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值守在温暖的路口</p><p class="ql-block"> 题记:记录不是为了炫耀,只愿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一点温暖和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才刚进入11月,新冠疫情卷土重来,且来势汹汹,疫情从最初铅山葛仙山阳性确诊1例, 到信州、广信相继出现两位数病例,短短十天时间,让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倍感寒冬的凛冽。11月7日,中心城区被迫封城,城市按下暂停键是实践证明了的战胜疫情的唯一办法。停下,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奔跑。</p><p class="ql-block"> 足不能出户的日子,我和所有人一样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在不断更新着的微信信息里,我看到了上饶,我们这座城市的不屈、英勇和善良,无所畏惧的医护天使、无坚不摧的公安干警、无处不在的志愿者、无所不能的社区干部。。。。。。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们,用行动为身陷困难的城市注入能量,让每一位担心犯愁的上饶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还有我的亲人、我的同事、我的朋友、我的同学,这些熟悉而亲切的志愿者身影(请原谅我没有点你们的名字,但你们所有的付出我都看到了,感动到了),时刻在召唤着我的加入,让我热血澎湃。</p><p class="ql-block"> 11月17日上午,我第三次来到社区,终于找到了社区干部,当志愿者手续简单,表明意愿、填报手机、加入微信群,我就是三里亭社区第16位卡口值守志愿者。初步了解,我们这个社区有八个卡口,市、区两级单位380多名中共党员和非中共党员志愿者16名,每天四班24小时分段值守,每班2人6小时。下午就收到卡点负责人炫炫的微信:“明晚6:00-12:00值守东新巷卡口,可否?”,我立即回复:“好!”</p><p class="ql-block"> 能这么快接到任务让我有点小小的兴奋。下午刷微信,看到了同事写的微文《守卡不易》,记录了值守卡口的苦辣酸甜,还是让我有了一点点担心,辛苦肯定没问题,但万一。。。。。。但如果。。。。。。疫情封控之下,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心存压力,极少数人言行过激,需要自己保持一百二十分的耐心,我提前给自己提个醒。</p><p class="ql-block"> 11月18日傍晚5:,30,准备去接班。因为这两天气温低,我特意加穿了一件外套和一条裤子,泡好了一壶茶水。我们家的饭点比较晚,我带了两块饼干当晚饭。还好,因为疫情,儿子女儿学会了烧菜做饭,不用我担心。生活中的磨难总有好的一面。</p><p class="ql-block"> 5:45,提前来到东新巷口,同班的是位小姑娘,比我更早到岗。换上志愿者红背心,就算正式接班。我们单位在月泉社区做志愿服务已经两三年,所以当志愿者不是新鲜事,但第一次在疫情中值守,还是倍感责任在肩。我认真把红背心整理清爽,请上一班的同志帮我们拍了上岗照片,站姿笔挺,精神振奋。</p> <p class="ql-block"> 同班的小姑娘非常优秀,从到岗时间比我还早,就给我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这一定是有责任心的年轻人。果真如我猜想,守卡过程中,礼貌、细致、严谨,我们分站一边,虽然言语甚少,但配合默契。随着夜幕渐浓,原本出入不多的路口更是越来越清冷,我们也有了交流。程雯茜,上饶水业集团的年轻党员,24岁,大学期间就是中共党员,党龄比工龄还早。因为在党建岗位,白天工作任务重,所以特意选择了晚班到社区值守。这样努力的年轻人让我不禁有了共鸣,三十年前,我也曾这样怀揣理想走向工作岗位,也曾不知疲倦、以苦为荣。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成功的要素里,努力从不缺席。小程特别好学,我们交流了怎样提高写作能力,我把自己一些成长过程中的体会分享给她,技巧有之,鼓励更多。小程不时拿手机记下来,更像我当年求教我的前辈一样。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大深情勉励学子们,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我真心希望也坚信不疑眼前这位年轻人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有一个锦绣光明的前程。</p><p class="ql-block"> 寒夜里六个小时的值守,其实还是挺辛苦的。但之所以用“值守在温暖的路口”为题来记录,是因为,在这个路口,我亲眼看到了普通劳动者辛勤工作的状态;在这个路口,我真切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尊重、理解和关怀。寒风中的一幕幕场景,就像一根一根加入的柴火,让火种永不熄灭,越烧越旺,与抗疫一线的奋斗遥相呼应,让每一位在艰难中的前行者都无所畏惧,看见光明,感到温暖。而这份温暖,同样教育了我,感动了我,我为能生活在这个普通有爱的社区,能生活在这座““崇信、创造、通达、向上”的城市而感到幸福。