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靳忠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叔叔靳炳耀,是从太行山走出去的一位老革命者。他1928年2月28日出生于山西省壶关县五龙山乡池后村;1946年8月24日应征入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10病逝于山东青岛市,享年51周岁。生前系山东省青岛市国营五金拉链厂党委书记,享受原十三级干部待遇。</p> <p class="ql-block"> 在我孩童时期,就从父母有关叔叔的话题中感悟到叔叔靳炳耀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英雄。2011年春节,我回老家探望父母双亲。期间,在谈及叔叔靳炳耀的话题时,父亲从木箱书本中找出一份珍藏了多年的文件。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份五十年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革命军人家属优待证明书》。由此,激发了我探究叔叔革命工作经历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那份《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革命军人家属优待证明书》以标准公文格式铅印在一张长方形白色宣纸上。宣纸长24.8厘米,宽27厘米;纸面上印有黑色正方形边框粗线条;边框内印有《证明书》的名称和内容;边框右侧是《证明书》的存根骑缝部分,可辨认出“便字第壹叁叁捌号”字迹。《证明书》通篇为黑色繁体字。其中,被证明人的姓名、出生时间、在何处、任何职、籍贯等处均为手工填写。</p><p class="ql-block"> 该《证明书》的内容是:“兹证明靳炳耀同志系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参加本军,现在万县警卫营任特别员职务,其家居山西省壶关县池后村。请人民政府根据优待军属条例及其家庭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照顾,特此证明。 右给 收执 司令员贺龙 政治委员邓小平 一九五一年八月二日。”在落款处和存根骑缝处分别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川东军区万县军分区政治部印”四方红色大印。</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革命军人家属优待证明书》图片)</p> <p class="ql-block"> 此后,我在电话访谈其儿女们有关情况时得知,他们还珍藏着叔叔当年参加战役获得的“坚持大别山纪念”、“解放西南胜利纪念”、“淮海战役纪念”、“华北解放纪念”、“渡江胜利纪念”、“解放奖章”、“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赠纪念”等奖章。</p> <p class="ql-block"> (上图“坚持大别山纪念章”图片)</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为“淮海战役纪念章”图片)</p> <p class="ql-block"> (上图“华北解放纪念章”图片)</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为“渡江胜利纪念章”图片)</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为“解放奖章”图片)</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图片)</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 团赠”章图片)</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透过那一枚枚发光的战役纪念章和发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革命军人家属优待证明书》,充分见证了靳炳耀叔叔光荣革命的一生,也彰显了当年党和军队与人民百姓之间鱼水情深的血肉关系;也高度体现了我们国家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p> <p class="ql-block"> 我的叔叔靳炳耀,早年在家务农,兼学木工。日本投降后,为了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年满18岁的他便同本村青年靳根山、王贵喜、牛来富等四人一起踊跃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九旅第25团一营二连。 </p><p class="ql-block"> 1946年10月—1947年5月,他参加过鄄城、滑县(时任机枪班班长)、巨(野)金(乡)鱼(台)战役、豫皖边战役、豫北战役、郑州战役;1947年10月,他随部队在湖北英山县作战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1947年6月—1948年10月,他参加过鲁西南战役、郑州战役等;后跟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进军豫西,纵横驰骋于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广大地区;1948年11月—1949年1月,他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4月—1950年4月,他参加了渡江战役、西南战役;随后,部队整编,他所在的部队划归川东军区万县军分区。他在军分区警卫营任特别员职务。此前,他曾先后当任过机枪班班长、副排长、排长 、副连长、连长等职务。1948年5月,他所在的部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第九旅。 1949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第3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隶属第2野战军第3兵团建制。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服役。</p><p class="ql-block"> 1950年1月,第11军归川东军区领导,军部进驻万县,第33师分兼万县军分区。他在万县军分区警卫营任特别员职务。7月,奉中央军委命令,他随第11军军部及直属队调遣山东青岛,组建海军青岛基地(现北海舰队)。期间,他曾在青岛“海军政干校”学习,并先后在山东青岛市中国人民解放军601、4808、4406、4308兵工厂工作,担任过军代表、军政委职务。</p><p class="ql-block"> 转业后,他先后在青岛市仪表局、青岛市台东区防控指挥部、青岛计数器厂、青岛接插件厂、青岛国营五金拉链厂等单位担任党委书记等职务。工作期间,他参加过“三反”、“五反”、“四清”等政治运动。“文革”期间,他作为当权派被错误批斗。据他女儿讲,当时,他被剥夺了厂领导权,下放到车间“劳动改造”,造反派经常开批斗会,他戴着大牌子一站就是几小时,中午不让回家,要家人送饭,家里及楼道贴满了大字报。孩子们在学校受歧视和嘲笑,全家生活十分艰难。“文革”后,他被平反并恢复领导干部职务。</p> <p class="ql-block"> 靳炳耀叔叔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工作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可以说,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工作认真,作风正派,为政清廉;他严于律己,生活俭朴,自己没有享过福,亲属没有沾上光。据我的父母讲,他当兵出去后只回过两次家,一次是他婚后带妻来老家认亲,另一次是来安葬我爷爷。第一次回来时,他还办了一件大好事。即探视安慰和他一同当兵在大别山作战中牺牲的战友牛来富的父母双亲。并向县政府民政部门写材料证明牛来富牺性的事实经过,从而使牛来富的父母获得“烈属光荣”资格,得到政府抚恤。19 57年2月,我奶奶病逝后,他由于军务繁忙,就没有顾得上回来。他曾在给我父亲的书信中写到:“实在是工作繁忙,忠孝难以两全。请大哥理解”。他愧对亲属,愧对老母,但无愧于党和人民。他是光荣的!解放后,党和人民给了他很高的荣誉。1954年2月,“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赠与他一等勋章。听我父亲说,当年在颁奖台上,他身穿军服,胸前挂着多枚军功奖章,十分威武。</p><p class="ql-block"> 他这一生,从池后村走出去,从华北到中原,从淮海到四川,从西南到东海,参加过无数次战斗,身体多处受伤,多次立功受奖。可谓是枪林弹雨,九死一生,久经沙场,英雄豪杰!他是太行山走出去的英雄,是壶关人民的骄傲!是池后村的自豪! 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备注 :他的革命事迹 曾在《上党晚报》2011年 7月 17日头版、《长治日报》2011年7月2日第4版、《长治方志》2011年第 4 期、《红色太行》报2011年5月1日第3版、《山西日报》2011年 7月 22日C4 版刊登。并编入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红色长治系列丛书《红色证章》中。在百度网输入其名字即可查询到其相关资料)。 </p><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8日改编,以表怀念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