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歌】守望成长

徐茂

<p class="ql-block">【教育之歌】守望成长</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这几年,接二连三地传来乡镇学校退出教育舞台的消息,惋惜之声不绝于耳。怎奈大势所趋,人们也只能以怀旧的情感像讲述曾经的一场盛宴一样,品咂一番那些消逝了的学校昔日的辉煌与灿烂。</p><p class="ql-block">也有几个胆大而敢言的人直言不讳地兜出愤激的怨怼,剖析其中盘根错节的原委。或者归罪于城市化,或者鞭挞教育的唯利是图,或者抨击官员们的急功近利……凡此种种,皆在情理之中,毕竟,还有人生活在农村,农村还有女人,女人还要生孩子,孩子还得念书,念书还得去学校,每个农村的孩子都不一定去得了城里的学校。</p><p class="ql-block">于我,这些事情本也无甚相关。可是,物伤其类,我也是一个待退休的老教师,职业的烙印不可能蛛丝一样轻轻抹掉。况且,我的一些同行们仍然充当断后的角色,顽强地守候着农村学校的最后一方阵地,他们之中也有我的学生,我想去看看他们。</p><p class="ql-block">于是,在一个秋日的午后,我驱车来到了离县城最近的乡镇联校——孙家坪乡学校。</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晚秋时节,碧云天,黄草地,秋风萧瑟,北雁南飞。地里的玉米已收割完毕,秸秆横七竖八堆成垛,一群群野鸽子跳来跳去啄食人们不经意间抛洒下来的玉米粒。地里偶尔现出几个农民,一手提着大袋子,一手抓着铁钩子,埋头寻找未收尽的玉米棒子。我边赶路,边扫视四周,不知不觉就到学校了。</p><p class="ql-block">学校位于村子中央的大路旁,高大的柳树四围环绕。教学楼是一栋方方正正的二层楼,粉刷一新,整洁端庄。院子东面一排平房,飘过来浓浓的饭的味道,应该是餐厅。</p><p class="ql-block">我进入教学楼随便转了一圈,非常吃惊。这儿的基础设施比我曾经去过的几个大城市的学校都好。淡蓝色的楼道一尘不染,虽然不甚宽敞,但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书法、绘画、手工作品镶嵌在墙上,高雅大方,艺术的灵光在这窄窄的楼道里熠熠生辉。标准化学校里应该有的活动室这儿都有。教学楼里已送上了暖气,温暖并不燥热。</p><p class="ql-block">校长周青廉文雅矜持,热情却话不多,他一直陪在我身边。回到校长办公室,他说,我回教育局办点事儿,你就在学校吃中午饭吧,呆上一天,你也许会有些特殊的感受!我打心眼里高兴起来,让我自由自在地在校园里转悠,是我巴不得的奢望,周校长善解人意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夕阳的余晖把校园泼洒得流光溢彩时,我告别了匆匆返校的周青廉校长,踏上了归程。</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夜已深,秋风劲吹,屋外的杨树叶子哗啦啦地为幽静的秋夜唱眠歌;零星的几声狗吠,渲染得秋夜更加阒静。</p><p class="ql-block">屋里银白的台灯光下,我盯着桌面上摊放着的白天里的采访记录,指尖捏着一支老旧的钢笔,没有睡意。层层叠叠的感受或者说感慨,如秋夜的寒气,渐渐浸润过来,聚拢于笔尖,汩汩流淌……</p><p class="ql-block">整个白天,我在孙家坪乡联校接触了许多人:校长、老师、家长、厨师、门卫。这些人,他们所做的工作,是城里人无法想象的。同样是教师,城里的教师们默念着应试教育的“紧箍咒”紧盯着那点可怜的奖金为学生的考试分数喊破喉咙急红眼,而留守在乡村的教师们却以他们朴素的良心和坚韧的毅力陪伴着一群特殊孩子的快乐童年和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学校里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有些父母离异,靠爷爷奶奶养活,极个别是智障儿童。这些学生,从小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同龄人具有的最普通的生活常识他们都没有。入校以后,培训孩子们的良好生活习惯,成了老师们的头等大事。</p><p class="ql-block">老师学生同灶吃饭,饭菜质量不错,也不限量。刚入学的孩子大多不识饥饱,感到学校的饭比家里的好吃,就使出吃奶的劲儿往下吞。结果,上课拉到裤子里的,有;晚上睡着后,拉到床单上的,有;腹胀难忍、抱肚打滚、哭爹喊娘的,有。吃饭时,老师们即使三头六臂,也难以全部照料得到。每顿饭下来,老师们吃冷饭不用说,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腿痛;一位上了年纪的女老师擦擦额头的汗水,笑着对我说:徐老师,不瞒你说,吃一顿饭,比生个娃娃还费劲!