有了这样的温暖和爱,我们就一定能战胜疫情,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和挑战!</p> <p class="ql-block">镜头一:劝返。</p><p class="ql-block"> “您好,您这么晚出去有事吗?”</p><p class="ql-block"> “我在家实在憋得慌,想去超市买点东西。”</p><p class="ql-block"> “哦,宅在家里确实也蛮辛苦的。我们已经连续三次全员核酸都是阴性了,大家再坚持一下,相信解封的日子很快就会来临。”</p><p class="ql-block"> “那就好了,天天盼着解封呀”</p><p class="ql-block"> “那,您看,这么晚了,今天就不出去了?”</p><p class="ql-block"> 青年男子极短暂的迟疑。“好吧,那我回去”</p><p class="ql-block"> “谢谢,谢谢”。</p><p class="ql-block"> 虽然住在三里亭社区二十年,但城市生活不同于老家村庄,平日里就算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也不见得认识,更体会不到邻里之间能打动人的地方。但当风雨来袭时,我觉得我们的市民还是明事理、顾大局的,大家都多了一份命运与共、休戚与共的责任感,都自觉地收敛了自己的个性、释放了更多的宽容和善意。简单的三两句话,一个微笑,都还没来得及用上准备好的耐心,就把问题解决了。就好像高考最后的大题目,本以为要绞尽脑汁,一番恶战,结果发现是送分题,你是该有庆幸感还是失落感呢?哈哈。。。。。。三里亭,多有诗意的名字,“记年时、人人何处,长亭曾共杯酒。酒阑归去行人远,折不尽长亭柳”。古今往来,纵使亭有千千万,情生万千千,我想,也不及我三里亭“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有人间烟火,有邻里情怀。</p> <p class="ql-block">镜头二:外卖小哥</p><p class="ql-block"> 巷子口设有中国铁塔公司建的充电箱。外卖小哥每天都奔波于城市的大街小巷,电瓶车是他们的交通工具,电瓶一般只能用2个小时,充电箱就是补给站,方便小哥们及时快捷更换电瓶。</p><p class="ql-block"> 晚上,进出卡口最频繁的是外卖小哥。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很多家庭特别是年轻人点餐、买水果、买药等等都依靠他们。急匆匆而来又急匆匆而去的小哥们总让我想起永不疲惫的蜜蜂,为了城市的运转、老百姓的生活,每天都在奔波。对他们来说,时间是金钱、是效率,但在关键时刻,他们又总能放下小我,成就大我,把个人放在一边,更加关注整个社会,彰显了当代青年向阳而生、奋斗担当的精神。因为他们装备、衣着容易辨识,且更换电瓶就在路口,为了给他们节约哪怕一分钟的时间,我们都不要求他们重复出示健康码、行程码,而这样小小的方便,每一位小哥都无一例外地报之以微笑。走出路口的时候,我都想嘱咐一句“路上小心”,然后看着他们很快就消失在夜幕中,还是有心疼。平时自己从没有点过外卖,也就没有关注过小哥们,但今晚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他们,知道即使再寒冷的夜里,小哥们也要工作到凌晨3、4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一样的年轻人,没有坚定的意志和精神,如何能坚持这份异常艰苦的职业?每一位靠自己劳动获取价值的人都值得尊敬,小哥们,我在心里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镜头三:医生和社区干部</p><p class="ql-block"> 晚上10:30左右,卡口先后出去了两个人,一位是市立医院女医生,一位是社区干部。两人都主动出示健康码和工作证明。女医生告诉我们,医院有急诊,社区干部告诉我们,要马上赶到街道开会。疫情中,如果要说最苦最累最高危的职业莫过于这两个,一个白衣执甲,一个服务万家。“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甘苦、夷险,他们尝的最多。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说“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我想说,这挺身而出的勇士们,广大医护人员和社区干部就在冲锋的最前面。我去年曾经写了《在灾难面前》,主要记录疾控中心朱琳同志。她比我年龄还大,前些天我与朱琳通电话,电话中她告诉我,从11月初开始,因为上饶身处疫情震中,检测任务比去年几何倍数的加重,几乎是通宵通宵地连轴干。其实我不想和她电话,每次电话后我都忍不住想流眼泪,一是心疼,二是感动,快退休的人了,她从不叫苦,从不退缩,从不拔高,我们眼里的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在她眼里都是本职,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不用再写煽情的话,白衣勇士们,这座美丽的城市一定会记得你们曾经为它的新生拼过,白衣天使永远是人世间最受尊敬的职业。</p> <p class="ql-block"> 而社区干部,我一直认为,他们的辛苦是常态。