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埠,曾是艘繁华的商船

他山之石(陈挺)

<p class="ql-block"> 河埠,曾是艘繁华的商船</p><p class="ql-block"> 文/陈挺</p><p class="ql-block"> 有条如银河般的水,从天上,从大山的深涧流出,奔向广袤的田畴,融入大大小小的村庄,走进人们甜美的梦乡。</p> <p class="ql-block">  这条河便是梦港河。正是这条河,古代的河埠人把它视为黄金水道。他们打造商船,组建商邦,把上游家乡人出产的竹笋、灯心草、棉麻、烟叶以及谷物运到下游各大城市去卖,然后又把盐、油、陶瓷、布匹、纸张等生活用品从下游运回家乡人来。河虽不宽,最宽处不过四十米,但河水丰盈,河道较深,行船流畅。用嵩撑岸,以桨推舟,波光荡漾,帆影摇曳,商人早出晚归,实为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为方便装卸货物,人们自筹资金,筑码头、建货仓。河埠之名,恐怕就是这样来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条这样的小河,能养活一支商帮?能撬动一方经济?2021年11月17日,受同事之邀我们走访了河埠周家村。下车从河埠农贸市场出发,路过河埠中学,来到梦港河畔,见一对石桥横跨两岸,一古一新,风格迥然,如一对并肩而立的父子昂首挺胸破浪前行。古桥为拱形结构,四墩三孔,坚挺开阔。桥体保存完好,南北两面石块上布满青藤苔藓,像是老人的髯须,让我们目睹到岁月的沧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上桥过河,来到周家村参观古宅民居。沿着石板路,穿行一条古巷,如同走进明清的国度,触摸两侧红石青砖竖起的高墙,似乎在翻阅历史的画卷。当地一位小学校长为我们当导游,带我们走进一户院落。院子不大,房子是一幢两进式的,大门门梁上方有一块门牌石,书写着“祜笃姬宗”四个苍劲有力的颜体大字。古代富裕人家在建造自己的房舍时,都爱在大门上方嵌一方门牌石,请文化人书写四个大字进行雕刻装饰,这种门牌文化在江右一带比较盛行,既作为家训家风励志后人,也作为一个家庭兴旺的标志。不过,“祜笃姬宗”四字究竟有何含义,我倒是脑中一片茫然。站立一旁的周总(周老师)看出我的疑惑,说:“姬为姓氏,周姓源于姬氐,周姬同源。”哦,原来四字包含:主人要传承祖先遗风——坚守勤学、慎思、践行的家风。</p> <p class="ql-block">  出了院落,径直朝前,便到了一个很开阔的广场。广场地面正在兴建之中,它的北面一字排开四栋三幢直进的青砖大屋。古屋高大雄伟自不必说,光看四部门牌石雕足让你眼花缭乱,赞叹不绝。大门牌坊别具一格,全是花岗岩石雕刻嵌入砖墙之中。它远看就是一幅牌坊画,笔法细腻,粘贴在墙上;近睹才发现是真正的牌坊建筑,四柱为脚,两柱是首,凌空而起。中间横梁上镶着一块字牌石“爱莲第”,笔墨饱满,丰而不肥,稳重而不失洒脱。字牌四周布满人物花鸟图,图案大多采用浮雕甚至透雕镂空,立体造型,栩栩如生。其雕刻技艺的精巧堪称一绝,一座牌坊简直就是一部集绘画、雕刻、建筑为一体的艺术杰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光大门的牌坊就如此精湛,屋里面的陈设布置更让人充满想象。后来,我向村民打听了主人造屋的背景,一位老太太告诉我,当年主人是做谷生意,仓里的谷子任麻袋怎么装,都盛不完。从老人朴素的话语中,可见主人是一位巨贾商人。商人生意为何做得如此巨大?恐怕与其文化修养不无关系。从几幅字牌石的碑文可见端倪:“爱莲第”“川岳呈祥”“理学名家”“重厚风高”。不难看出,周村人追崇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的向善至诚道德思想,讲究做人要善良,为商须讲诚信。甚至以向善至诚作为家训教育后人。商富兴家,兴家惠村。如此淳朴敦厚的村风,河埠岂能不兴旺发达!</p> <p class="ql-block">  河埠,依水而居,因河而荣。参观所见,我认定它曾是一艘繁华的商船。在新时代的商潮中,河埠人应借势发展,重振商埠,让古老商船再次拔锚远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