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大龙坝,镶嵌在国境线旁的傈寨明珠

边塞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引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大河蛟龙击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坝子兰桂飘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干净整洁的道路,姹紫嫣红盛放如初的百日菊,色彩斑斓的墙壁手工绘画,错落有致的民居,绿树掩映的村庄……秋末冬初,碧空万里,和风徐徐,走进大龙坝的乡间小道,处处都能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浓郁气息。墙壁上、屋檐下一幅幅由本土农民画家精心打造的墙壁手工绘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构图活泼,通俗易懂,色彩艳丽,栩栩如生。浓厚的文化气息,鲜活的生产生活、娱乐休闲场景跃然墙面。透过道路旁即将进入冬眠的成排的马缨花、高黎贡樱花、火棘果、垂柳、桃树、梨树等果木,大龙坝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生机盎然的春天仿佛已穿越寒冬展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大龙坝,这个深藏于大山的傈僳族小村庄,宛若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中缅边境,熠熠生辉。她的风物人情犹如一坛陈年美酒,醇香绵长;她正朝着产业兴旺、村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目标迈进,未来可期 。</p> <p class="ql-block"> 《大龙坝简介》.节选</p><p class="ql-block"> ——(1)——</p><p class="ql-block"> 大龙坝自然村隶属腾冲市明光镇自治社区,位于地盘关西麓,中缅六号与七号界碑间延绵不断的望天坡山脉下。是一个三面环山,青山滴翠;两面环水,流水淙淙的小盆地,海拔2150米。分别发源于六号及七号界碑附近的两条河流在村口汇合,合二为一,汇入明光河。相传很久以前,每逢雨季,河水暴涨,蛟龙出没,龙行水泛。久而久之,两条河流间便“长出”一个坝子,坝子上蕙兰遍野,桂树林立,鸟语花香。大河蛟龙击水,坝子兰桂飘香,大龙坝由此得名。2021年底,全村共76户,374人,均为傈僳族。</p> <p class="ql-block"> ——(2)——</p><p class="ql-block"> 建国前民国时期,大龙坝共有6户人家,靠“刀耕火种”及狩猎维生。如果说刀斧是傈僳族人开天辟地的主要工具,那么弩便是他们获取猎物、保卫家园、抵御外敌入侵的主要武器了。当时土地占有形式单一,阶级分化不明显,未进行过土改,1954年直接过渡到农业生产互助组,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弩也由最初狩猎及抵抗侵略的武器演变为如今的少数民族竞技体育运动——射弩比赛。</p> <p class="ql-block"> ——(3)——</p><p class="ql-block"> 傈僳族是一个坚韧不拔,淳朴善良,能歌善舞,知恩图报并且具有爱国戍边优良传统的民族。他们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御外辱,共守边疆,共同繁荣,是守边、固边、强边的重要力量。传统节日有阔时节、春节、刀杆节。上刀山、下火海,跳嘎、三弦舞、傈僳族交杯酒和三杯酒是傈僳文化的精髓。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的“刀杆节”是傈僳族人民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最初是为了纪念明朝爱国将领兵部尚书王骥而设立。历经岁月变迁,历史更替,如今,刀杆节已演变成一种傈僳族民间体育运动。刀杆节不仅是傈僳族人民自然崇拜的产物,更是傈僳族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的体现。2006年5月20日,傈僳族刀杆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4)——</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偏远的大龙坝寨子道路崎岖,交通闭塞,发展滞后。九十年代以后,毗邻缅北的自治边境通道日益活跃起来,大龙坝成了边境贸易的前沿之一,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p> <p class="ql-block"> ——(5)——</p><p class="ql-block"> 大龙坝不仅是中缅民间交流和边境贸易的重要通道前沿,而且还是曾经的剿匪战场。1944年腾冲光复后,明光境内匪患猖獗,以熊维刚为首的数百名土匪横行明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950年,熊维刚在麻栎茶山河设立司令部,自封为司令。同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明光剿匪,熊维刚深感无力抵抗,决定逃往缅甸。在途径大龙坝时发现小塘河背靠缅甸,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遂在此建立据点对抗解放军进剿。1951年1月1日腾冲县公安局干警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师112团及师侦察连清剿熊维刚匪窝,经过4个多小时激战,歼灭土匪300余人,藏匿于石洞内的熊维刚被手榴弹炸断一条腿后被生擒,后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至此,明光根除匪患,迎来彻底解放。</p> <p class="ql-block"> ——(6)——</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早在1975年就在此地设立教学点,派老师支教,党的教育在傈僳山寨开了花。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党的光辉照耀边疆,各种惠民政策落地,大龙坝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道路平坦宽敞整洁,家居环境干净舒适,牛羊满坡,鸡猪遍地,中药材满园……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一批批优秀的傈家子女成为中专生,大专生,大学生,走出傈僳山寨,走向外面的世界。大龙坝也和全国人民一道阔步进入新时代,步入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大龙坝的明天更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