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延河颂》的意义在于:是我们这些曾在新疆天山山脉和大漠戈壁服役过的军人的一种精神象征和最高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京市西城区文化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延河颂》诞生的本身,颇具传奇色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从2007年开始,我一直在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内的健身房和游泳馆参加健身和游泳锻炼,2009年8月上旬偶遇有倾城之貌,从部队文工团转业到文化中心工作的美女馆长也在健身房内健身,在得知双方都曾有过军旅生涯后,相聊甚欢。这是一位容貌秀丽,身姿优美,言吐不凡的女馆长,相求她帮找寻一名技艺高超的画家帮助画出《延河颂》,以了却心中之夙愿,其欣然允诺,我大喜于心。我脸红耳热地请馆长转给画家一张非常潦草,仅凭我印象回忆描述,让一位曾在我手下工作过的一位广西小妹涂鸦出来似是而非的铅笔画《延河颂》草图,并在草图的背面密密麻麻的写上了26条修改意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个月后,当我手捧这幅《延河颂》时,看到的画面竟是如此的生动感人:山有形,水有韵,把一群风华正茂的男女军人生活、工作在天山之中的情景画面,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了,令我惊叹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会永远记住这位杰出画家的名字:刘钢!是他曾参考过近百张新疆各类大山的图片,反复推敲,于2009年9月创作出这幅颇具“军人魂”的力作~《延河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还记得,我在打开画卷的一瞬间,泪水就涌出来了,而且是那种像小溪一样流淌着的成串泪珠!我紧握着女馆长的双手,感恩和赞美的话儿一个劲说,递上两幅我设计的苗绣作品表达深深的谢意于万一,女馆长美丽的容貌和笑容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延河颂》的意义在于:是我们这些曾在新疆天山山脉和大漠戈壁服役过的军人的一种精神象征和最高的荣耀!</span></p> <p class="ql-block">我精心的为《延河颂》选定了一个金色画框(尺寸:140cm X 106cm),悬挂于卧室的墙壁上,每天都会浏览这幅画,非常的喜欢,觉得是无价之宝!我带着大家碾压岁月的年轮,一起欣赏《延河颂》这幅杰作,聆听发生在延河的故事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平常的饮用水,就是一旁小河中流过的山泉,这些水都是附近雪山上融化了的雪水,与山里的泉水混合在一起,一年四季河水从不间断,无论冬夏冰凉刺骨,沁人心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食堂旁,有一个用石块儿垒成的灶台,两名战友正忙着往炉灶里添劈柴,跳动着的火焰舔着锅底欢快地舞蹈,烧开了的水在上下翻滚,炉灶上的烟囱升腾着一股股青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哪儿是画儿啊,简直就是延河战友们生活的真实写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雷锋似的战友,每日天朦朦亮时,都会从旁边的小河沟里,用桶提水倒入这口大锅中,用从山上捡来的松树枝,给战友们烧热水,用来洗脸、刷牙、洗衣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每天清晨起床以后,总会不断地有人从锅里舀走了热水,新的凉水又被添入锅里,不停的舀水,不停的添水,不停的猛烈燃烧 ,一般最少要连续3个小时以上,才能基本满足大家的需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火夫一般都会变成灰头土脸的“花猴”,战友们打热水时,都会致谢,并道声:“兄弟,辛苦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种火夫,战友们几乎人人都曾自愿的当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75入伍的北京兵中,一个叫王卫兵的战友,这种火夫的次数当过的最多。本来他人就长得黑,被烟熏火燎之后,汗水泪水往脸上一抹,看上去简直像个幸福的“花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篮球场上,有七八个战士正在进行篮球活动,一旁有三三两两的战友路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千万别小看这个球场,这可是我们延河地区面积最大的平整土地,它的用场可还真不少!除了可进行篮球活动以外,还可以放露天电影,开大会,演出节目,边摘菜、边晒太阳,吃饭前集合唱部队歌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条蜿蜒曲折的碎石小路,通向一座大山的洞口,我和我的战友们平常的战备执勤工作,就是由这个洞口进入坑道,通往机房当中。据老兵们讲,为修这条坑道,曾牺牲过许多工程兵战士。