我在民政部门工作16年,对社区了解多、体会深,近些年,随着各个部门工作下沉,社区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行政职能,特别是这几年上饶创卫、创文活动的开展,社区干部那种忙、那种累,已经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住。疫情来袭,社区是整个城市整个社会运转的最关键,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疫情防控、生活保障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都是大事。我有几个社区干部的微信,家里也有从事社区工作的亲人,知道他们的工作状态,我常开玩笑,社区干部是铁人,拖不跨、磨不烂,而且待遇还不高。所幸,社会总在进步,越来越多的市民理解社区的不易,这么多善解人意的社区居民、热心的志愿者一定会让社区干部们感到欣慰。</p><p class="ql-block"> 两位同志,看着你们走出路口,你们知道吗?我在心里对你们说:辛苦了!你们也要保重身体!感谢你们!</p> <p class="ql-block">镜头四:菜场小贩</p><p class="ql-block"> 晚上10:40分,一位中年妇女骑着电动车过来。我迎上前,妇女赶紧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质证明,哦,原来是八角塘菜市场的卖菜小贩。我问:“这么晚还去干什么?”她答:“刚刚大车拉了菜来,我要赶过去卸菜。这段时间能不能让我多进出几次?”我突然怔住了,不是因为她的回答,也不是她提的要求,而是我突然看到她握在车把上的手,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它绝不是普通女人的手,粗糙、开裂、手指上布满黑色的裂纹,这一定是常年累月劳动而得不到丝毫养护的手。记忆深处,我父亲母亲曾经就是这样的双手。小时候,田间地头,家务农活,从年初忙到年尾,生活的重压让父母从不停歇。那时,我最怕冬天,大蒜、白菜、菠菜、香葱等等,从地里摘出,到水塘里洗去泥土,打点干净,用稻草搓成细绳一把一把绑好,全都靠手,从伸出双手的冰冷刺骨,到僵到没有知觉,就连吃饭筷子都拿不住。常年的劳作,让父母双手伤痕累累。实在受不住,父亲会用胶布剪成手指宽的细条把开裂处胶起来,但胶住了这里,那里又有新的开裂。父母亲就是靠着这样粗糙无比、不知疼痛的双手供养我读书求学、成家立业。</p><p class="ql-block"> 时隔多年,再次看到这样的手,我的心里是有泪花的。底层的老百姓,为了生活,为了生计,为了小孩,为了老人,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他们长不出三头六臂,只有靠不停的奔波辛劳。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劳动赚钱,通过奋斗让家境殷实起来。</p><p class="ql-block"> “天气冷,你慢一点。”我哽咽地说不出话,但愿我这样的一点点关心能让你心头一暖。</p><p class="ql-block">镜头五:亲情</p><p class="ql-block"> 黑暗处,一位年轻人骑着电动车来到巷口,我正想前去查看健康码,他却站在原地没进来。再回头看,两位老人带着小孙女从小区里走出来。“爸爸!”小女孩快速跑向巷口的男子,哦,原来是来接女儿的。爷爷告诉我,儿子儿媳都要上班,疫情停课了,孙女只好放过来带几天。时间长了,孙女又想爸妈了,闹着回家。</p><p class="ql-block"> 奶奶大包小包拎了好几袋。电动车前前后后塞得满满当当。“这包是卤好的牛肉,这包是水果,这包是女儿的衣服…”老人不停地交代儿子,“天冷了,开车要多穿点衣服,回家路上要当心,到家了要电话,平时要小心…”</p><p class="ql-block">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这些叮嘱让我突然想起我自己的母亲。父亲走后三年里,我每个星期都要回家看一次母亲,在一起吃餐饭,每次回来的时候,母亲都会送我到村口,也会这样的叮嘱,五十岁了,母亲还把我当成十五岁。封城以后,这两个星期都不能回去了,母亲一两天就会打电话来,说的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话。但我喜欢听,她的唠叨就是我心里的柔软处。都说,父母的牵挂就是那根看不见的风筝线,无论你走得多远,飞得多高,这根线会永远牵着你,从不断裂。</p><p class="ql-block"> 我走到电动车前,扶了扶小女孩,查看了她的坐姿和位置,“天黑,慢一点”年轻人回我微笑。车子渐行渐远,消失在夜幕之中,而两位老人还站在路口眺望。疫情下的亲情,格外让人动容。</p><p class="ql-block"> 好想给母亲打个电话,问问她被子会不会薄?房间会不会冷?</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值守结束了,用额温枪测了一下体温,34.6度。确实有点冷。但在这次值守中,进出路卡的所有人,不管是上面记录的,还是没有记录到的超市员工、供电职工、左邻右舍,说的最多的是“你们辛苦了!”我们不辛苦,太多的同志在为我们的城市贡献光贡献热,与他们、与你们相比,我们微不足道;我们即使有一点辛苦,在你们给予的赞许和关怀中,这种辛苦已经转化成快乐,转化成力量,转化成战胜疫情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加油,三里亭!加油,我们最爱的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