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新造的“老渔村”(散文)

安琪大杨1983

<p class="ql-block"> 那座新造的“老渔村”</p><p class="ql-block"> (散文)</p><p class="ql-block"> 早两天妻子告诉我说好友嫁女,毛毛请几家好友在“老渔村”一聚,以示祝贺。听后,一阵高兴。因嫁女者是好友,被邀几家也是往来多年较为密切的友人,自然,内心愉悦,欣然受邀,而且还有些急不可待。</p><p class="ql-block"> 今天一早,简单准备后便驱车前往,经半个多小时,行二十多公里便到达目的地“老渔村”。说为一“村”,实为一小酒家。占地面积二十来亩,据说才建半年之久。但目睹一切,如同百年一般,给人一些“苍老”的感觉。这“老渔村”座落在长沙市天心区与湘潭的交界处的湘江之滨,她背靠市郊的大片蔬菜基地,面向湘江的芭西洲。如果天晴,站在大堤上放眼西望,岳麓山的南尾清晰可见。而今天寒雨,烟雨朦朦,江面与远山,一切锁在了烟雨之中,好一幅江南的寒雨烟雨图。</p><p class="ql-block"> 因为新建,对“老渔村”充满稀奇,想探过究竟。泊好车,向“老渔村”走去。行至“老门”,被石垒的门墙酒家牌所吸引。店牌与入门都很小,还有些“破烂”。心想,这荒郊野岭,其貌不扬,能引来宾客,真会有“酒香不怕巷子深”之奇效?心里一阵犯疑。等出示健康码,入得小门,一条不起眼的小道,把你引进了“渔村”。左边是一条溪水从几米高的人造小坡流下,由此形成的小瀑,发出了“唏唏”的流水声,似如一“歌女”在低声轻吟着一支迎宾曲,使人亲切。那人造轻雾,又像是薄如蝉翼的纱巾披在了这位美丽“歌女”的头上,似有非有,很有些神密。溪水之下,便是一囗十余亩的大塘,依塘而建着二十余栋的“破败”旧房。顺着左边小道拾階而下,道的左边是菜地,右边是塘。菜地里的蔬菜绿油油,看了便想到它入口后的新鲜与可口。右边塘面,塘水清清,岸柳依依。塘中几条小渔船停泊在几处芦州小岛,岛上几架渔网,再现着当年渔民的生活场景,使人想起了“渔歌互答”的桃花仙境。顺道前行,便是“老渔村”的“闹市”中心。这里有长沙弹唱的戏台,一位身着唐装的艺人,怀抱一把月琴,边弹边唱着一支古老的歌谣。道的两边是长沙风味小吃摊,臭豆腐、羊肉串、糖油粑粑、油条、油饼与泡菜。整个巷子,虽无叫卖声,但香气扑鼻,引得前来的食客,连连咽下口腔里欲出的口水。过了“小吃街”,便是渔民居舍,茅草屋顶的旧舍,青瓦木壁的楼房。石磨、旧罐,习武的刀叉与梅花桩。农田里的犁、耙,收稻的风车、抗旱的脚踏水车,纺线车,织布机,织网架,修整的小渔船和木质结构的渔民活动台等等,是应有尽有,把个旧时渔村渔民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地还原在宾客眼前。我由衷地感叹,如今的商人真会寻找商机,把个已经成为“历史”的过旧拿来,以实物讲叙故事,用“土菜”招待客人,还给长沙市民带来一个新的旅游景点,真是一举多得。这个商人了不起,是位懂历史,抓商机的“儒商”之人,而这个“老渔村”也确实是个值得一叙说的小酒家。</p><p class="ql-block"> 庆祝友人女儿新婚喜宴时间已到,我们入得包厢,一看,真是内外两重天。高档的瓷器餐具,乌鸡木的桌椅,吊灯与壁灯呼应,使得厅内灯火辉煌,给人热烈之感。以鱼为主的佳肴,一碟碟时令蔬菜,一盘盘长沙传统小吃,看出主人毛毛夫妇的用心与热情。那香气四溢的墨鱼汤、那浇着琥珀色汤汁的红烧桂鱼仔、那雪白的“浪里刁”、那色味浓烈的“红烧鸡丁”、那长沙名菜辣椒炒肉、那酸萝卜、红菜苔、重阳菌,再加米发糕、穿眼油粑粑,琳琅满目,满口留香。一对新人,男才女貌,使我们长者祝福不断。我们久不相见的友人之间,也是频频举杯,互致问侯,祝愿身体安康,也共同祝愿祖国的强盛太平。</p><p class="ql-block"> 散过宴席,我乘兴来到湘江大堤,看着北去的湘江水,回忆起党的十八大以来,祖国的山水,在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不光是山绿水清天蓝。更重要的是,人们过去的那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关念改变。如今渔民上岸,不再以打渔为生。他们在政府的帮助下上岸务工务农,成为了新型的市民与郊农,成为城市的建设者。这个“老渔村”,就是渔民转型的最好范例,也是“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的见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O二一年十一月二十日于长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