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教研】携手共进促成长  稳行致远教研路

余香

<h3 style="text-align: right">——文昌中学第三周教研活动</h3> “教无涯,研不止”教和研是教学的双翼,是学校赖以发展的源泉,是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文昌中学听评课教研活动进入第三周。本周虽然进行了中段考试,但是教师的教研热情依然不减,大家在考试过后携手共进教研,使教研活动稳步前行。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01 数 学 组</b></font></h1> 11月15日下午,九年级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刘菲菲、邵明月老师的听评课活动。第一节课是刘老师在九七班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第二节课是邵老师在九八班的《特殊三角函数值》。<br> 刘菲菲自评:本节课是授新课,通过复习引入、新知探究、例题讲解、新知小测,课堂小结的形式进行。整个课堂贯彻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助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巩固新知,在课堂上提问多个学生,提问面广,抓住学生注意力。 邵明月自评:本节课授新课,在复习三角函数定义、性质的基础上引入特殊三角函数值,通过学生预习、小组合作、老师精讲推导出特殊三角函数值,再由学生观察发现特殊值的规律,帮助学生记忆。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特殊值。 张永祥:上课多次提问学生,提问面广,增加学生课堂积极性。<br> 郭灵美:两位老师都是授新课,巧妙通过复习引入新知,注重新知的巩固和练习。<br> 郎桂玲:两个班级上课状态不错,学生注意力集中,老师注重课堂调节。<br> 备课组长总结:今天九八班学生在做题时出现数与数相乘用点表示乘法,这是不规范的。通过翻看七年级课本,字母与字母、字母与数之间的相乘都可以用点表示乘法,但是数与数的乘法只能用乘法符号表示,不能用点。每一次听课都是一种成长。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02 语 文 组</font></b></h1> 七年级:<br> 11月18日下午,七年级语文组认真观摩了邢凌静和张菲的课堂,两位老师准备充分,期中考试刚一结束,就加快推进下一阶段教学任务,敬业精神可见一斑。 邢老师课互评:<br> 尚玲翼:目标分层 , 层层递进<br> 崔巍:规范答题,精神与现实联系,紧密结合文本<br> 王彩云:条理清晰 语速有点快,问题可换成“谁还有不同意见”<br> 明长霞:“读”贯穿始终,问题设计目的性很强,训练考点到位,缺乏亲和力,领着学生学,引导到位<br> 张菲:“读”设计很好<br> 李云霞:思路清晰,拓展很好<br> 耿晓静:思路清晰,层层推进,能突出文体特点更好。张老师课互评:<br> 李云霞:知识储备丰富,应用灵活<br> 邢凌静:分析人物形象详细<br> 明长霞:应突出小说的文学性。记叙文六要素应合理使用。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文本更好。<br> 王彩云:去文中学习生字词,很好。老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到位更好。<br> 崔巍:字词学习扎实<br> 尚玲翼:字音给孩子确定答案更好 耿晓静:释题环节很到位。立足文体,吃透教材,继续加油。<br> 教研的过程是全体语文组迅速成长的过程,通过教研,我们七年级语文定会越来越好! 九年级: <br> 11月18日,李振英九三班《江城子密州出猎》,梁玉翠九五班《古诗三首》。<br> 李振英自评:本堂课在“文如其人,依文解意,据情品文”的整体框架的引导下,让学生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在朗读及对照注释的译读中了解词作所写的事、景、情,并依据词作的内容和情感,再细细鉴赏品味,以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梁玉翠自评: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词的形式,并找出三首词的共同点,进一步体会三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评: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03 英 语 组</font></b></h1> 九年级:<br> 11月16日下午,九年级全体英语老师认真听了高云和孟祥菊两位教师作的课。课后,我们英语组认真进行了评课,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高云:教师准备充分,通过视频导入新课,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呈现新课,学生对所讲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跟读,自读,小组合作,学生对所学句型能够掌的练习。<br> 孟祥菊:本节课主要讲解关于巨石阵的说明文,老师情绪饱满,热情高昂,课堂高效,与学生配合默契。老师讲解知识点细致认真,让学生之间翻译,造句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总体来说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在课堂中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通过对教材的整合,让学生通过泛读、精读、小组合作、反馈等环节将所学内容层层推进,使所讲内容环环相扣,把教材重点、易错点展示给了学生,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备课组总结:两位老师都进行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对知识点的训练和试题的反馈帮学生打牢了基础,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能力。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04 政 史 地 组</font></b></h1> 九年级:为响应学校冬季听评课教研活动,政史地组积极行动起来,踊跃报课。九年级虽然面临赶课的压力,亦不甘落后。本周二上午第一节和第二节秀萍和王素凤老师先后在九一班和九五班作公开课,九年级全体政史教师按时听课,课后进行了较全面客观的评课。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王秀萍:《俄国的改革》</div>评价:<br> 1.精心备课,采用多媒体教学<br>抓住重点和难点,课堂组织有序。<br> 2.突出了学科特点,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论从史出,史论结合。<br> 3.可以适当的板书,更加突出重点和形成知识网络。<br> 4.普通话有待加强(课堂中普通话和方言转换自如)<br>课堂秩序井然,学生有积极性。 王素凤:《促进民族团结》<br> 1.准备充分,胸有成竹,体现了老教师的学科驾驭能力。<br> 2.注重知识网络的构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br> 3.注重新旧知识点的衔接和联系<br> 4.讲练结合,及时反馈。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05 理 化 生 组</font></b></h1> 九年级:2021年11月16日上午第一节,九年级全体理化老师在九(11)班认真观摩了宋大丑老师所作的公开课——《欧姆的定律应用》。这是一节习题课,在宋老师幽默风趣语言的带动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圆满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参与度很高,学生黑板前展示,学生同桌和小组内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最后练习了师大附中的一道习题,将本节课升华。 上午第二节,九年级全体理化老师继续在九(11)班观摩了王菊新老师作的公开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王老师从复习引入,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按部就班的讲课,而是打乱顺序重新将教材整合,先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再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将本来比较凌乱的一节内容较多的课,条理清晰的给孩子们呈现出来。实验部分采用演示和播放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整节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条理清晰,时间安排合理,在学习新课的同时,自始自终在不断的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 九年级理化教研组听完两节课后,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评课活动! 我们始终相信,“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时光清浅,岁月如歌。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携行,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学生

教研

老师

课堂

九年

评课

新知

本节

七年级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