暗红色、橙黄色等各种色彩。出土古币表面氧化严重,有铜锈和银白色的氧化层。</p> <p class="ql-block">一般来讲,伪币常常有挖刻痕迹,无光泽与铜锈,经过有化学药品腐蚀,颜色有一种人工伪造的不自然感。真钱的锈与铜质结合在一起,所谓“锈色入骨”,不易脱落。伪钱的锈浮在表面,容易脱落。并且脏、污不堪,不自然。</p> <p class="ql-block">古钱币文字往往带有独特的地方色彩,特别是汉唐以来,官方铸币,面文多为书法家及皇帝书写,具有独特的文字风格。如西汉曹喜悬针篆“货布”、“货泉”;唐代欧阳询的“开元通宝”;徽宗赵佶的“大观通宝”、“崇宁通宝”;北宋苏轼的“元祐通宝”;金朝党怀英的“泰和通宝”等,都是古朴庄严、工整秀丽,文字佳作。</p> <p class="ql-block">因此掌握文字的气息、神韵是鉴别古钱币的关键之一。伪品因为是摹仿别人的,常常处处小心,手法极不自然,牵强做作,文字神韵自然大打折扣。</p> <p class="ql-block">古钱币因年代久远,没有新铜的火气,铜质氧化后,没有清脆声。而新铸的假钱,轻敲时往往会发出一种清脆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此外有一种打制的伪币,是取两片薄铜片粘合而成,粘合处堆一层伪锈以掩盖缝隙,这种钱币轻击后会发出哑声。真钱币因年代久远,内部成分发生变化,所以一般重量会减轻,用手拈一拈,即可从轻重方面加以辨别。</p> <p class="ql-block">  平时可以收集普品,多看锈色、文字,看的多了,就对古钱币有了感性认识。</p> <p class="ql-block">普品看多了,对锈色就会有个大体的认识。下一步就是找个好老师,互相切磋进步。</p> <p class="ql-block">总之,收藏古钱币,必须接触实物,这是登堂入室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不要总想天上掉馅饼,总想追求大珍品、名誉品。目前钱币作伪手法极高,红斑绿绣都能作出来,近二十年来的作伪远超历代。</p> <p class="ql-block">一分价钱,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捡漏的心态绝对要不得。抱着平常心,慢慢接触这门学问。</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收藏行程上,会越来越有感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