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

冬青

<h3>每当看见一篇好文或是一幅夺眼球的摄影作品总要迫不急待地分享给圈里经常互通的朋友,然后静待回应,听听他们的感受,体悟,彼此谈笑风生,热情四溅,生活变得有滋有味。</h3> <h3>最初,当手指落在诸多名子前的一刹那,脑子里闪过的是对方的三观,学识,人品,和我的关系,每次回应的速度,频率,态度,今天要分享的内容他能否接过去,然后是点下去还是滑过去?这也是痛苦的选择,因为不太拿捏得准。</h3> <h3>很快回应并侃侃而谈的自然是三观契合,学识阅历大致相同,审美情趣基本一致,这就是圈友,可以相互提携陪伴一路走。</h3> <h3>很快回应了,只有一个笑脸,一个谢谢,这证明他没接住你的热情分享,只是礼貌地寒暄了一下。暗自对自己说“别再打扰人家,先放那吧。”<br></h3> <h3>贴子都凉了,也没等来回应,悄悄地对自己说“人家根本不想交你这个朋友,”热脸贴冷屁股,自讨没趣!算了,放人家自由吧。</h3> <h3>一来二去圈里清净多了。留下来的相隔千里,近在咫尺,有来有往,相携相伴,有喜分享,有悲分担,于是快乐起来,人生路上不再寂寞孤独。</h3> <h3>老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此话言之凿凿,放之四海而皆准!为啥离婚率越来越高?为啥“失友症”越来越重?为啥人们感觉人生路上能陪伴的人越走越少?为啥人们感觉越来越孤独?这都是因为对这句老话理解了,领悟了,不能“鱼鳖虾蟹“瞎混了,要活出自我,那就得找对人,看他(她)五官得顺眼,听他(她)说话得舒坦,跟他(她)牵手得热乎,和他(她)办事得放心。疫情,距离,年令,健康,使我们不能常相聚,但圈把我们围在一起,相拥相惜,相携相伴,珍惜我们的圈子吧!</h3> <h3>原创/冬青摄影/白山黑水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