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公园~【钱氏宗祠】【宋教仁墓】

劉宏輝

<p class="ql-block">闸北公园</p><p class="ql-block">地处上海市静安区,西临共和新路,南沿洛川东路。东至平型关路,北近延长路。</p> <p class="ql-block">闸北钱氏宗祠建于1918年,系杭州旅沪钱氏三兄弟出资五万两银子建造。踏过一座小石桥,古朴的钱氏宗祠便展现在眼前了。整个建筑砖木结构,黛色屋檐,白色墙上布以镂窗,青砖砌就的门楼,上书“钱氏宗祠”四个石刻大字。比字更引人注目的,是上下左右四幅栩栩如生的砖雕。门楼正面:“钱氏宗祠”四个大字居中,环绕四周的是四幅精致的砖雕。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为工具,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艺术手法精制而成,砖雕非常完整,除了下面的一幅砖雕上一个人物的头没有之外,其他的都是齐全的。所塑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钱氏宗姓在中国赫赫有名,自唐末五代吴越国以来至今,钱氏族系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时至今日,人们耳熟能详的当代钱姓名人就数不胜数: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穆、钱钟书、钱玄同等等。无独有偶,宋人编的《百家姓》中,“赵钱孙李...”——钱姓居然位置在列皇帝姓氏之后的第二位,绝非偶然。此钱氏宗祠虽为私家祠堂,可其间的祭祀内容,却与杭州西湖畔的钱王庙完全雷同,只是规模不同而已。</p> <p class="ql-block">宋教仁墓是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国民主宪政之父、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主要缔造者宋教仁先生之墓,建于1924年6月。2021年3月11日,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民主革命的先驱宋教仁,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882年生,1904年与黄兴、陈天华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策动起义未遂,流亡日本。1905年在日本参加同盟会,1910年在上海主编《民立报》鼓吹革命。</p><p class="ql-block">1911年与谭人凤等在上海组织同盟会中部总舍,任总务干事,策划长江流域起义。</p><p class="ql-block">武昌起义后,协助湖北军政府办理外交,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院长。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p><p class="ql-block">宋教仁坐像底座正面刻“渔父”两字,系章太炎篆文。</p> <p class="ql-block">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宋教仁任法制局局长。同年3月,任唐绍仪内阁农林总长,但不久即辞职。</p><p class="ql-block">后来他以同盟会为基础,吸收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等,组成中国国民党,当选理事,代孙中山主持党务。</p><p class="ql-block">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当时有“内阁总理非宋莫属”之说,因此被袁世凯视为眼中钉。</p><p class="ql-block">1913年初,宋教仁南下发表竞选演说,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制定民主宪法,反对独裁,使袁世凯更为恼火和惊恐,于是便密谋对宋下毒手,制造震惊海内外的“宋教仁血案”。</p><p class="ql-block">1913年3月20日晚10时许,宋教仁正准备启程北上,在沪宁铁路上海站遇刺。当时腰部中弹急送沪宁铁路医院。宋即授意黄兴代拟致袁世凯电,请确立宪法,保障民权。</p><p class="ql-block">次日,袁世凯电复假意慰问,并下令“限期破案”,“依法重惩”。不料因伤势过重,宋教仁于22日凌晨4时27分不治身亡。</p><p class="ql-block">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3月24日,两租界捕房捕获凶手武士英,搜获密谋刺宋的确凿证据,查明此案是袁世凯通过国务总理赵秉钧所干的。一个月后,案犯武士英暴死在狱中。</p><p class="ql-block">事后,宋案证据通过报刊公布于众,舆论哗然。4月26日孙中山从日本抵达上海,在党内急商对策。</p><p class="ql-block">6月25日,德国驻华大使照会外交部,拒绝引渡宋案要犯洪述祖。于是,孙中山只得作二次革命的打算。</p><p class="ql-block">宋教仁遇刺身亡,后来有谭人凤等为他建墓。墓就建于今之宋教仁墓处。陵墓占地约9亩。</p> <p class="ql-block">背面刻铭文,系于右任所书:“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记?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为曲笔乎?曲笔天诛。于乎!九泉之泪,天下之血。老友之笔,贼人之铁!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铭诸心肝,质诸天地。”</p> <p class="ql-block">墓形为半圆形,墓的顶上有雕塑,雄鹰展翅,爪子踩蛇,意示惩恶扬善,壮志凌云,甚有纪念性。墓前有宋教仁坐像,左手持书本,右手托腮。</p><p class="ql-block">坐像下有大理石基座,上刻“渔父”(宋教仁号)二字,系章炳麟手笔。其后部还有于右任题字。总的说,墓与雕塑两者构图完整,比例恰当,和谐得体。但可惜此墓在“文革”期间全部被毁。</p><p class="ql-block">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按原样重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