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终成正果 天盂黄岌岁月蹉跎

光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天盂自然村隶属莘口镇沙阳(又名沙溪阳)行政村。沙阳村除了本点四个生产队外,还有丁舍、寨山、薯沙阳、黄岌、天盂5个自然村。其中天盂、黄岌是海拔最高的(约600米),离本点7.3公里,天盂是人口最少的自然村,仅十来户人家。(最鼎盛时期也不足百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文革时期,我的父母从教育系统被下放到莘口沙阳。领导考虑为了能更好的改造他们的思想,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被安排在条件最恶劣(不通车,没有电)的天盂自然村。我的母亲当时是市区某实验小学的教学尖子,曾担任教研组组长,在文革中被弄到学习班,打成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典型,理所当然被"专政"到穷乡僻壤去劳动改造。我的父亲则因为得罪了某些领导,从教育局下放到乡下"蹲点",这一蹲就是一辈子,直至在乡镇退休。当年我的几个兄弟也只能随父母在这穷乡僻壤里奔波,此乃后话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话说九久骑行队在我的建议下,曾经两次组队骑行天盂未果,(第一次因村囗塌方,无法进村,无功而返,第二次因莆炎高速施工截断了道路)。而这一次听说莆炎高速已基本竣工,修好了通往天盂自然村的道路,架起了天桥,可以正常通行了。于是填野队长安排了这次骑行活动,共有22位骑友跟帖前往,可谓是浩浩荡荡,这次已是三顾″茅庐″了!</span></p> <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18日晨,下洋吊桥东,骑友们在此集合。</p> <p class="ql-block">今天有四朵金花参加骑行。</p> <p class="ql-block">能和队长合影也是一件荣幸的事!</p> <p class="ql-block">队伍准时出发 。</p> <p class="ql-block">从205老国道沙阳段左拐,有水泥路到天盂、黄岌村。</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天气非常适合骑行,紫外线强度为“弱 "。骑友们的心情也是美美哒 !</p> <p class="ql-block">在半路上偶遇当年天盂村的老房东黄仁贵、李秀凤夫妇(因为家庭成份高,我父母在天盂时就被安排住在他家新盖的房子里)。今天在这里遇见也算是天意吧! </p> <p class="ql-block">仁贵大哥今年已经82岁了,身体还十分硬朗,今天他带着自己手工编织的竹器到镇里赶墟,顺便看望他们在镇上读书的孙儿。</p> <p class="ql-block">从1970年~2021年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当我说出我父母的名字后,老人居然能叫出我的名字!这除了他们的超强记忆力,还有对文革运动的深刻感受!</p> <p class="ql-block">秀凤大姐今年也77岁了,她精神矍铄,曾经两次到城关找我的母亲唠嗑,叙说当年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大姐流利地报出自己的手机号码,让我下一次来天盂时联系她,说要打米粿给我们吃,太感人了 !</p> <p class="ql-block">合影留念。留存房东的深情,留下这纯朴的爱!</p> <p class="ql-block">告别老房东,继续向上骑行半小时,就看到莆炎高速沙阳段的隧道了。 </p> <p class="ql-block">新修的路桥终于把沙阳和天盂重新联系在了一起 !</p> <p class="ql-block">今天骑行的夫妻档,有为和程玲。程琳是骑行队中最年长的女骑手,依然非常活跃,为她点赞 !</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到天盂村大约还有两公里左右的路程 。</p> <p class="ql-block">村口的第一户人家。男主人下地去了 (小名叫金仔),女主人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们家喝茶!</p> <p class="ql-block">家里的小院子整理的像个小花园,非常整洁干净。 </p> <p class="ql-block">虽然是低矮的小瓦房,却收拾得井井有条,十分舒适!</p> <p class="ql-block">墙壁上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相片,可见农村百姓淳朴之心 !</p> <p class="ql-block">想和大姐合影一张照片,她却羞涩的低下头来。</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遇见了天盂的第二户留守人家,他叫黄仁培。他说现在仅剩三户人家了,当年我父亲在位时盖的生产队队部、仓库也都拆掉了 。</p> <p class="ql-block">这是他家的房子~天盂村二号。</p> <p class="ql-block">远处低矮的瓦房,当年是小学和幼儿园 (各一个班),我的母亲曾在那里教书育人近三年时间。</p> <p class="ql-block">左前方的木房子,就是当年我的父母居住所,我曾在这里度过一个寒假,单薄的木房子不保暖,非常的寒冷,正月里火笼不能离手,印象深刻 !</p> <p class="ql-block">来到仁贵大哥的家,门口还有没完工的竹编呢!</p> <p class="ql-block">快乐人生为仁贵大哥做竹编广告。</p> <p class="ql-block">叶公如法泡制一番。</p> <p class="ql-block">山边的柿子正红,摘几个尝尝。</p> <p class="ql-block">告别仁培大哥的家,再去山梁那边的黄岌村转转!</p> <p class="ql-block">路很陡,推车走,正好可以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在城里可享受不到哟!</p> <p class="ql-block">去年种的柑橘林,明年就可以挂果了 !</p> <p class="ql-block">牌牌告诉我,沙阳到黄岌全长7.3公里。</p> <p class="ql-block">″往前走,转个弯就到了″!这是队长鼓舞士气的常用语!</p> <p class="ql-block">到黄岌自然村了,这里也是我父亲当年负责的点。人口是天盂的两倍,村庄分布不如天盂集中。这个村的人有罗、黄两姓,同为华厦人,往来密切。</p> <p class="ql-block">黄氏宗祠是黄岌村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城里人到农村来,样样都希奇,鼓捣风车挺上手!</p> <p class="ql-block">一学就会 ,一干就废!</p> <p class="ql-block">黄岌村最好的房子也已是人去楼空 !</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有危房~顶住!</p> <p class="ql-block">满目疮痍房,旧燕不复归!</p> <p class="ql-block">拍几张风景照片,合影留念。我们20几个人在这里折腾半天,竟不见一人出现,也许若干年后这里也将不复存在 ,这是现时农村的真写照,堪忧啊!</p> <p class="ql-block">在黄氏祠堂前拍了今天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天将午,饥肠响如鼓,三顾天盂终成正果。欲赶往沙溪阳饭店午餐,吃名声在外的沙阳猪脚,于是便成匆匆过客,呼啸而去,留下身后的破壁残垣与翠绿的原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