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古亭到五蒲岭

独木孤舟(陈承春)

福鼎与浙江苍南交界的万古亭 <p class="ql-block">  在尚未建造公路和现代交通工具之前,茶马古道便是人们走南闯北的主要交通形式。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古道早已被遗弃在历史的荒郊野岭中,能够得以保存下来的也只是些断断续续,残缺不全的路段而已。现在我想说的是在我家乡福鼎境内,从北至南仍遗存有四个古亭,那就是万古亭,石湖亭,泗洲亭,白琳寨亭,直至五蒲岭驿道……</p> <p class="ql-block">  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和日本电影《望乡》在福鼎县城首映,吸引了闽浙交界的许多群众纷至沓来观看。那年因一起重大的车祸在万古亭发生,当场死亡四十多名乘客,震惊闽浙,由此我才得知万古亭这个地名。</p> 万古亭至水北裡古驿道 <p class="ql-block">  1958年万古亭边修了国道后,昔日人迹频繁的古驿道才逐渐淡出了行者的脚步。现在万古亭至水北裡旧址仍保留有一段石头铺嵌的古道,然后跨过公路到水北溪桥。清朝前两岸行人往来须走三百二十齿碇埠或摆渡。据传说:清嘉庆年间有个苏州贩茶商人,从福州府返回苏州途经福鼎水北溪。这天突遇雷暴雨天气,洪水猛涨,当他走到碇埠三分之二时,眼看洪水就要满上脚掌面,情急之下他对天发誓喊话:”天上过往神仙,若能保佑我牲命回到苏州,以后我定会带头来做石桥”。话音刚落,半空中显现“玄天上帝”四个大字,即刻脚下洪水暂缓上涨,于是商人安全地走过了对岸,回头再看三百二十齿碇埠已完全被滔滔的洪流所淹没。</p><p class="ql-block"> 翌年,商人果然说话算数,先回福州筹措番银善款和各大商家的捐助下,特意来到福鼎与当地民众同心协力……终于建起了二百三十二米长,六十二墩的石板桥。如今物换星移,石板桥已改造成水泥板桥及增加钢管护栏,剩余残缺部分石墩石板皆被包裹其中。水北溪西岸仍保存有一座玄天上帝宫,今已再次得到升级改建。</p> 万古亭至水北溪桥古道 <p class="ql-block">  过水北溪桥至桐山城南门外数百米路便是石湖桥与石湖亭,如今桥亭依然存在,只是古亭面貌有所改变。据说清朝以前桥下可通小船,县令和官吏上任有的从海上乘船至此上岸,现海水逢大潮汐还能涨到桥下。亭西背靠老虎湾山,桥东面临溪滩田园。故桐山十景中有”石湖春涨”一景。古人曾有诗吟:“石湖一夜熏风雨,遍地春光满竹梢”。可见当时这里盛产竹子,现上庵山上仍栽有不少竹林。</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与邻居朋友三人想来县城玩,起早摸黑从点头走到桐山淡水桥时必经石湖亭桥,然后进入南门大街,找亲戚,逛百货公司,买小吃,大开眼界其乐融融。</p> 桐山石湖亭与石湖桥 <p class="ql-block">  石湖亭到点头镇泗洲亭大约三十华里,现在古道几乎不存在,只剩下点头老街至街头顶十八岭级这一段路才有些古迹可寻,泗洲亭再往南就没有旧路了。在这四座古亭中要算泗洲亭保护得最为完好,它区别于其它三亭,纯属原木结构。亭檐靠山一侧建有泗洲佛庙,内有佛龛和供桌。庙宇虽小,但工艺精湛,雕梁画栋,庙顶八角形藻井中彩绘有花鸟神龙以及案桌竖面上双狮戏珠图案。佛龛顶匾额书有:“欢喜缘”四个浮雕漆金大字。两侧柱子由当地贤人朱挺光先生撰写楹联,其中“修身有道和为贵,处世无奇忍自高”。蕴含着他人生的训诫。</p><p class="ql-block"> 以前亭庙外场地还设有一处戏台,除了年节正月演戏之外,每年农历六月初一泗洲文佛诞辰之日举办庙会活动,恭候法师祈福请愿,敲锣打鼓,点香鸣炮,引来四面八方信众蜂拥而至,热闹非凡。记得小时候母亲带我来这里跟菩萨过关,有个在码头当搬运的工人名叫阿观,平时不见他有什么异样,突然那一天赤胸裸背,疯疯癫癫,头系巾带,手舞宝剑,蹦蹦跳跳,蓦地后屁股向上一耸,坐在八仙桌缘,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真似菩萨投在他身上一般。