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食记

黄杨树

<p class="ql-block">原创散文 《<b>寻食记》</b></p><p class="ql-block"><b> 张卫军</b></p><p class="ql-block"> 过山车式的降温,将暖融融的秋,一下子推进了冬的怀抱,冷意撒在十一月的清晨,几公里的健走微微驱走了些许的寒风,口舌的奢望给馋虫有了一点理由,走,寻食去。 </p><p class="ql-block"> 内心有一个想法一直没有达成,心心念念要品味一下被媒体和某些专业人士评为南通地标美食的“曹公面”,感觉一下家乡别致的舌尖幸福,可找遍通城、找了很久也没有寻到,后来依然是媒体报道南通久负盛名的顺华楼包子店将要传承,馋鬼的内心很是激动,追寻到顺华楼,依然扫兴,包子店柜台曰:要过一段时间,无奈只有压制住流淌的馋液,将“曹公面”包扎严了,放在了心扉的一角。</p><p class="ql-block"> 心的澎湃有时是忽然的,宛若装满玫瑰花的瓶子,一旦打开,自然而然的就会散发出香味,而对“曹公面”的心心念念,在这个初冬的清晨,就这么随着健走后的愉悦随心随意的跳跃了出来,走,去顺华楼包子店。距离上次询问似乎已经有了大半年之久,时间的长河说长不长,但也不短了,应该可以见到“曹公面”的真面貌了,脚随心动走向了顺华楼。</p><p class="ql-block"> 进了包子店,蒸笼云腾着暖暖的热气,而心有所属的我对包子的香全然不顾,一个劲地站在包子店的价目表下张着一双浑浊的老花眼,使劲寻找久未谋面的“曹公面”,一遍,一遍,又一遍,跳过了大肠面、黄鱼面、青椒肉丝面……“曹公面”依然不见,罢了,罢了,或许“曹公面”的的确确是一道常人难见的精品,对我等市井草民恍如空中楼阁、蓬莱仙境,只能想而不能与汝相见以生,由此也对如今的选优和所谓的十大美食推选有了些许的疑问,到底有没有美食“曹公面”?</p><p class="ql-block"> 还好,顺华楼是南通一家比较有名气的老店,大肉包也是一绝,眼睛四下扫描过去,舌尖的馋液好像也多了起来,突然发现一块金黄色的铜牌,上写:江苏名优小吃——豆腐脑,嘿,豆腐脑可是小时候记忆最深的美味,嫩滑、嫩滑的豆酯如同夜梦中的琼脂,一直都很迷恋它细腻、纯白的样子和滋润、爽滑的口感,当然还有那绵厚醇美的豆香,入口即与灵魂融合,美不胜收,尤其是孩童时期,在古城扬州街头,路灯下挑着的暖炉担子,头发没有几根的老板,巴掌大小小的瓷碗,撒上几滴香油和青葱,几乎就让少不知事的孩童进入最快乐的幸福之中。 </p><p class="ql-block"> 能被评为江苏名优小吃的顺华楼的豆腐脑,会是咋样的存在,会比记忆深处小时候的味道会更美吗,毫不迟疑地点了这道美食。时代变迁了,小时候一两分钱的小碗豆腐脑,当下是六块钱一份,想想也是,毕竟岁月走了数十年,昔日胎毛柔软的孩童已是花甲老人,物价上涨是必然。 在柜台取了一个刻着13的铜牌,服务员说你找个位置坐下,豆腐脑好了会送过来。非常听话的寻了一张八仙桌静静地等候,眼眸扫着厅堂的四处,鼻腔享受着隔壁桌上徐徐传来的包子和葱油拌面以及其他美味的香,以等候美味的快乐驱走室外的丝丝寒意。</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服务员将一碗豆腐脑送上桌,或许用锅更准确,藤编的篮内端坐着黑黑的七寸砂锅,白白嫩嫩的豆腐脑在青翠娇媚的香菜、油亮金黄的油条和蛋皮丝的陪同下,仙气飘飘地来到眼前。美哉,妙哉,真不亏江苏名优小吃的名号,就从一个手工藤编和黑色砂锅的摆设,无疑让美味添了更多的视角之美,而我的感觉从孩童巷子街头的寻常日子走进了惬意的花甲时光,沙锅也是大大的,七寸,回忆起来小时候的豆腐脑碗太小,就那么一骨碌由唇入口再过舌尖再进去肠胃,还没怎么感觉,就没了。而顺华楼的砂锅豆腐脑,却是要用勺子挖很多、很多次,就像挖掘不尽的宝库,由浅及深,一小勺过去,砂锅一点也不见浅,丝丝缕缕的暖、丝丝缕缕的香,勺子喂入口腔的过程又是极其享受的过程,热得发烫的豆腐脑,嫩滑如玉,入口腔爽爽的、温婉的,再配上一小段或者说是一小块油条,柔滑中又有了香脆,真的很美、很美。 </p><p class="ql-block"> 静静地用勺子轻轻挖,静静地细细品味,似乎也有了一点诗意,“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旋转磨上流琼液,煮月铛中滚雪花”古人对豆腐脑的描写是形态的、色彩的,是形象思维,而我面前的豆腐脑是真实的存在,色的美、食的美、回味无穷的美,温润如玉的白嫩,漂浮的香菜叶春天一样的青翠,透出油香的油条穿梭其中,再有顺华楼盛放豆腐脑的讲究器皿,更将普通平常的一道早餐小食,腾越到缥缈的高处,将初冬的习习寒意撵得很远、很远。 </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存在都是暖暖的,幸福快乐的,没有多大出息的我在吞食这锅豆腐脑的惬意中似乎有了些许醉意。 </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