</p><p class="ql-block">每天三番五次地手把手交学生们摆放生活用品的工作,极其繁琐,极大地考验着老师们的耐心。单叠被子这个事儿,就得交个把月才见效果,其他复杂细致的活儿更不用说。</p><p class="ql-block">学生们放假回到家里,没有人给剪头发。孩子们的头发长得又快,怎么也不能让他们长发飘飘呀。老师们拿起剪刀,嚯嚯地开剪!刚开始理得并不好,把学生剪成了花头羊,可是总比乱蓬蓬一窝草好看吧。理得次数多了,老师们个个学得好手艺。有时候,村民们也趁星期天来学校央求剪发。</p><p class="ql-block">小孩子晚上尿床,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可是,在学校里,就苦了老师们啦!值班的老师们几乎整晚上没有合眼的工夫,得按时把尿床的孩子叫醒,督促这些孩子去小便。把一个熟睡中的小孩子叫醒,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抱住头摇这个,半天摇不醒;空气中弥漫起一股浓浓的纯净的童子尿的味道,糟糕,另一个孩子尿了一床!没办法,天明了,扛着褥子去太阳下晾晒呗。</p><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灯光下,我整理着这些文字,不知不觉已到深夜,睡意全无。屋外,秋虫低鸣,似觉寒意……</p><p class="ql-block">尽管学生的情况特殊,但是,课堂教学仍然是老师们的工作重点,学校也有一套响应的考核机制。</p><p class="ql-block">孩子们成长的家庭环境特殊,文化知识水平相当薄弱,机械地按照教科书教学,犹如滔滔江水里捞稻草,没有多少收获。于是,老师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滚雪球。</p><p class="ql-block">学生们从小缺乏规范性训练,表现在对知识的感知上就是记忆力差。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失,老师们把简单的知识设计成多种表现形式,不厌其烦地像滚雪球似地反复传授给学生,在不断的重复中记忆、理解、消化。这是一个无比艰辛的过程,比女人们绣花要难得多,因为这是在雕刻人的大脑和心灵,它残酷地考验着老师们的耐心和智慧!</p><p class="ql-block">同年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村子,还有外县的,他们的年龄也相差很多,学习基础更是参差不齐,怎么办?老师们只能挤占自己的休息时间,一对一补课。如此一来,课上课下,老师们忙得陀螺一般,转——转——转!</p><p class="ql-block">假期里,学校给学生要安排适量的家庭作业。然而,这些孩子们的家庭里,根本没有学习的条件。每学期一开学,老师们就快马加鞭地投入到辅导学生完成假期作业的工作中去了。</p><p class="ql-block">我在和老师们谈到城里的学校早已将检查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了的时候,老师们笑着说:我们哪有那个福气,交给谁?在外打工的父母?年迈的爷爷奶奶?我们有且只有一条道走到黑——自己来吧!</p><p class="ql-block">六</p><p class="ql-block">当新的一天在浓重的夜色中来临时,彻底湮没了我入睡的意欲,事实上,我根本没有睡意。白天里经历的一幕幕,像一根根强劲的弹簧,支撑着我在兴奋与感动中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学校里的学生,皆为单亲、留守、贫困孩子,他们在情感上的缺失和需求,则是老师们必须面临的一个全局性大问题。</p><p class="ql-block">白天还好,孩子们在一起上课、活动,活蹦乱跳,快快乐乐。晚上,当夜幕笼罩了校园,万籁俱寂,孩子们想家的情感就像月光一样,洒满了每一间宿舍,每一个床铺。这是一个难熬的时刻!</p><p class="ql-block">父母不在身边,老师就是亲人,老师就是依托。每天,息灯铃想过很久,孩子们睁巴着小眼睛,迟迟不肯入睡,等待着值班老师来给他们讲故事。</p><p class="ql-block">每个老师的头脑里,早已把《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里的故事储存得满满的。充满神奇幻想的安徒生童话,为孩子们构建着一座座美丽的水晶宫,里面有美丽善良的人鱼公主、四处流浪的丑小鸭、受骗上当的皇帝……格林童话里的青蛙王子、莴苣姑娘、小红帽,都是陪伴孩子们入睡的小天使。</p><p class="ql-block">当孩子们的鼾声歌声般轻轻响起,值班老师才带上门悄悄地离开宿舍。