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教育局主办、深圳市教育学会承办的“幼有善育”鹏城论坛传播着深圳学前教育的心声,为幼儿教师带来一场场专业发展的精神盛宴,11月12日,第三期论坛活动——“看见儿童的一日生活”在罗湖区清秀幼儿园如期举行。此期论坛特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彭茜,携手深圳市罗湖区清秀幼儿园园长、深圳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郭琼分别作专题讲座与主题报告。 <div> 大芬第一幼儿园为推动教师深度学习,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实现“幼有善育”,在园长和教研团队的带领与组织下,教师以观看直播、视频回放、集中学习、小组探讨、代表发言、等多种方式进行了深入学习。</div> <br> 郭琼园长带来的分享,以“看见儿童的一日生活”为主题。“一日生活”与课程有怎样的关系?郭琼园长认为,课程的内容来源于一日生活,课程需要在一日生活当中实施,是课程的载体,课程又为一日生活服务,是课程的指向。<br> 通过分析,把问题聚焦在一日生活的灵活性、儿童的自主性、教育性三类问题上。“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它的组织安排要兼顾稳定性、灵活性,他们是辩证统一的”。郭琼园长阐述了一日生活中稳定与灵活的关系,并提出实现这样的辩证统一。清秀幼儿园有两个策略,分别是“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根据教育资源进行调整”。<br><br> 彭茜副教授以清秀木头龙主题活动课程方案教学为例,对“如何尊重具体儿童的生活经验与社会文化经验”提出建议。她分享了对儿童一日生活的三点理解,指出“生活世界区别于科学世界,儿童的一日生活要打通这两个世界”,“围墙内外的整体生活(综合利用课程资源,架构学习共同体,家校社合作)”,“一日生活各类活动既有区别更有联系”。<div> 理清儿童一日生活的几点概念:在一日生活的安排中,<div>第一,户外活动指的是活动发生的场所为户外,因此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完全可以在户外开展;</div><div>第二,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并不冲突;</div><div>第三,生活活动应因幼儿个体需求而异,不宜专门定时统一进行;</div><div>第四,五大领域的整合不是拼盘。</div><div> 她表示:要摆脱教育现实中的两大主义,即主知主义与控制主义,要站在儿童的视角去发现儿童生活的需求,不能忽视规训背后的儿童,进而引导儿童形成有意义学习、主动学习。</div></div> 王水发副局长从“罗湖区清秀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现场学员的合作学习情况、彭茜教授带来的启示”三个观察视角,聚焦于三个重要问题“一日生活的灵活性,一日生活中儿童的自主性,一日生活的教育性”进行分享,建议各幼儿园在建构完整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本园的文化资源。“环境、活动、关系中的教育契机,都需要充分挖掘。”。 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大芬第一幼儿园,由园领导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学习研讨《看见儿童》一日生活。由大班组黄老师主持下,观看并展开研讨《看见儿童》一日生活。 老师们按照小、中、大年级分为三组,就学习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最想提的问题是什么?”、“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三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经过各年级组的激烈讨论后,由各年级组代表上台分享。 廖园长总结分享<div> 老师们应带着问题去学习,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并学以致用。真正的落到实处,看见儿童的需要,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发展。<br></div> 通过学习“看见儿童”的一日生活,我园教师对“幼有善育 看见儿童”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看见儿童,就是发现并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看见儿童,就是捕捉和拓展儿童的价值;看见儿童,就是理解并运用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规律;看见儿童,就是看见每一个儿童,成全每一个儿童。<br> 我们将秉持信任、关怀的态度,聆听儿童、赋权儿童,为儿童带来“善”的生活,为儿童带来有意义而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