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汉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辉煌灿烂。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服饰,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连两种基本的形式,大襟右衽是其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不同朝代、不同历史阶段,又各有不同的特点。</p><p class="ql-block">在服饰的色彩上,汉族视青、红、皂、白、黄等五种颜色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为宜。但从唐代以后,黄色曾长期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往往天子权贵才能穿用。</p> <p class="ql-block">宋朝的妇女服装比较复杂,这也是从古至今服装发展的共性。贵族女子的礼服大抵沿袭初唐的服制,而常服则颇多变化。</p><p class="ql-block">北宋初年的服装装饰,还是很随便,一般喜欢穿较新颖的式样、钩心斗角、别出花样,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盛况。</p><p class="ql-block">后来朝廷不得已下令:限制女子皆从夫之服色。庶民之家,不得服绫缣五色华衣。不过,民间并不完全遵守就对了。</p> <p class="ql-block">英宗、神宗数朝,时装兴盛之风有增无减:大户地主、商人世家的女子穿缣绫,著奇装异服。政和七年大臣王僚上表,极言奢侈的风气。并竭力倡言改良服装制度。</p><p class="ql-block">“衣服之制、尤不可嫒。今闾阎之卑、娼优之贱.男子服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p><p class="ql-block">当时更有不听话的,喜欢穿“奇装异服”而采用外国服式。所以在政和七年下诏书规定:“敢为契丹服著毡笠、钩墩(钩墩:即是妇人所穿的袜裤的形制)之类者,以违御笔论”足见时装之风、盛况空前。</p> <p class="ql-block">衣饰花纹也由比较规则的唐代图案改成了写生的折枝花纹,显得生动、活泼、自然一般平民女子,尤其劳动妇女或婢仆等,则仍是穿窄袖衫翳。比晚唐、五代时更瘦而长,色以白色为主,其它也有浅绛、浅青等。</p><p class="ql-block">另外缠足是的形式出现于五代,到北宋中晚期在贵族妇女中已较普遍了。苏东坡在菩萨词中云:“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临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并立双趺(夫)困,纤兑应堆,须从掌上看。”可见到了宋代,人们都以小为好看,而盛行缠足的风气中束缚是摧残妇女身心健康的陋习,纤弱的病态,缠足的恶果很糟糕。</p><p class="ql-block">总的看来,宋朝妇女的装束,除了北宋时曾一度流行大袖的衫,肥闼的裙裤之外,窄、瘦、长、奇便是这时期妇女服装的主要特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