这时候,校园里一片寂静,满天星辉,夜凉如水。</p><p class="ql-block">饱含爱心的老师们,努力带给留守儿童更多的阿护与关爱,抓住一切机会肯定和欣赏他们。师生之间牢牢地系住情感纽带,滋润孩子们受伤的心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孩子们在生病的时候,他们的感情最脆弱,此时,他们更需要老师们的陪伴。有时候,生病的孩子需要打吊针,可是,医生来了,孩子又不愿意扎。老师们几句暖心话一说,问题就解决了。孩子静静地打着吊针,老师微笑着守在他的身边,阳光洒满屋子,安静而祥和。</p><p class="ql-block">师生同灶,共同就餐,有些顽皮胆大的孩子,把不喜欢吃的食物,悄悄塞到老师碗里,然后躲到暗处窃喜。其实,老师心里明白是哪个同学在捣鬼,只是没有兜底,老师懂得尊重孩子们的纯洁的嬉闹。</p><p class="ql-block">在和这些单亲、留守、贫困儿童相处过程中,老师们想尽一切办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以朴素的爱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引导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和相互帮助,在集体生活中培养留守儿童的团结友爱精神和责任感。</p><p class="ql-block">这所学校里的孩子,成分相当复杂,他们分别来自周边二十多个自然村,甚至还有外县的;同一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差也很大;个别孩子,还受着智障的困扰……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下,孩子们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道德情操。大的拉扯小的,小的尊重大的;没有吵嚷,没有欺凌,更没有校霸。我在学校里的一整天,充分感受到了和谐融洽、温暖如春的浓郁人情味。</p><p class="ql-block">七</p><p class="ql-block">夜色阑珊,东方泛白,天快亮了。灯依旧,秋虫鸣,思绪万千。孙家坪乡联校之行,对我触动很大,在这个清俊的秋日早晨,我披着彻夜未眠的疲倦,想了很多。</p><p class="ql-block">我曾经随团队数次去河北衡水中学取经,这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快快快,学学学,分数—分数—分数!今天我猛然间明白了,中国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不在所谓的名校,而在偏远的农村。</p><p class="ql-block">我在孙家坪学校问孩子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他们都很迷茫,说不来什么。在我的再三诱导下,几个大胆的孩子说:我们的梦想就是快乐!瞅着孩子们的笑脸,我想,恰恰是因为农村人对高考改变命运、对考试成绩不再有太多的执念,反而能够让农村学生深入接触素质教育。这些孩子在平等、包容、自信、乐观的环境中成长。一个孩子,他的心性的成长、内在的沉淀、比考得高分重要的多。</p><p class="ql-block">城市里的学校,不择手段地追求创新,反而背离了教育的初心,扭曲了孩子们的心灵。最近,有关部门要求学校必须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这是对现行教育理念的莫大讽刺。一方面对学生施压,一方面又进行心理辅导,这不是折腾孩子们吗?其实,教育原本就不需要创新,只需要纠偏!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孩子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经营好与生活的关系,最终过上幸福完整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八</p><p class="ql-block">窗外,喷薄而出的朝阳把金黄色的光芒洒满天空,新的一天开始了。</p><p class="ql-block">我起身,活动一下筋骨,揉了揉发涩的眼睛,眼睛里漂浮着孙家坪学校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的身影。</p><p class="ql-block">同学们、老师们,祝愿你们的日子过得快快乐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