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读《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阮小敏

<p class="ql-block">  从网上购得《中国古典诗词感发》,自河北辗转多个物流中心,手机上一条红色线路上的动点不断地靠近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在一本书未读毕之际,新的书又寄至,会让我产生一种急迫感,提醒自己该抓紧时间,加快阅读的进度了。可是读古诗词有关的书,进度真的快不起来,欣赏古诗词是我的短板,因为有许多的典故不知什么意思,声韵平仄一点基础也没有。但还是硬着头皮,用手机查找一些需要补充的诗句,以及一些解释,读起了顾随的《中国古典诗词感发》,意在获取一点古诗词的知识,学些许古诗词的鉴赏能力。</p><p class="ql-block"> 天色日暮,山河已秋。</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暮秋至,满山都是火红的枫叶,满街又是清新的桂花。</p><p class="ql-block"> 在深秋的凉风中,桂花的香味显得格外清冽芬芳,夜晚的有氧快走成为一种享受。在那么一瞬间,秋色璀璨,令人惊艳。在这诗意的日子读《中国古典诗词感发》,显得特别有韵味,特别有诗词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  我一直认为读书与看书其程度是不同的。学生课余,为了不让他们追逐吵闹,有点事可做,便会说,“你们自己看书。”这里没有太多的要求,看书只是消遣,度过一段无事可做的时光。读书,需要逐字逐句,发出声去看,看过能留下一些想法,有目的性去看,读一本书。看书我很少用这个词,喜欢用阅读,或者读书,因为我不明白的地方,会用笔尖点着,一字一句地读出声来,加深印象,进而能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顾随的《中国古典诗词感发》尤其需要读,在读的过程真正体悟到古诗词中每个字的韵味,把自己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之中。</p><p class="ql-block"> 古诗有大自在,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有静有动,有勃勃的生气,气象万千。学习古诗不能浮于表面的背诵,而应往高处看,往深处想。一次读不懂,两次记不住,三次体会不了妙处,那就咬文嚼字,读上十遍诗人的文采、美的光彩大概会从诗里透出。</p> <p class="ql-block">  世上有许多事不许明说,只许懂得。唐诗亦是不能讲解其中的妙处,唯有自己去读去悟其中的味道。如摩诘的调和,太白的仙气,杜甫的力气。读唐诗哪能轻而易举参透韵味,平时语文教师解读唐诗,仅是照本宣科,教参怎么说就怎么教,不能自己去反复诵读,读出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过往印象,这是阅读的匮乏,功夫的欠缺,不能让文学重生,复活。与诗人隔着心,为考试而教学,而心中不欢喜,勉强讲解,如何有生气?</p><p class="ql-block"> 读书需要真正地品尝其滋味,文学家、诗人的生活与常人不同,他们是寂寞的,但他们对人生是深入咀嚼,同时又充满幻想。人有幻想,生活才不单调俗气,幻想为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使生活变得灿烂起来。读诗需要沉下去研究、品读,不可拾人牙慧,滔滔不绝讲别人的感发。像诗人一般用心去观察,学习诗人抓住事物的美感,读出自己的感知。</p> <p class="ql-block">  诗人写诗,是从大自然中得到高尚的情趣、伟大的力量。因此,我们读古诗也要打开心扉,让大自然进入我们的眼里、心里。读书要调和,青年时要勤思考,而老年时则要活泼开放。我们即使写不来诗,但可以把生活过成诗一样;做不了诗人,但心中要有诗。品味诗人记事的锤炼,客观地表达;想象诗人抒情的酝酿,主观的外露。</p><p class="ql-block"> 诗人在生活中,似乎都才大而不近人情,可是读他们的诗却有大同情,充满了人情味,让人又是可以亲近的。因此读诗要懂得人情,对一切事物都有感情。诗人也是热爱生活的,把根扎入生活,让幻想之花炫烂多姿。</p> <p class="ql-block">  人生很长,长到你跌倒可以再爬起来;人生很短,短到你没时间去勉强自己。</p><p class="ql-block">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p><p class="ql-block">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听顾随老师讲讲诗古诗的感想,是何其幸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