</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年也不知道从哪儿找了一副墨镜戴,我站在雪地中,小伙子够精神,够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从10月份以后,大雪就是一场接着一场,一般会持续到第二年的3-4月份。气温一般在零下20多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打枪不是很多,姿势还是很标准的,一看就是天生的神枪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只留下了这一张与少部分战友们的合影照片,我是后排左4的那个英俊小伙子儿,尽管是在大山之中,男兵中长得很帅的棒小伙子儿,女兵中的花魁姑娘儿还是大有人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后排从左:张富亮、刘希林、闫拴群、侯勇、徐长存、贾立亭前排从左:王贞、段玲、马湘淑、李小燕、侯小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年,在大山沟里十分缺乏文化生活,看电影就是最大的娱乐活动了,如同节日一般热闹,大家笑逐颜开、手舞足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每次看电影,一般都会连续演两遍。放第1场电影的时候,总会有人看不到,演完一场后,就要把那些值班的人换下来,所以这场电影就要再放一遍。尽管上班的人,可能只有1/4,但其他战友能看两遍的,绝不会有人看一遍就回去睡大觉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外部队演电影时,我们也会乘车,或者步行去看,拿着小马扎儿,走十来公里去看一场电影,没有一个人会有任何怨怨言,相反,依然会兴高采烈、兴奋不已。无论任何外部队演电影,中间的一块地方,总会留给我们部队。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的外围部队,都是为保卫我们的山洞而配备的,因为牵扯到部队的军事机密,就不列举了。二是在这些外围部队中,没有一个兵是女军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新疆的部队中,有女兵是一件非常稀有的事情。因为我们是通信部队,我们山沟里一共有20多名女兵,这在部队已经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了。每次我们部队去外部队看电影时,当队伍入场时,外部队的那些士兵,眼珠子像被磁铁吸住了一样,齐刷刷的都会盯着我们部队的女战士看稀罕,女兵们则更加的飒爽英姿,胸脯挺得更高,头也会昂起得更高。男兵们的眼神不亚于观看国宝“大熊猫”,女兵们的得意神情更不亚于自己就是“大熊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平常,那些女兵们在我们连队,完全没有“骄娇”二气,见了男兵们也总是客气礼让,女兵们普遍都愿意与北京兵们来往,觉得见多识广,当个别男兵故意找茬时,很少有女兵会真生气,嫣然一笑,或白眼珠子往上一翻,斜眼再瞟上几眼,反倒弄得男兵们不好意思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些女兵们,如同军营中的花朵一般,点缀和调节着大山里单一的男人世界。人走到哪儿,经常把银铃般的笑声带到哪儿;叽叽喳喳、咕咕哝哝的语声语调,更是增添了营区中的景色与乐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形容新疆的气候,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用这句话,来形容山里头盛夏的季节最为贴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女兵们也是如此。但即使在盛夏的中午,最爱"臭美"的女兵们,也不敢穿裙装超过三个小时,由于四周都是山,太阳晚起早落…… 一早一晚披个棉袄,绝对会是热不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据说比较漂亮一点儿的女兵们,大都被分到了乌鲁木齐市的团部,留在了团首长身边。但我们延河男兵并不这么看,山沟里女兵们的存在,是我们男战友眼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在延河男兵眼中女兵人人都是仙女,个个都是百灵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记得王连长,曾开玩笑的说过,如果军区首长到山里来视察,我让这些女娃娃们都去躲一躲,都去山里边儿种土豆儿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许多男兵都有一个爱好,就是给女兵们起外号。