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应萧山区进化镇文化站邀请,与原《历史博览》主编,现任浙江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杭州市历史学会副会长盛久远,原《杭州日报》资深记者、杭报集团原总编办主任、原杭州市记协秘书长、杭州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陈培新,杭州徽州学研究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杭州钱镠研究会常务理事鲁春燕,以及《钱江晚报》等媒体记者一起,今天上午参观了历史文化古村、萧山区进化镇欢潭村。欢潭村icon位于浦阳江东岸、会稽山西麓,田姓为当地望族。抗金将领、大司徒icon田晟护驾宋高宗南渡徙栖于此。建有大司空家庙一座。田家以诗文治家,文化底蕴深厚,德殷天下,人才辈出,明清时期出了十多位进士。</p><p class="ql-block">田家义举历来为乡里所称颂,“义仓icon、义学、义渡、义诊、义葬”救助了无数的贫穷人,“五义”成为欢潭古村的道德精神文化,至今仍在影响欢潭人的思想行为。</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在欢潭村老书记、画家阮山虎、进化镇文化站站长裘陆铭的热情引领介绍下,观看了古建筑、古水潭、古庙、明清古街,以及传统工艺等文化胜迹。欢潭村文化古迹众多,有老洋房、务本堂icon、二桥书屋三处省级文化保护单位,多处市级文保单位,“非遗”资源丰富。古民宅、小溪、小桥、水塘、河埠、石板路、花草古木,曲径通幽的优美环境,让人有留恋不舍之感。</p><p class="ql-block"> 欢潭古村简介</p><p class="ql-block">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现,欢潭村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历史古迹和传说较多,著名的有岳飞icon率军掘潭饮水的欢潭和唐代古刹大岩寺。村口有一直径3米,深约1米的水潭,俗称欢潭。村名记载最早见诸1938年《绍兴县志资料》中的《天乐志》。村名来历据《田氏宗谱·欢潭记》:"欢潭者,因有天潭,故以潭名村。潭在村口湖堤边,宋时古迹也。周不数寻,深不及丈,四时澄澈,不涸不溢,水清味甘。自宋岳飞行军至此,饮潭水而欢,故名。"新编《萧山县志》也记载:"相传南宋岳飞率兵抗金,行军至村口,见泉水潭,欢饮止渴,故名。" 后人为纪念岳家军icon纪律严明,将泉水潭围成七角形,以青石板作栏,中间的一块栏石上镌刻着潭铭,定名"欢潭"。1990年,欢潭乡人民政府征地1.5亩,投资8万元,建成欢潭公园,内有单檐歇山式六角亭,名欢潭亭,有106平方米的管理房和活动室,立乡碑1座。在欢潭村及附近一带,亦留下岳驻村、牛皋村、牛皋岭等纪念性的历史地名。 田姓为欢潭村的大姓,约占全村80%的人口。田氏原籍河南开封府陈留县田家庄,南宋建炎icon年间(1127~1130)随驾南渡,定居于天乐乡(今欢潭乡),至明永乐icon年间,已历13世,时徙巨族实边,全族迁居陕西临洮,尚有一子因出继未迁,后复归本宗。现已传30余世。始祖田晟,官至司徒、鲁国公。</p><p class="ql-block">欢潭村西北4华里处的大岩山,海拔451米,因山形似古代帝王诸侯之礼冠,故又名冕旒icon山。山上有大岩寺,也叫冕旒寺,相传为唐代名将尉迟敬德之子尉迟宝琳督造。寺有前后两殿及东西两厢,占地约2000平方米。旧时大雄宝殿正门之上悬"护国古刹"唐匾,现山门庙额上残存"住持僧慧敏敬立"字样。寺内佛像和清乾隆年间铸造的800余斤重的铁钟,在"文化大革命"时遭毁。现存建筑为明末遗存。相传大岩寺和杭州中天竺法净寺的开山祖师同是隋朝时来华的印度高僧宝掌。宝掌icon于开皇十七年(597)在杭州稽留峰北建中天竺,唐显庆二年(657)圆寂于浦江县宝掌寺。自称度世1072年,人称"千岁和尚"。大岩寺山门东面30米处有人工暗道一处,自南向北长15米,暗道边原有唐罗汉松2棵,现尚存1棵,基围达5.7米,高30米。</p> <p class="ql-block">萧山欢潭大司空家庙是田氏的宗祠,俗称“总祠堂”,堂号“荆荗堂”。家庙坐北朝南,大门位于欢潭老街,三进三间,总占地1000多平方米,清同治十年(1871)重修后,至今已有150年。</p><p class="ql-block">北宋时,田锡(初名田继冲,字表圣)是著名的谏议大臣,政治家,文学家。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中得进士第二,“一举成名天下惊”。田锡由榜眼入仕后,历任左拾遗、河北转运副使,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等职。宋咸平六年十二月(1004年1月)卒,寿六十四岁,累赠司徒。范仲淹亲撰《墓志铭》曰:“呜呼田公!天下正人也。”苏东坡在《田表圣奏议序》中,称田锡为“古之遗直也!”。著有《咸平集》。</p><p class="ql-block">始迁祖田秩,因护驾小康王宋高宗南渡有功,被封为大司空。</p><p class="ql-block">抗金将领田晟,骁勇善战,险难不屈,两个儿子田思信、田恩忠也从军为将,南征北战,为保宋室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嘉誉朝野。</p><p class="ql-block">田锡、田晟、田秩、田麟、田家宾、田轩来、田祚是欢潭田氏的名人。在田氏历史上,曾出过12位进士,3名知府,2御使,国学生30多名,太学生20多名,共有朝廷命官130多名。田氏的善举闻名一方,义仓、义学、义渡、义诊、义葬救助了无数贫苦民众,因此当地被誉为“五义之乡”,“五义”精神成为人们追捧的道德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