手执宝剑照自己伸出的舌头一划,鲜血淋漓,喷在信徒递上的黄纸符中,据说这戏法叫“菩萨跳腾”。然后将纸符拿回家烧在碗中泡茶喝会驱邪压惊,保佑平安。我却不以为然,究竟是民俗还是迷信,我疑惑不解。</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与信众跟法师环佛了半天,临终过关毕,我衣服后背盖上一方大红印,母亲虔诚地把它叠放在衣柜里,但我平素好像懒着穿它。如今剧终人散,这里的老一辈人所剩无几,这种热闹场面也早已改头换面移到新街市了。</p> 点头镇原木结构泗洲亭 <p class="ql-block">  泗洲亭边山坎下便是阁楼塆坡县级公路,1958年修成通往白琳,经寨亭门口绕山而过仅二十华里。因白琳寨亭据山顶而建,地理位置独特,亭口两头都是下坡岭,酷似八字形,人站在上方可观察两边山下敌情,俨然扼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关隘的山寨,故有“白琳寨”之称。如今一条隧道贯穿寨亭山脚而过,大大缩短了盘山绕道的路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此外,白琳街通往寨亭的岭级脚路中还立有一座古牌坊,据地方志考证:此牌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冬(1845年12月)。白琳下炉人赖光昌娶点头孙店郑雪娘为妻,嫁女芳龄十九,方合卺四个月丈夫逝世,雪娘矢志孀守夫家,其间夫家小姑长年多病,她日夜服侍汤药细心关照,无微不至。日久,其贞操德行孝道传遍四方,感动朝庭,下圣建坊立传。牌坊顶嵌“圣旨”二字,左边”节”字,右边”孝”字,匾额镌刻“水清玉洁”四字,以示后人仿效。</span></p> 白琳寨古亭与清朝牌坊 <p class="ql-block">  如今在老去的岁月中,总是惦记着那段曾经走过的地方,或许是外婆和母亲先前多次经过这里的缘故,加深了我对此记忆罢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条古老而幽深的山路,在古代不知从何时起,它竟成了闽浙交通的重要水陆中转驿道和驿站,相当于现在未通高速路时的104国道线。例如从福鼎到福州最简便而省力的线路莫过于途经这里的五蒲岭驿站。福州人爱吃羊肉,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有老羊贩从浙江泰顺和柘荣等乡下收聚来山羊一路驱赶到霞浦盐田码头,然后上船到福州马尾,五蒲岭是必经之路。羊一路吃草,既省了喂养又省了运费。</p><p class="ql-block"> 五蒲岭村驿站连接白琳寨亭与磻溪交界,是古驿道的三岔口。以往我们徒步去太姥山,秦屿镇,霞浦县都必须从这里经过。那年我十七八岁时,跟隔壁宗亲去霞蒲探亲,途经五蒲岭,三十六塆,东溪头,牙城,然后在牙城住了一宿。有趣的是第一次去太姥山时,两个比我大几岁的伙伴,一大早从点头出发,到达五蒲岭时已是中午,我们进了街边的一家小店,沽了三饭碗店家自酿的糯米酒,好像饭也没吃,就这样三人趁着微醺,一口气爬上了牛腹背,天门岭,径至太姥山覆巅峰。任山下雾起雾幻,凭头上云卷云舒,飘飘欲仙,仿佛置身于天堂一般。</p><p class="ql-block"> 五蒲岭不仅是平民百姓,樵夫挑工的谋生之路,也是达官贵人,士卒将相劳顿歇憇之地。南宋状元王十朋,祖籍浙江乐清人氏,家住梅溪,南宋乾道四年(1168)出任泉州。卸任返程途经五蒲岭村,然后到达福鼎桐山栖林寺投宿写下一诗:“我如倦鸟欲栖林,喜见禅僧栖处深。家在梅花小溪上,一枝聊慰北归心‘’。至今这首诗仍为栖林寺众僧所传诵。</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五蒲岭这里的古民居早已毁坏殆尽。如今人们再也看不到我照片中五蒲岭古村落的实际面貌了。如果没有这几年茶业的兴盛和信息交通的便利,农村恐怕也少有人居,三十六塆古驿道也许更变成莽荒之地,那实在是太可怕了。</p> 五蒲岭古驿站 现在点头镇街上的菩萨“跳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