有些女兵的外号儿,起的特别贴切,还心里美滋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团共有8个营,通信保障任务分布新疆自治区全境和西藏的阿里地区,以及中央军委交给的其它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在机务站工作时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业务用“有线无线”四个字儿,就基本都概括了,有线就是电话台站、长机、载波等,还有电源、电缆、光缆、线路维修和维护等辅助支持;无线就是电台电报、电传、微波等通信手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机务站的新机房还没有装修好,坐在工作台旁留个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部队的无线电台,严格按照通信要求,按时准确进行呼叫联络……有线及电传等,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部队的电报站和电传站,到晚上需要每隔30分钟~120分钟之间,定点呼叫联络,有紧急军情时,随时发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发电报,就是用手指敲一个按键,大家可能在电影上都看过,《永不消失的电波》,还有那些抓特务的电影,就那个像小榔头,小锤棒的玩意儿,用手指头一按下去,就滴滴哒哒的作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电报编码是由滴和哒两种声音组成的。滴是代表“点”(.),哒是代表“划”(—),一个“划—”等于3个“滴.”,从0~9的阿拉伯数字,分别用不同的滴和哒的组合表示完成;一个优秀的发报能手,一般情况下,最快能发到160码左右(每4个码,组成一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收信台有一个老兵曾吹牛,一听发报声音,就知道对方发报的人,是男、是女。但每个人确实都有自己的发报习惯与手法不同,收报方是完全可以感知到和区别出来的,如同一个人的声音、笔迹一般,具有个人的风格和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我们是搞通信,需要24小时的轮流值班,白天上班的人员相对会多一些,晚上值班的人员,会少许多。有一首歌里唱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通讯部队是轮流上夜班,夜深人静的时候,值夜班的战友们正在紧张的忙碌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通常情况下,机务站会于夜里12点~清晨6点之间,把某些通信载波设备断开,进行检查维护,故障排查,测量各处的电平、电压,按指标,进行测试调整。在检修某部设备时,一定会有替代的设备或电路,检测完成后,恢复原来的正常设备和电路。如果问题比较少,可能2~3个小时测试就做完了。如果问题比较多,则在清晨6点之前必须彻底解决,以保证通信设备按时恢复开通。记得有一次夜里调试,马上就到清晨6点钟了,但有一个载波机的故障,始终排除不了,当时至少有两名技师在场,也无法查出故障原因,大家心急火燎。作为一名战士的我,在旁认真观察多时,只说了一句简单的话:“让我试一试”。我的这次出手,让大家刮目相看,故障很快就被我排除了,载波设备按时开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通信载波技术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排除载波机故障时,除了要技艺高超以外,心细认真也是必不可少的。当年,我们机房里大量使用的是原苏联生产的载波机(电子管),体积大、散热大、占用空间面积大,但性能稳定,故障率小,维修维护保养方便。每台载波机的高度230公分,宽度85公分,一台载波机可以同时进行12条线路的通信传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有一次,我打开载波机的后部面板进行故障排除时,由于空间十分狭窄,我半站立在扶梯上,曾创造了被220伏交流电电击过4次的记录,最终还是十分艰难的把故障排除掉,保证了通信线路的畅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与北京兵战友一起探讨,载波机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王黎明(中)、刘笑如(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75年兵中,我是唯一一个没有进教导队学习,而直接进入机务站的兵。凭借老兵的传帮带,和我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我的业务水平进步较快,进入机务站的第三年就基本达到了技师的水平,并在机务站的一次模拟考试中,曾取得过全站排除故障第1名的好成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年,女兵们和男兵,最愿意干的一件事情,就是摸着黑,两个人一起到洞子外面的炊事班,去打夜班儿饭。一条扁担,两只水桶,两个人抬着一起走。一般夜班饭是:馒头、咸菜、稀饭的干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夜幕来临,月明星疏的夜晚,两个年轻的男女战士走到一起,是最容易发生浪漫故事的时候……在我身上也不例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一个风清月朗的夜晚,与一个相貌还算比较不错的北京女兵,我们一起踏着碎石小路,走向去炊事班打饭的路上,她第一次隐晦地向我表露心迹时,当时的我竟懵懵懂懂,榆木脑袋不开窍,不会所意。果然没过多久,这个女兵就与另一个北京男兵拉手啦,使我痛失一次也许会永远改变命运的机会和机遇……(开玩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文书说道,分到我们山沟的女兵,有极少数相貌不够姣好,看上去不是那么赏心悦目。中上水平占大多数,也有一些非常漂亮的,只是占的比例比较小。但这些女兵入伍时,有一个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的必须声音悦耳动听,音律楚楚动人。