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灵空间遇到另一个自己

何云云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在自己心灵的深处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或许那只是平淡无奇的庸庸之辈,也或许那是刚毅叱诧的各届精英;或许那是正在辛劳奋斗的青年,也或许那已经是饱经风霜的老人……</p><p class="ql-block"> 在某个清晨,或者午后,当一阵微风轻轻吹过的时候,心,静静的,柔软的。 </p><p class="ql-block"> 我也会在某个温暖的下午,在图书馆书山书海中,在心灵空间里与另一个自我不期而遇。最早与图书馆结缘,是在高中。当了两年的图书管理员,目的特别简单,就是为了方便看小说。高中虽然学业繁忙,我却利用了自己图书管理员的身份,匀出了很多读小说的时间,几乎通览了馆里全部的世界名著,也因此与学校图书馆的老师熟识。以至于现在在德高教研活动遇上的时候,她还能笑笑招呼我的名字,特别热情友善。当然,在高中图书馆时代,还有个非常傻冒的做法,就是寻遍了阅览室里所有期刊杂志的地址,满腔热情地写诗投稿……</p><p class="ql-block"> 与图书馆接触最久最频繁的,是在大学。大一的时候,还在杭州市区的一个分校区,只有文史、政经、数学几个小学院,落脚的是原来杭州卫校的杭师院环东校区。那个校区在我们大二搬去下沙的时候,就慢慢拆去,现在是早已寻不见踪迹了。现在回想起来,大一生活留给我的记忆,最多的印象是两个:一个是跟室友天天早起跑步的护城河公园,一个就是树荫环绕的小小图书馆。而整个大学,我唯一参加校活动的,也只有两个:一个是加入文学社,一个是当图书管理员。我的大一,没有男朋友,也从来不是学校班级的活跃分子。做得最多的就是拎着水壶泡图书馆。图书馆的门朝北,从宿舍穿过校园过去,总有一段阴深幽暗的小巷。特别是冬天,特别冷。但是,我却愿意每天都报道。对于那个青涩自卑羞怯的大一年代,那也成了我唯一一个心灵栖息之地。后来在大四毕业聚会的时候,大家喝得东倒西歪,七零八落,一个男生走过来,对我说:大一的时候,开学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你怯怯地走上讲台,说你虽然进了思政专业,喜欢的却是文学,所以我创了文学社第一个就让你加入了……</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的我似乎也有点热泪盈眶的悲壮感,不过也没有觉得有什么遗憾。不同的时光遇上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都是命运使然。在茫茫人海,穿越外表寻找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p><p class="ql-block"> 大一的时候,可能是我最坚持梦想的一年。坐在静静的图书馆,抬头看到的就是古朴雕花的老窗,和窗外被风吹得摇曳多姿的古树。不是中文系的自己,却是文学社最多产的小小创作者。遗憾的是几次搬家,当初的小小成就品都消失踪迹了。大二的时候,举校搬至下沙,狂沙飞舞的大二,图书馆在建。现在想来的大二时光,一时居然没有什么深刻的记忆。校园的荒芜,心灵的空窗,教室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深深地落寞感。唯一能记起的一件小事,就是和一个室友,在一个周末的晚上,一人一辆自行车,从下沙的东区狂骑到西区,这可能也是大学里做得最疯狂的事情了吧。</p><p class="ql-block"> 庆幸的是师院图书馆终于在大三的时候建成开放。而那时的宿舍里的我们,虽然感情非常好,也是各有方向了。而我,还好,还有图书馆。新建成的校园和图书馆虽然绿化很少,硬件设施却好了很多。夏天最热冬日最冷的时候,都有空调相伴。盛夏的夜晚,操场上慢跑两圈,图书馆里纳凉歇息看看杂志,感悟人生;严冬的午后,淡淡暖意的阳光透着落地玻璃照进来,依靠着窗边的座位,沉浸在别人故事的上演落幕中。那一刻的自己,是温暖的惬意的幸福的。虽然我可能是木讷的,自卑的,不起眼的。但在图书馆整齐的书架中穿梭的时候,我自在欢愉。我不介意那一刻是否有人与我分享,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地方,我内心柔软而坚强。</p><p class="ql-block"> 大三大四的图书馆时代,复习准备各种考试,写毕业论文,为着毕业现实的目标奋斗。毕业论文写的是张爱玲的生存哲学,也得益于师院图书馆的藏书,能让我找遍几乎全部张爱玲的作品和关于她的评论文章、书籍。静静心心地写了一篇长长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评价是通过行云流水般的笔调,缓缓道着人生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毕业从一个学校到了另一个学校,只是在校的角色换了换。新到的学校简单到省略一切短期内看不到成效的设备,包括图书馆。忙碌于工作的自己,又过上了宿舍和教室两点一线的生活。宿舍是集体的,吵吵闹闹开开心心,却总有些缺憾。</p><p class="ql-block"> 学校搬至武康,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让我弥足珍惜的爱人和漂亮可爱的小宝贝。工作后的自己,性格也开朗很多,小小的弱女子也在长期的磨练中,摸索着自己的生存之道。</p><p class="ql-block"> 可是匆匆行走的人生,总有一刻,你还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内心有个不愿被人触碰的世界。或者行走在旅途中,或者在心灵里,释放另一个自己。那个自己,是褪去光鲜浮躁的自己,平静从容;是化解颓废悲伤的自己,温暖坚强。那个自己,干干净净,简单美好。这也是我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地坐在阅览室想想事情,也知足的原因。 </p><p class="ql-block"> 读书行路,一生都不会枯萎了。</p>