所以每一个女兵,无论相貌如何,语声语调,绝对是磁性,能够勾魂儿的那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凭男人的直觉,幻想着个个都是国色天香的美人坯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还是接着把我的故事讲完吧,后面才是重点,有出彩的地方!我就说某一位女兵的事情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多数电话站女兵的工作,就是转接电话。我们那个时期,部队的重要电话,基本都是通过人工转接的。她们转接的电话,一般都是团以上的单位。当年,因为反修防修(苏联)的需要,新疆的部队数量非常之众。师团一级的部队,一般都配有通信人员,但都是清一色的男兵。这些男兵当中的某些人,经常与我们值班的女兵,在夜里悄悄聊天儿,甚至打情骂俏,谈情说爱。新疆虽然很大,占中国面积约1/6,但一对儿电话线,可以将数千公里,几百公里的人,瞬间联通。就像我们今天的手机一样,完全没有地域的感觉。搞通信有线电话的人,如果是老手,一个陌生人若有特殊事情,打过两次以上的电话,就可以立即分辨出他(她)的声音,甚至是在几个月,或一二年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新疆某师级部队某一位搞通信的男兵,与我们连的某一位搞话务的女兵,通过夜里的经常电话聊天儿,慢慢就变成了无话不说,一日不聊如隔三秋的知己。再往后,双方都有了一种要见面儿的热切愿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机务站的值班人员,可以随时监听每一部载波机上的每一路电话。不仅可以自己监听,有必要时,还可以把通话人的电话,挂到机房的大喇叭上,在通话人通话时,由大喇叭同时播放。但通话人,并不会察觉有任何异样。任何人,在电话中的任何悄悄话,绵绵细语,对我们来说,既无密可保,又可放大音量到如雷贯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然,部队有严格纪律。挂喇叭这种事情,只有在发现通话质量出现严重问题;噪音、杂音、串音等,或派出外勤人员抢修线路,需要随时保持联络等重大紧急情况,才会使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部队通信纪律规定,两地的话务人员之间,禁止进行工作内容之外的通话聊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面说到的这个男兵和女兵的事情,就是我们在夜里检修机器时,偶然被一个战友监听到了,于是就进行了重点关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谈到的这对儿主人公男女军人,由于相隔数百公里之遥,约定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在乌鲁木齐某处见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两个人从未谋面,而且,他俩相约的公园里(虚构是公园吧),也不见得,会是只有他们一对儿军人。为防止认错人,双方就提前商定了一个见面的约会暗号,与过去地下党接头儿的方式差不多。就说老套路吧,一人手里拿一张乌鲁木齐市的报纸接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约会的时间终于盼望到了,那一天,那一时,那一刻,男女军人都到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位男兵,也不知是哪根神经跳动一下(女人们喜欢说,是第六感官),多(耍)了一个心眼儿。躲在了远处,一把把军装脱下来,塞到了挎包里,看见了那个女兵后,慢慢的向她的方向靠近。当然,作为接头暗号的报纸,并没有拿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个男兵看到那个女兵,穿着军装,斜挎挎包,手里紧捏着一张乌鲁木齐市的报纸,迷茫的站在他俩约定的那个公园的小桥流水旁,翘首以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奇怪的一幕发生了,这位男兵,竟然临阵脱逃……他是信心满满的要去见一个仙女,用他自己的话讲,是被这个女兵的样子吓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年可没有手机这类玩意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事后,这个男兵说,他临时有事儿,根本没有去乌鲁木齐。从那以后,这位男兵再也没有胆量和勇气,与我们那些声音甜润无比、善解人意、知书达理……的总机女兵们夜里聊天儿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实我们延河山沟里的女兵,在我们延河男兵的眼中,人人都是仙女,个个都是百灵鸟,心灵都是最美好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注明:以上约会故事情节,纯属虚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文章未完,待续)</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侯勇</p><p class="ql-block">编辑:王友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